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可卸式清洗系统及采暖系统准在线清洗方法,由可拆卸的设备箱和控制箱组成,
设备箱中安装有离心泵、空压机、柴油发电机组、化学泵,控制箱中装有采水系统、循环换
向系统、水气混回线、清洗出口排污线和电控系统、两箱之间管线通过弹性法兰连接;气水
混合为清洗水提供了脉冲动力,循环换向系统可以改变清洗方向,用带压钻孔器在采暖系统
的给回水总管连接,形成独立的循环体系进行换向反复清洗,实现了采暖系统不停暖的清洗
作业,不断管,清洗速度快,清洗效果好,无堵塞,纯物理清洗,不污染环境;化学清洗剂供
给系统扩大了准在线清洗装置的使用范围;有效服务半径为300km。在非清洗季节,一天内就
可拆除设备,恢复该车的载重运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及储液罐系统的清洗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物理方法及化学方 法的车载可卸式清洗系统及采暖系统准在线清洗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有50%的地域冬季室内需要供热,有6亿以上的人口要依靠热水采暖系统供热度过 寒冷的冬天。目前,我国冬季室内供热99.鄉以上是热水采暖供热。热水采暖系统一般设计寿命是25-30年,但采暖系统运行6-8年以后供热效率逐年下降, 通常在运行10-15年散热器就达不到供热要求而出现了室内低温,出现这一问题的实质原因 是采暖系统结垢造成的,热水采暖系统结垢的主要危害首先是降低了热散器的热传导效率、 热水采暖系统是以传导热为主的供热设备, 一旦在散热器的内表面和热水介质之间结垢lmm, 热传导能力就下降8-10倍,由于散热器不能有效地将热量传导至散热器表面而导致室内出现 低温;其次是结垢后降低了管线的输送效率,因垢的大量存在縮小了管线的有效通径,增加 了介质输送阻力,减少了热媒的供给量,使之达不到设计流量而出现供热低温;其次,是大 量地浪费了热介质、电力和燃料,据测算,热水采暖系统终端,(居室或办公场所)热媒介输 送管线和散热器平均结垢lmm,在达到标准供热温度值(18'C)时,要提高供热成本3%;冬季 室内低温更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经过实践验证冬季室内温度12'C人们会感到非常 寒冷,室内温度低于l(TC人们无法进行正常活动。热水采暖系统即使使用了符合国家标准的水处理设备,采暖系统运行8-IO年后结垢至少 lmm以上。任何流体输送管线都要结垢,包括空气也不例外,特别是热水采暖系统是以热水 为输送介质,就更加快了其运行中的结垢速度。热水采暖系统结垢是由于水中一定数量的钙 镁盐类,如碳酸氢盐、硫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氯化物和泥沙有机物等,这些盐 类在受热过程中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形成了水垢,同时,水中还溶有一定数量的硫酸钙、 硅酸钙等其他无机盐类,随着水的蒸发,它们在水中密度加大,其浓度超过溶解度之后也会 发生沉淀,并沉积在传热表面上。由于结垢的不可避免,就促使我们要找到一种成本低、效 果好、环保、节能的热水采暖系统除垢的新方法。热水采暖系统运行结垢是历史问题,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巳经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除垢方 法 一是夏季应用化学方法进行清洗,用硫酸、盐酸、氢氟酸、磷酸等化学清洗剂注入采暖4系统内,与结裙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脱落并溶解在清洗剂里,然后,用适当压力的水将清 洗剂和被溶解的结垢物冲出采暖系统外。虽然在化学清洗剂中加入相应的缓蚀剂和钝化剂, 但因采暖系统内的表面结垢非均匀性,化学清洗剂对管壁的腐蚀是不可避免的,更由于在浸 泡中,酸、碱自然沉淀腐蚀管线下部,造成采暖管线下部强腐蚀,管壁变薄,降低了管线使 用寿命。同时,残液的排放也造成了地面的环境污染。二是在夏季拆除低温楼的旧管线和散 热器换新;拆旧换新成本太高, 一栋5000 itf的民用住宅采暖系统拆旧换新费用大约为25万 元(不包括拆除和恢复室内管线、散热器处装璜费用),同时还存在着工期长,影响居民生活 等问题。三是夏季非供热期内应用水气脉冲设备进行清洗。水气脉冲清洗设备也属无腐蚀、 无污染的物理方法,但是夏季清洗热水采暖系统效果不直观,质量难控制,也由于夏季热水采 暖系统不运行,系统内结垢物与空气氧化后垢质偏硬,影响清洗效果,还要浪费大量的水资 源,提高清洗成本。以上三种方法是能够解决采暖系统的低温问题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缺陷, 那为什么不在冬季供热期内应用物理方法进行在线清洗呢?是因为影响采暖系统运行,被清 洗建筑物严重低温,控制阀门启、闭不灵无法清洗,采暖系统失水量太大等多项技术难题克 服不了!在城市管理实践中,冬季供热管理具有较高的管理风险级别。例如1998年黑龙江省大庆 市供热一级网在严冬季节断裂,致使10万人的居民区一周内无法供热,政府投入巨资抢修, 恢复供热时仅散热器低温爆裂一项就损失近百万元。因此,在所有需要冬季供热的城市中, 推广和使用采暖系统准在线清洗设备,防范冬季供热风险、降低供热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实 际意义。我们在专利号为ZL200520011796. 7的专利《车载采暖清洗设备装置》公开了一种车载采 暖清洗设备装置。经几年的使用,该车载采暖清洗设备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 在非采暖季节的半年之中,车载采暖清洗设备装置用车闲置,造成很大的浪费;2、 车载采暖清洗设备装置中循环换向系统置于车外,需单独安置和连接;3、 除了采暖系统,车载采暖清洗设备装置不能用于其它管道及储液罐构成系统的清洗, 比如大庆有很多储油罐,也需要定期清洗。
技术实现思路
为弥补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 本专利技术是在水气脉冲的技术原理上创新 发展的,以水为清洗介质,以高流速压縮空气为动力,在被清洗物内产生一定强度的振荡、 脉冲、射流等可控物理能(波),特别是加强了对污垢的空化和空气侵蚀作用,使污垢物疲劳、松动、破裂、粉碎并随水流排出被清洗的采暖系统。其核心技术是物理能(波)的合成、振 荡、射流的频率、强度和压縮气体、水的流量、流速、压力、压差对结垢物作用时间的调整 和紊流状态的控制。理论上,本设备属于水射流设备,在工作状态中所体现的是附壁紊动射流形态,即高速 运动的流体贴附在固体壁面流动时,总有一个侧面为固定边界,由于高速运动中的流体与壁 面的干涉和受壁面的影响,流股不像其他水射流那样对称流动,其原因是周围流体被射流巻 入,使射流两侧产生压力差所致而产生的附壁效应,在清洗中,水和壁面产生低压涡旋流区 域,在清洗的全过程中,因水中含有大量高速运动中的气体分子,整个流动呈气、液两相流 动状态;清洗介质在采暖系统中的流动与流速、管径和流体的粘性等物理性质有关;在实际 计算中,以Re2000为层流和紊流的临界点Re〈2000为层流,Re〉2000为紊流,Re在1000时 在这两个临界值之间流动处于过度状态,也就是两种流动的混合状态,由于这种状态不稳定, 在清洗作业中,应避免出现临界状态,因为临界状态对污垢的作用不大。本专利技术车载可卸式清洗系统,包括控制箱、设备箱,其中所述控制箱、设备箱用若干 螺栓固定在汽车车厢上,所述设备箱内设置有离心泵、空压机、储气罐及连接管道,所述 控制箱内设置有采水系统、循环换向系统、水气混回线和清洗出口排污线,所述控制箱和设 备箱中的相关管线通过弹性法兰连接。本专利技术车载可卸式清洗系统,其中所述采水系统由依次连接的采水口、进水压力表、 采水阀和水箱组成,所述水箱上装有水箱排气阀和水箱排污阀。本专利技术车载可卸式清洗系统,其中所述循环换向统由采暖系统回水口、采暖系统给水 口和换向阀组组成,所述换向阀组由四个阀门构成,其中第一阀门和第三阀门的进水口并联 后连接所述水汽混回线,第二阀门和第四阀门的出水口并联后连接所述清洗出口排污线,第 三阀门出水口和第四阀门的进水口并联后连接所述采暖系统回水口,第一阀门的出水口和第 二阀门的进水口并联后连接采暖系统给水口 ,所述离心泵的进水口经管线和进水弹性法兰连 接所述水箱,所述离心泵的出水口经单向阀和出水弹性法兰连接离心泵出口管线,所述离心 泵出口管线经阀门连接所述水汽混回线;所述水汽混回线还经单向阀和阀门连接所述采水系 统,所述水汽混回线上装有混合压力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可卸式清洗系统,包括控制箱(42)、设备箱(43),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42)、设备箱(43)用若干螺栓(41)固定在汽车车厢(40)上,所述设备箱(43)内设置有:离心泵(27)、空压机(24)、储气罐(25)及连接管道,所述控制箱(42)内设置有采水系统、循环换向系统、水气混回线(11)和清洗出口排污线(9),所述控制箱(42)和设备箱(43)中的相关管线通过弹性法兰(8)连接; 所述采水系统由依次连接的采水口(1)、进水压力表(20)、采水阀和水箱(5)组成,所述水箱(5)上装有水箱排气阀(15)和水箱排污阀(16); 所述循环换向统由采暖系统回水口(2)、采暖系统给水口(3)、换向阀组(13)组成,所述换向阀组(13)由四个阀门构成,其中第一阀门(131)和第三阀门(133)的进水口并联后连接所述水汽混回线(11),第二阀门(132)和第四阀门(134)的出水口并联后连接所述清洗出口排污线(9),第三阀门(133)出水口和第四阀门(134)的进水口并联后连接所述采暖系统回水口(2),第一阀门(131)的出水口和第二阀门(132)的进水口并联后连接采暖系统给水口(3); 所述离心泵(27)的进水口经管线和进水弹性法兰(8D)连接所述水箱(5),所述离心泵(27)的出水口经单向阀和出水弹性法兰(8C)连接离心泵出口管线(6),所述离心泵出口管线(6)经阀门连接所述水汽混回线(11);所述水汽混回线(11)还经单向阀和阀门连接所述采水系统,所述水汽混回线(11)上装有混合压力表(21),所述清洗出口排污线(9)上装有排污口压力表(23); 所述空压机(24)连接储气罐(25),所述储气罐(25)的出气口经单向阀和出气弹性法兰(8B)连接所述控制箱中的气源出口管线(7),所述气源出口管线(7)经一控制阀连接所述水汽混合管线(11),经另一控制阀连接备用气源口(4),所述气源出口管线(7)上装有气压表(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志,孙志强,孙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孙成志,孙志强,孙志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