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多来源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53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多来源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前端结构定义多个待查属性名称,并获取后端数据源主键;将至少包括一个待查属性名称的一个后端数据源设置为主数据源,获取并记录主数据源中所有待查属性名称对应的数据信息;基于主键为若干非主数据源设置外键关系,将若干非主数据源关联到主数据源,获取并记录若干非主数据源中所有待查属性名称对应的数据信息;以及将数据信息整合并返回前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组装多来源数据的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定义视图层结构,配置视图层属性的数据来源,各数据源的关联关系,实现前后端分离,保证后台接口的稳定高效、数据的一致性与高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装多来源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应用软件数据组装
,尤其涉及一种组装多来源数据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介质。
技术介绍
当下,前后端分离逐渐成为项目开发的业界标准,微服务时代也慢慢来临,如何耦合前后端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视图适配层作为中间层,可以彻底使前后端分离,后端只要保持接口稳定,内部无论如何升级改造,甚至微服务迁移,都不需改动前端内容。由于这种业务的前移,后端服务边界也更加明确,仅需要提供一些粗粒度的API即可,更适配前端框架的一些琐碎的API,由前端开发自己决定,并在视图层提供即可。而在上文描述场景中,针对单一数据源的视图层,通常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仅需要通过此业务逻辑层获取数据,并映射成视图层实体结构,进行数据操作即可。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研究所等研发和生产机构愈发重视对知识的管理,实施了许多信息化软件,并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分别存储于不同的数据库中。随着业务场景的日益复杂,往往会出现在一张单据上展现并操作多个数据源的需求,这些数据源的结构各不相同,仅通过一定的业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装多来源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根据前端结构定义多个待查属性名称,并获取后端数据源主键;/n将至少包括一个所述待查属性名称的一个所述后端数据源设置为主数据源,获取并记录所述主数据源中所有所述待查属性名称对应的数据信息;/n基于所述主键为若干非主数据源设置外键关系,将所述若干非主数据源关联到所述主数据源,获取并记录所述若干非主数据源中所有所述待查属性名称对应的数据信息;以及/n将所述数据信息整合并返回所述前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装多来源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前端结构定义多个待查属性名称,并获取后端数据源主键;
将至少包括一个所述待查属性名称的一个所述后端数据源设置为主数据源,获取并记录所述主数据源中所有所述待查属性名称对应的数据信息;
基于所述主键为若干非主数据源设置外键关系,将所述若干非主数据源关联到所述主数据源,获取并记录所述若干非主数据源中所有所述待查属性名称对应的数据信息;以及
将所述数据信息整合并返回所述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多来源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数据信息整合并返回所述前端包括:
调用扩展函数接口对部分所述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将计算结果和所述数据信息整合并返回所述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多来源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前端结构定义多个待查属性名称包括:
根据前端结构定义视图层实体结构,所述实体结构定义为与所述前端结构一致;
根据所述前端结构定义多个待查属性名称及其属性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多来源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主键为若干非主数据源设置外键关系包括:
基于所述主键为若干非主数据源设置关联数据源、关联属性和映射属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多来源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于所述主键和所述外键关系,对所述数据源进行增加数据、删减数据、更改数据和查找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由甲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浪潮通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