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细兵专利>正文

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状态识别方法及识别终端技术

技术编号:249947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7
本申请是关于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状态识别方法及识别终端。在应用本申请方案时,全局识别因子是基于状态识别报告和交互清单确定的,而状态识别报告和交互清单是可以通过交互型生产数据对应的第一智能设备和第二智能设备来确定的,在根据全局识别因子对第一智能设备和第二智能设备进行识别时,没有直接对交互型生产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和处理。这样,在交互型生产数据过大时,能够通过对状态识别报告和交互清单进行分析,以实现对交互型生产数据对应的不同智能设备的状态的间接识别,能够有效控制时间成本。在一些时效性要求较为严格的工况下,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智能设备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状态识别方法及识别终端
本申请涉及工业互联网
,尤其涉及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状态识别方法及识别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工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数字化工厂中,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交互和协作,从而确保整个数字化工厂稳定且可靠的运行。然而,也正是因为数字化工厂的设备交互程度高,若某个智能设备存在异常,可能导致整个数字化工厂的崩溃。为此,如何对智能设备的状态进行识别是非常重要的。现有技术大多通过对智能设备的运行参数和交互数据进行特征分析和处理来实现状态识别,这种方式往往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状态识别方法及识别终端,以改善现有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识别的时间成本过高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一种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状态识别方法,应用于与多个智能设备互相之间通信的识别终端,所述识别终端和所述多个智能设备组成设备状态识别系统,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判断设备状态识别系统中的所有智能设备形成的数字化生产网络中是否存在交互型生产数据;其中,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是所述数字化生产网络中的其中一个智能设备发送给另一个智能设备的生产数据;在确定出所述数字化生产网络中存在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时,获取发送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的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报告和第一交互清单,并获取接收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的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状态识别报告和第二交互清单;根据所述第一状态识别报告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因子,根据所述第一交互清单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二状态识别因子;基于所述第一状态识别因子和所述第二状态识别因子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全局识别因子;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转换逻辑信息,根据所述数据转换逻辑信息和所述第二交互清单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三状态识别因子,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识别报告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四状态识别因子;基于所述第三状态识别因子和所述第四状态识别因子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全局识别因子;从所述数据转换逻辑信息中确定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数据转换损耗值以及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数据转换损耗值;基于所述第一数据转换损耗值与所述第二数据转换损耗值对所述第一全局识别因子和所述第二全局识别因子进行加权得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报告确定第一识别区间并根据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状态识别报告确定第二识别区间;基于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与所述第一识别区间以及与所述第二识别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识别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可选地,基于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与所述第一识别区间以及与所述第二识别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判断所述第一识别区间和所述第二识别区间是否存在重叠;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和所述第二识别区间存在重叠;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落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异常状态且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正常状态;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落入所述第二识别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异常状态且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正常状态;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落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和所述第二识别区间的重叠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均为异常状态;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和所述第二识别区间不存在重叠;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落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异常状态且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正常状态;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落入所述第二识别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异常状态且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正常状态;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既未落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又未落入所述第二识别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均为正常状态。可选地,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报告通过以下子步骤确定:从预设的状态识别线程对应的运行日志集中确定出存在添加有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目标运行日志;其中,所述状态识别线程用于在智能设备处于闲置工况时对智能设备进行状态识别或用于从第三方状态识别设备处获取智能设备的状态识别结果;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日志生成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运行日志的日志信息连续性的第一日志特征集合以及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运行日志的日志信息类别分布的第二日志特征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日志特征集合和所述第二日志特征集合中分别包括多个具有不同维度的特征向量;提取所述目标运行日志在所述第一日志特征集合中的每个特征向量的初始特征值,将所述第二日志特征集合中具有最小维度的特征向量确定为目标特征向量;确定所述初始特征值在所述目标特征向量中的当前映射值,根据所述初始特征值和所述当前映射值确定所述第一日志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日志特征向量之间的映射列表;以所述当前映射值为基准向量值在所述目标特征向量值中确定目标向量值,根据所述映射列表将所述目标向量值映射至所述初始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中,在所述初始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中确定所述目标向量值对应的目标特征值;根据所述初始特征值和所述目标特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状态识别结果;基于确定出的所有状态识别结果生成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报告。可选地,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交互清单具体通过以下子步骤确定:获取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通信协议信息,从所述通信协议信息中确定出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通信交互对象的目标协议字段;从目标协议字段中提取至少多个子目标字段并确定每个子目标字段对应的字段特征;其中,所述字段特征用于表征通信交互对象的对象标识;对每个字段特征进行解析得到每个字段特征对应的对象标识信息;根据所述对象标识信息确定每个通信交互对象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进行通信交互的交互时段信息;基于每个通信交互对象对应的对象标识信息和交互时段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交互清单。可选地,根据所述第一状态识别报告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因子,根据所述第一交互清单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二状态识别因子的步骤,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一状态识别报告中的所有状态识别结果列出,确定每个状态识别结果的生成时刻;以当前时刻为结束时刻并以距离所述当前时刻最远的生成时刻为起始时刻,确定所述起始时刻和所述当前时刻之间的时长为状态识别时长;确定每个生成时刻相对于所述状态识别时长的时间权重值;其中,越靠近所述当前时刻的生成时刻对应的时间权重值越大;从所述所有状态识别结果中确定出用于表征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存在异常状态的目标状态识别结果在所述所有状态识别结果中的占比;根据所述占比对每个目标状态识别结果对应的时间权重值进行加权得到目标权重值;对所述目标权重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因子;从所述第一交互清单中确定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状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与多个智能设备互相之间通信的识别终端,所述识别终端和所述多个智能设备组成设备状态识别系统,所述方法至少包括:/n判断设备状态识别系统中的所有智能设备形成的数字化生产网络中是否存在交互型生产数据;其中,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是所述数字化生产网络中的其中一个智能设备发送给另一个智能设备的生产数据;/n在确定出所述数字化生产网络中存在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时,获取发送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的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报告和第一交互清单,并获取接收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的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状态识别报告和第二交互清单;/n根据所述第一状态识别报告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因子,根据所述第一交互清单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二状态识别因子;基于所述第一状态识别因子和所述第二状态识别因子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全局识别因子;/n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转换逻辑信息,根据所述数据转换逻辑信息和所述第二交互清单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三状态识别因子,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识别报告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四状态识别因子;基于所述第三状态识别因子和所述第四状态识别因子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全局识别因子;/n从所述数据转换逻辑信息中确定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数据转换损耗值以及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数据转换损耗值;基于所述第一数据转换损耗值与所述第二数据转换损耗值对所述第一全局识别因子和所述第二全局识别因子进行加权得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n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报告确定第一识别区间并根据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状态识别报告确定第二识别区间;基于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与所述第一识别区间以及与所述第二识别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识别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状态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与多个智能设备互相之间通信的识别终端,所述识别终端和所述多个智能设备组成设备状态识别系统,所述方法至少包括:
判断设备状态识别系统中的所有智能设备形成的数字化生产网络中是否存在交互型生产数据;其中,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是所述数字化生产网络中的其中一个智能设备发送给另一个智能设备的生产数据;
在确定出所述数字化生产网络中存在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时,获取发送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的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报告和第一交互清单,并获取接收所述交互型生产数据的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状态识别报告和第二交互清单;
根据所述第一状态识别报告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因子,根据所述第一交互清单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二状态识别因子;基于所述第一状态识别因子和所述第二状态识别因子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全局识别因子;
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与所述第二智能设备之间的数据转换逻辑信息,根据所述数据转换逻辑信息和所述第二交互清单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三状态识别因子,根据所述第二状态识别报告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四状态识别因子;基于所述第三状态识别因子和所述第四状态识别因子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全局识别因子;
从所述数据转换逻辑信息中确定出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数据转换损耗值以及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数据转换损耗值;基于所述第一数据转换损耗值与所述第二数据转换损耗值对所述第一全局识别因子和所述第二全局识别因子进行加权得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报告确定第一识别区间并根据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第二状态识别报告确定第二识别区间;基于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与所述第一识别区间以及与所述第二识别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识别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与所述第一识别区间以及与所述第二识别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识别区间和所述第二识别区间是否存在重叠;
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和所述第二识别区间存在重叠;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落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异常状态且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正常状态;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落入所述第二识别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异常状态且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正常状态;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落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和所述第二识别区间的重叠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均为异常状态;
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和所述第二识别区间不存在重叠;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落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异常状态且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正常状态;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落入所述第二识别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异常状态且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为正常状态;在所述第三全局识别因子既未落入所述第一识别区间又未落入所述第二识别区间时,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和所述第二智能设备的设备状态均为正常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报告通过以下子步骤确定:
从预设的状态识别线程对应的运行日志集中确定出存在添加有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设备标识的目标运行日志;其中,所述状态识别线程用于在智能设备处于闲置工况时对智能设备进行状态识别或用于从第三方状态识别设备处获取智能设备的状态识别结果;
根据所述目标运行日志生成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运行日志的日志信息连续性的第一日志特征集合以及用于表征所述目标运行日志的日志信息类别分布的第二日志特征集合;其中,所述第一日志特征集合和所述第二日志特征集合中分别包括多个具有不同维度的特征向量;
提取所述目标运行日志在所述第一日志特征集合中的每个特征向量的初始特征值,将所述第二日志特征集合中具有最小维度的特征向量确定为目标特征向量;
确定所述初始特征值在所述目标特征向量中的当前映射值,根据所述初始特征值和所述当前映射值确定所述第一日志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日志特征向量之间的映射列表;以所述当前映射值为基准向量值在所述目标特征向量值中确定目标向量值,根据所述映射列表将所述目标向量值映射至所述初始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中,在所述初始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中确定所述目标向量值对应的目标特征值;
根据所述初始特征值和所述目标特征值的差值确定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状态识别结果;基于确定出的所有状态识别结果生成所述第一智能设备的第一状态识别报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细兵
申请(专利权)人:林细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