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安勇专利>正文

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578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锅炉、换热器除垢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包括:电源部分、控制部分、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执行部分;所述电源部分为控制部分、超声波执行部分及厚度检测部分提供电源;所述控制部分的输出端分别与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执行部分的输入端相接;厚度检测部分接收厚度传感信号并将其传送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将控制指令传送至超声波执行部分进行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配有显示部分;所述电源部分为显示部分提供电源;所述控制部分的输出端与显示部分的输入端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除垢、防垢效果好,传热效率高,无环境污染并能实现在线操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锅炉、换热器除垢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字 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冶金、化工、电力等行业中存在大量以水为载体的热交换装 置和锅炉。这些热交换装置和锅炉在运行中都存在结垢问题,这些结 垢不仅使设备传热效果变差,造成能源浪费,而且还可致使热交换装 置和锅炉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目前,国内主要 采用化学除垢、人工除垢等方法除垢。其中,以化学除垢方法较常见, 即用离子交换法将水中结垢成分钙、镁离子除去,使水软化,这种方 法需要额外投入资金购置水软化处理设备,建水处理车间,同时需要 专人进行化验和再生等工作,树脂及盐类再生剂消耗很大,不仅造成 大量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人工除垢法, 需要停止设备运行,以人工方式将设备内壁上的结垢刮除,这样不但 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设备会造成损伤,縮短设备寿命。上述 除垢方法效果都不够理想,难以满足生产工艺、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 保护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除垢、防垢效果好,传热效率高,无环境污染并能实现在线操作的数 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包括电源部分、控制部分、厚度 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执行部分;所述电源部分为控制部分、超声波执行部分及厚度检测部分提供 电源;所述控制部分的输出端分别与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执行部分 的输入端相接;厚度检测部分接收厚度传感信号并将其传送至控制部 分;控制部分将控制指令传送至超声波执行部分进行动作。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配有显示部分;所述电源部分 为显示部分提供电源;所述控制部分的输出端与显示部分的输入端相 接。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配有温度检测部分;所述电 源部分为温度检测部分提供电源;所述控制部分的输出端与温度检测 部分的输入端相接;温度检测部分接收超声波执行部分的温度传感信 号并将其传送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将控制指令传送至超声波执行部 分进行动作。作为第三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超声波执行部分为超磁致 伸縮换能器。本技术所述温度检测部分可配于超磁致伸縮换能器的外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 由于不需化学药剂对水进行软化,不但节省了除垢设备的资 金投入,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 本技术能够在线除垢、防垢,企业不用再停产进行化学 方法和人工方法除垢,避免了因停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化学药 剂对设备的腐蚀。3、 本技术除垢和防垢效果显著,对于结垢层在3 5mm的老 垢,通常7 15天可以在线清除,锅炉和换热器能够运行在最佳状态, 即减少了能源损失,又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4、 本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重量轻、体积小、 安装简便、无需改变现有锅炉和换热器的结构、使用方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电路原理框图; 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电路原理框图; 图3为本技术的供电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技术的主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技术的超磁致伸縮换能器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包括电源部分、控制部分、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执行部分;所述电源部分为控制部分、 超声波执行部分及厚度检测部分提供电源;所述控制部分的输出端分 别与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执行部分的输入端相接;厚度检测部分接 收厚度传感信号并将其传送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将控制指令传送至 超声波执行部分进行动作。本技术还配有显示部分;所述电源部 分为显示部分提供电源;所述控制部分的输出端与显示部分的输入端 相接。为增加本技术的使用功能,对超磁致伸縮换能器实施有效 的保护。本技术还配有温度检测部分;所述电源部分为温度检测 部分提供电源;所述控制部分的输出端与温度检测部分的输入端相 接;温度检测部分接收超声波执行部分的温度传感信号并将其传送至 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将控制指令传送至超声波执行部分进行动作。本 技术所述超声波执行部分可为超磁致伸縮换能器;所述温度检测 部分配于超磁致伸縮换能器的外部。在具体设计时,本技术包括主机、 一个以上超磁致伸縮换能 器、 一个以上厚度传感器、 一个以上数字温度传感器。主机通过电缆、 插头与厚度传感器上的插座插接,主机通过电缆、插头与超磁致伸縮 换能器上的插座插接,黏贴在超磁致伸縮换能器上的温度传感器通过 电缆与主机连接。如图3、 4所示,主机内装有电源部分8、控制部分9、显示部分 10、温度检测部分ll、包含厚度传感器驱动电路12及厚度传感器信 号采集电路13的厚度检测部分;超声波执行部分14。电源部分8分 别与控制部分9、显示部分10、温度检测部分11、厚度传感器驱动电路12、厚度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13及超磁致伸縮换能器14相连, 厚度传感器驱动电路12与厚度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13相连,控制部 分9分别与显示部分10、温度检测部分11、厚度传感器驱动电路12、 厚度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13及超磁致伸縮换能器14相连。如图3所示,电源部分8包括断路器S、变压器T1、整流桥堆 D1 D2、集成电路U1 U2、 二极管D3 D6、电流表M1、电压表M2、 电阻R1 R5、电容C1 C9。断路器S两端分别接变压器T1原线圈、 电流表Ml正极、整流桥堆D2交流输入极,整流桥堆D2直流输出端 依次并联电压表M2、电容C1 C3、电阻R5,整流桥堆D2直流输出 端正极引出正电压V3,变压器Tl副线圈接整流桥堆Dl交流输入极, 整流桥堆Dl分别接正极接电容C4、 C5到地、集成电路Ul和U2的脚 1、 二极管D4、 D6负极,集成电路U1脚2分别接电容C6、电阻R1、 电阻R2、 二极管D3正极,集成电路U2脚2分别接电容C8、电阻R3、 电阻R4、 二极管D5正极,集成电路U1脚3接二极管D4正极、二极 管D3负极、电阻R1、电容C7,集成电路U2脚3接二极管D6正极、 二极管D5负极、电阻R4、电容C9,由电容C7和电容C9节点地线 GND, 二极管D3的负极引出正电压V1, 二极管D5的负极引出正电压 V2。如图4所示,控制部分9包括集成电路U3、晶振Y1、电容C13 C15、 C26、 C27、电阻R6、 R8、 R35、三极管Q3、蜂鸣器LS1、按钮 SW、发光二极管D7, U3采用集成电路AT89S52。 AT89S52脚7接R6, R6接三极管Q3基极,三极管Q3集电极接蜂鸣器LSI正极、基极接R6、发射极接电源V1,蜂鸣器LS1负极接地,AT89S52脚18接晶振 Yl的1脚、脚19接晶振Yl的2脚,晶振Yl的1、 2脚分别与C26、 C27连接到地。AT89S52第31、 40脚与电源VI连接,电源VI接C14、 C15到地、接R8, R8接发光二极管D7到地,按钮SV与C13并联连 接,电源V1接按钮SW—端,AT89S52A脚9接按钮SW另一端、接电 阻R35到地。显示部分10包括电阻R9、排阻RIO、液晶显示屏LCD。排阻l 8脚接AT89S52的39 32脚、9 16脚接液晶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数字超声波除垢、防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部分、控制部分、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执行部分;    所述电源部分为控制部分、超声波执行部分及厚度检测部分提供电源;    所述控制部分的输出端分别与厚度检测部分及超声波执行部分的输入端相接;厚度检测部分接收厚度传感信号并将其传送至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将控制指令传送至超声波执行部分进行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安勇张楷晨黄珊珊黄诗茗
申请(专利权)人:蔡安勇张楷晨黄诗茗黄珊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