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包括:进度管理模块,用于进度控制,包括基于无人机航拍图片及BIM三维模型即时生成特性对现场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可行性对比,保证工程进度可控;以及基于BIM的进度计划及模拟,利用直观透明的BIM模型及现场实际进度情况不断细化和调整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在基本进度目标下推演合理、可行、更短工期的可能;现场可视化监控管理模块,用于现场可视化监控,结合BIM,通过移动式智慧视频监控,管控人员设备安全规范,保障工程进度及质量;质量管理模块,及成本控制模块、及安全管理模块,劳务管理模块,用于进行人员管理,基于BIM模型的直观性及互联网数据,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的后台管理及调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
技术介绍
BIM是从美国的建筑业发展起来,逐渐扩展到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从应用领域上看,国外已经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建成后的维护和管理阶段,相应的应用软件已经日趋成熟,其应用价值和应用潜力都得到了验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率先在2010年组织研究并发布了《中国商业地产BIM应用研究报告》,用于指导和跟踪商业地产领域BI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然而,现有技术中,如果将BIM技术很好的应用到变电站建设周期的整个过程中,还是需要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包括:进度管理模块,用于进度控制,包括基于无人机航拍图片及BIM三维模型即时生成特性对现场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可行性对比,控制工程进度;以及基于BIM的进度计划及模拟,利用BIM模型及现场实际进度情况不断细化和调整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在基本进度目标下推演合理、可行、更短工期的可能;质量管理模块,用于基于BIM模型的设计安全性、合理性、可建造性审核,发现潜在问题,提高工程质量;基于BIM的各专业综合协调及工序进度安排,提高一次性安装合格率,提高工程质量;基于BIM技术进行土建、机电设备管网之间的碰撞检查,以提高工程质量;成本控制模块:基于BIM的多专业设计审查,在正式施工前消除施工图上“错漏碰缺”,提前进行设计变更,避免怠工、返工等费工废料情况;基于模型的物料清单,管理和控制材料成本;安全管理模块,用于进行安全生产:基于BIM的现场布置和管理,即在添加了场地及机具设备模型与信息的虚拟施工BIM模型基础上,研究分析在4D时间轴变化下的更合理安全的现场布置和多工作面并行安排;劳务管理模块,用于进行人员管理,基于BIM模型的直观性及互联网数据,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的后台管理及调配;现场可视化监控管理模块,用于视频监控环境和大型设备,结合BIM,通过移动式智慧视频监控,管控人员设备安全规范,保障工程进度及质量,同时通过平台对现场监控视频信息进行随时调取,进行可视化监控。进一步的,在三维GIS系统中将BIM数据与多源数据相融合,利用多源数据,包括影像、地形、倾斜摄影模型、激光点云、地下管线进行数据监控和可视化展示。进一步的,利用激光扫描、GPS、移动通讯、互联网技术与项目的BIM模型进行整合,指导、记录、跟踪、分析作业现场的各类活动;进一步的,通过无人机正射航拍和倾斜摄影采集获取工程变电站地形地貌,依据BIM开展全站三维建模,制定数据收集、抽取、清洗、质检和入库流程,完成三维可视化专题数据库的整合建库工作;通过手机app、web端对信息的收集,系统自动整理,在模型段进行展示,数据存储于云端,形成集收集、抽取、清洗、质检、入库一体化的专题数据库。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探索变电站从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使用BIM技术的应用点方案,在基建实施工程中推广应用BIM技术,通过平台对项目的项目策划、设计和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和展示,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运维阶段交付一套3D可视化、与物联网智能化传感器联动的智能变电站运维系统,方便日后运行单位的高效管理。附图说明图1-a:本专利技术现场监控布置点图;图1-b:本专利技术监控点视频图;图2:本专利技术4D施工模拟图;图3:手机APP、WEB、模型端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能够建立工程施工过程三维模型,应用于监测平台,完成工程施工过程三维可视化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实现工程内施工过程相关数据的整合建库,完成工程施工进度数据采集与上报系统、工程施工过程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三维仿真与应用系统的建设,为运维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撑。本专利技术中,利用BIM建模技术进行施工进度模拟、施工组织模拟等。例如:其中BIM监管平台通过前期预判、过程记录、事后追溯来实现全建造过程的管理,主要功能包括进度管理子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成本控制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劳务管理模块、现场可视化监控管理模块。1)进度控制模块:1.基于无人机航拍图片及BIM三维模型即时生成特性对现场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可行性对比,保证工程进度可控。2.基于BIM的进度计划及模拟,利用直观透明的BIM模型及现场实际进度情况不断细化和调整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在基本进度目标下推演合理、可行、更短工期的可能。2)质量控制模块:1.基于BIM模型的设计安全性、合理性、可建造性审核,发现潜在问题,提高工程质量;2.基于BIM的各专业综合协调及工序进度安排,可在合理性、可建造性、美观性等方面达到有效的平衡,提高一次性安装合格率,提高工程质量;3.基于BIM模型的其它专业分析,提高设计质量,保障工程质量。4.基于BIM技术进行土建、机电设备管网之间的碰撞检查,以提高工程质量;3)成本控制模块:1.基于BIM的多专业设计审查,在正式施工前消除施工图上“错漏碰缺”,提前进行设计变更,避免怠工、返工等费工废料情况,提高工程质量,避免工期和成本浪费;2.基于模型的物料清单,有效管理和控制材料成本。4)安全管理模块:1.基于BIM的现场布置和管理,即在添加了场地及机具设备等模型与信息的虚拟施工BIM模型基础上,研究分析在4D时间轴变化下的更合理、安全的现场布置和多工作面并行安排,为工程安全生产提供保障。2.在计算机中虚拟进行工程项目的创建、管理,从而实现项目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3.利用BIM模型,给操作工人进行重要方案的技术交底,以便操作人员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提高安全系数。如图2所示船闸项目,给与相关的时间维度,将具体的节点绑定到具体模型单元,随着时间轴在计算机中虚拟进行工程项目的创建、管理,从而实现项目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利用BIM模型,给操作工人进行重要方案的技术交底,以便操作人员一目了然,心中有数,提高安全系数;5)劳务管理模块:基于BIM模型的直观性及互联网+的发展,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的后台管理及调配。6)现场可视化管理模块:环境和大型设备视频监控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进度管理模块,用于进度控制,包括基于无人机航拍图片及BIM三维模型即时生成特性对现场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可行性对比,控制工程进度;以及基于BIM的进度计划及模拟,利用BIM模型及现场实际进度情况不断细化和调整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在基本进度目标下推演合理、可行、更短工期的可能;/n质量管理模块,用于基于BIM模型的设计安全性、合理性、可建造性审核,发现潜在问题,提高工程质量;基于BIM的各专业综合协调及工序进度安排,提高一次性安装合格率,提高工程质量;基于BIM技术进行土建、机电设备管网之间的碰撞检查,以提高工程质量;/n成本控制模块:基于BIM的多专业设计审查,在正式施工前消除施工图上“错漏碰缺”,提前进行设计变更,避免怠工、返工等费工废料情况;基于模型的物料清单,管理和控制材料成本;/n安全管理模块,用于进行安全生产:基于BIM的现场布置和管理,即在添加了场地及机具设备模型与信息的虚拟施工BIM模型基础上,研究分析在4D时间轴变化下的更合理安全的现场布置和多工作面并行安排;/n劳务管理模块,用于进行人员管理,基于BIM模型的直观性及互联网数据,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的后台管理及调配;/n现场可视化监控管理模块,用于视频监控环境和大型设备,结合BIM,通过移动式智慧视频监控,管控人员设备安全规范,保障工程进度及质量,同时通过平台对现场监控视频信息进行随时调取,进行可视化监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工程监测BIM协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度管理模块,用于进度控制,包括基于无人机航拍图片及BIM三维模型即时生成特性对现场实际施工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可行性对比,控制工程进度;以及基于BIM的进度计划及模拟,利用BIM模型及现场实际进度情况不断细化和调整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在基本进度目标下推演合理、可行、更短工期的可能;
质量管理模块,用于基于BIM模型的设计安全性、合理性、可建造性审核,发现潜在问题,提高工程质量;基于BIM的各专业综合协调及工序进度安排,提高一次性安装合格率,提高工程质量;基于BIM技术进行土建、机电设备管网之间的碰撞检查,以提高工程质量;
成本控制模块:基于BIM的多专业设计审查,在正式施工前消除施工图上“错漏碰缺”,提前进行设计变更,避免怠工、返工等费工废料情况;基于模型的物料清单,管理和控制材料成本;
安全管理模块,用于进行安全生产:基于BIM的现场布置和管理,即在添加了场地及机具设备模型与信息的虚拟施工BIM模型基础上,研究分析在4D时间轴变化下的更合理安全的现场布置和多工作面并行安排;
劳务管理模块,用于进行人员管理,基于BIM模型的直观性及互联网数据,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的后台管理及调配;
现场可视化监控管理模块,用于视频监控环境和大型设备,结合BIM,通过移动式智慧视频监控,管控人员设备安全规范,保障工程进度及质量,同时通过平台对现场监控视频信息进行随时调取,进行可视化监控。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华,黄学源,刘代全,魏雄奎,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交京纬公路造价技术有限公司,长沙中交京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