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44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通过四组复位弹簧固定安装有振动腔,所述振动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振动电机,所述振动腔的一侧通过第一电机腔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安装有延伸至振动腔内的第三破碎叶,所述振动腔上方的壳体内转动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方的壳体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破碎叶与第二破碎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振动腔通过振动电机使装置不但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作业,同时又可以通过振动的方式对建筑垃圾进行均匀破碎,设置的传送带可以将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输送作业,使其在破碎时更加均匀的流出,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为了更好的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则需要通过相应的破碎装置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作业。现有的建筑垃圾破碎装置虽然达到了基本的作业性能,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传统破碎装置在破碎作业时,容易导致建筑垃圾投入过多使装置破碎不均的情况,降低了装置的破碎质量,2、同时传统的破碎装置在破碎作业时,容易导致建筑垃圾下落过快导致装置破碎不及时的情况,降低了装置实用性,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底座与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的底端通过四组复位弹簧固定安装有振动腔,所述振动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振动电机,所述振动腔的一侧通过第一电机腔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安装有延伸至振动腔内的第三破碎叶,所述振动腔上方的壳体内转动安装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方的壳体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破碎叶与第二破碎叶,所述壳体的背面通过第二电机腔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传送带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维修板,且维修板上活动安装有保护门。优选的,所述第一破碎叶下方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坡型导料块,振动腔上方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导料板。优选的,所述壳体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破碎叶对应的投料口,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腔,且第二电机腔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机构与第一破碎叶以及第二破碎叶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与壳体之间设有出料口,振动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出料口的排料口。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且底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垃圾破碎装置相对于传统建筑垃圾破碎装置,设置的振动腔通过振动电机使装置不但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作业,同时又可以通过振动的方式对建筑垃圾进行均匀破碎,避免或减少建筑垃圾在下落过程中导致建筑垃圾破碎不佳的情况,设置的传送带可以将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输送作业,使其在破碎时更加均匀的流出,避免或减少建筑垃圾流入过快导致其不破碎不均匀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设置的电机通过两组破碎叶使装置实现了双重破碎的功能,使进入到装置内的建筑垃圾可以快速破碎,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因建筑垃圾体积或表面硬度的影响,导致装置的破碎受到影响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作业性能,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振动腔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01、支腿;2、壳体;201、出料口;202、导料板;203、控制开关;204、坡型导料块;205、投料口;3、振动腔;301、排料口;302、第三破碎叶;4、传送带;5、第一破碎叶;6、第二破碎叶;7、第一电机;8、第一电机腔;9、复位弹簧;10、振动电机;11、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腔;13、第三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底座1和壳体2,壳体2的背面通过第二电机腔12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1,且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通过轴承座与传送带4连接,壳体2内部的底端通过四组复位弹簧9固定安装有振动腔3,振动腔3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两组振动电机10,振动腔3通过振动电机10使装置不但可以对建筑垃圾进行破碎作业,同时又可以通过振动的方式对建筑垃圾进行均匀破碎,避免或减少建筑垃圾在下落过程中导致建筑垃圾破碎不佳的情况,振动腔3的一侧通过第一电机腔8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通过轴承座转动安装有延伸至振动腔3内的第三破碎叶302,振动腔3上方的壳体2内通过轴承与轴杆转动安装有传送带4,传送带4可以将破碎后的建筑垃圾进行输送作业,使其在破碎时更加均匀的流出,避免或减少建筑垃圾流入过快导致其不破碎不均匀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传送带4上方的壳体2分别通过轴承与轴杆转动安装有第一破碎叶5与第二破碎叶6,电机通过两组破碎叶使装置实现了双重破碎的功能,使进入到装置内的建筑垃圾可以快速破碎,有效的避免或减少因建筑垃圾体积或表面硬度的影响,导致装置的破碎受到影响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作业性能。进一步,壳体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维修板,且维修板上活动安装有保护门。实施例中,维修板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的内部器件进行检修作业,保护门便于工作人员对装置对内部的建筑垃圾进行疏通。进一步,第一破碎叶5下方壳体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坡型导料块204,振动腔3上方壳体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导料板202。实施例中,坡型导料块204与导料板202都起到了良好的导料效果,保证了装置内部建筑垃圾正常导向。进一步,壳体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203,壳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第二破碎叶6对应的投料口205,壳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三电机13,且第三电机13的输出端通过皮带轮机构与第一破碎叶5以及第二破碎叶6连接。实施例中,控制开关203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11、第三电机13、振动电机10电性连接,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11、第三电机13的型号可为MHMD042G1U电机,振动电机10的型号可为YZS/YZU/YZD振动电机,投料口205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底座(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部的底端通过四组复位弹簧(9)固定安装有振动腔(3),所述振动腔(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振动电机(10),所述振动腔(3)的一侧通过第一电机腔(8)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转动安装有延伸至振动腔(3)内的第三破碎叶(302),所述振动腔(3)上方的壳体(2)内转动安装有传送带(4),所述传送带(4)上方的壳体(2)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破碎叶(5)与第二破碎叶(6),所述壳体(2)的背面通过第二电机腔(12)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1),且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与传送带(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包括底座(1)和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部的底端通过四组复位弹簧(9)固定安装有振动腔(3),所述振动腔(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组振动电机(10),所述振动腔(3)的一侧通过第一电机腔(8)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7),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转动安装有延伸至振动腔(3)内的第三破碎叶(302),所述振动腔(3)上方的壳体(2)内转动安装有传送带(4),所述传送带(4)上方的壳体(2)分别转动安装有第一破碎叶(5)与第二破碎叶(6),所述壳体(2)的背面通过第二电机腔(12)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11),且第二电机(11)的输出端与传送带(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正面固定安装有维修板,且维修板上活动安装有保护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建筑垃圾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林群秦春华朱文红李勇陆义淏张玲玲牛楚楚刘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城建第十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