【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工需求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用工需求信息处理
,特别是涉及用工需求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去完成的做法,公司或者机构按小时为大众进行工资结算。例如,在“新零售”业务模式下,配送站的配送任务可以通过众包的方式,外包给大众去执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每天的总任务量可能是不同的,因此,通常需要由用工方(如,配送站等)管理员每天发布用工需求,确定具体的用工时间以及用工数量,大众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等,通过抢任务的方式获得对应的工作。其中,为了比较准确的发布用工需求,通常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单量等信息,对一天内各个时间段所需的用工数量进行预测,例如,6点到7点需要8人,7点到8点需要8人,8点到9点需要12人,9点到10点出现用工高峰,需要58人,等等。总之,通过这种预测系统,可以相对准确地预测出每个小时所需的用工数量。如果不考虑成本问题,则只需要按照上述预测结果进行用工需求的发布即可,也即,按照将每小时对应预测出的用工数量进行用工需求的发布。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用工成本比较高。具体的,为了促使更多的人愿意承担高峰期的工作任务,高峰期的用工价格可能会相对较高,例如,非高峰期,每小时6元,而高峰期则每小时8元,等等。如果直接按照每小时的用工数量进行用工需求发布,则会导致在高峰期工作的所有人都需要按照每小时8元的标准进行酬劳结算。另外,如果以每小时为单位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工需求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获得目标时间段内的用工需求预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包括多个单位时间段,所述预测信息中包括多个单位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所需用工数量信息;/n提供用工需求配置界面,并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提供所述预测信息对应的第一可视化图表,以及多种可选的用工分层信息;其中,所述多种可选的用工分层分别对应不同的连续用工时长,所述连续用工时长包括连续多个单位时间段;/n根据被选择的用工分层,在所述第一可视化图表中添加对应的可视化操作对象,以便通过对多个不同用工分层对应的可视化操作对象进行组合,使得组合出的第二可视化图表与所述第一可视化图表的相似度符合预置条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工需求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目标时间段内的用工需求预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包括多个单位时间段,所述预测信息中包括多个单位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所需用工数量信息;
提供用工需求配置界面,并在所述配置界面中提供所述预测信息对应的第一可视化图表,以及多种可选的用工分层信息;其中,所述多种可选的用工分层分别对应不同的连续用工时长,所述连续用工时长包括连续多个单位时间段;
根据被选择的用工分层,在所述第一可视化图表中添加对应的可视化操作对象,以便通过对多个不同用工分层对应的可视化操作对象进行组合,使得组合出的第二可视化图表与所述第一可视化图表的相似度符合预置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得目标时间段内的用工需求预测信息,包括:
根据目标实体店铺中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所需处理的订单数量信息,对所需的人力资源总量进行预测;
根据所述目标实体店铺在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可提供的自有人力资源的数量信息,以及所述所需的人力资源总量,获得所述目标时间段内的用工需求预测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可视化图表包括柱状图,所述柱状图包括第一坐标轴以及第二坐标轴,其中,第一坐标轴对应时间信息,第二坐标轴对应人数信息;
所述可视化操作对象为矩形区块,所述矩形区块具有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默认宽度值及第二坐标轴方向上的默认高度值;所述宽度值为所述用工分层对应的连续用工时长信息,所述高度值对应所述用工分层对应的用工数量,所述可视化操作对象在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位置对应用工的起止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矩形区块的宽度值为固定值,所述高度值以及所述在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位置为可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对所述可视化操作选项执行的在第一坐标轴方向上的拖动操作,以用于确定对应用工分层的起止时间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对所述可视化操作选项执行的在第二坐标轴方向上的伸缩操作,以用于确定对应用工分层的用工数量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最长的用工时长对应的可视化操作对象优先添加到所述第一可视化图表的上层,后添加的可视化操作对象放置在先添加的一可视化操作对象的左侧、右侧或上方,且相互之间无缝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界面中还包括数据表格,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可视化操作对象的操作结果,将对应用工分层的起止时间信息,以及用工数量信息添加到所述数据表格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视化操作对象为半透明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同一用工分层对应的可视化操作对象的数量是有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提供用于发布用工需求的操作选项;
通过所述操作选项接收到操作指令后,将通过所述可视化操作对象进行组合得到的用工需求信息提交到服务器进行发布。
12.一种用工需求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客户端提交的用工需求发布请求信息,所述用工需求信息是通过对多种可选的用工分层信息对应的可视化操作对象进行组合得到的,其中,所组合出的第二可视化图表与预先获得的用工需求预测信息对应的第一可视化图表的相似度符合预置条件;
对所述用工需求进行发布。
13.一种用工需求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用工需求信息,其中,所述用工需求信息是通过对多种可选的用工分层信息对应的可视化操作对象进行组合得到的,其中,所组合出的第二可视化图表与预先获得的用工需求预测信息对应的第一可视化图表之间的相似度符合预置条件;
提供用于对所述用工需求对应的任务进行领取的操作选项,以用于以用工分层为单位进行任务领取。
14.一种用工需求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目标时间段内的用工需求预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包括多个单位时间段,所述预测信息中包括多个单位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所需用工数量预测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用工需求预测信息中各单位时间段对应的用工数量信息的分布情况,进行用工需求分类,以确定出至少一个用工类别对应的连续用工时长信息,以及各用工类别的起止时间及用工数量信息;其中,同一连续用工类别对应的用工时长包括连续多个单位时间段。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行用工需求分类,包括:
将用工数量预测结果大于预置阈值的多个连续单位时间段,进行用工数量预测结果的两两比较;
根据两两比较结果将所述单位时间段分成多个组别;
分别根据各个组别中的单位时间段以及对应的用工数量预测结果进行用工需求分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别根据各个组别中的单位时间段以及对应的用工数量预测结果进行用工需求分类,包括:
根据同一组别中的单位时间段之间的最大时间跨度,确定对应用工类别的连续用工时长,以及起止时间点;
根据平均用工数量预测结果从低到高的顺序对所述组别进行排序;
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确定各用工类别中对应的所需发布的用工数量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确定各用工类别中对应的所需发布的用工数量信息,包括:
对于最低层的用工类别,根据对应组别中单位时间段对应的用工需求预测结果最大值,作为该用工类别对应的所需发布的用工数量;
对于高层的用工类别,根据根据对应组别中单位时间段对应的用工需求预测结果最大值,与低层的用工类别中已确定的用工数量之间的差值,作为该用工类别对应的所需发布的用工数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工需求分类的处理结果,生成用工需求信息并进行发布。
19.一种用工需求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目标实体店铺中在目标时间段内对作业人员的用工需求预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包括多个单位时间段,所述预测信息中包括多个单位时间段分别对应的所需用工数量预测结果信息;
根据所述用工需求预测信息中各单位时间段对应的用工数量信息的分布情况,进行用工需求分类,以确定出至少一个用工类别对应的连续用工时长信息,以及各用工类别的起止时间及用工数量信息;其中,同一用工类别对应的连续用工时长包括连续多个单位时间段。
20.一种机器人用工需求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得目标时间段内对机器人的用工需求预测信息,其中,所述目标时间段内包括多个单位时间段,所述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竞文,
申请(专利权)人: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开曼群岛;KY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