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吸放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408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吸放液装置,包括一操作台、一移液单元、一注液单元以及一控制单元;其中移液单元包括由第一吸头接口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一吸头密封连接形成的移液通道,所述注液单元包括储液装置以及由所述第二吸头接口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吸头密封连接形成注液通道;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注液单元接通时,所述储液装置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注液通道释放于外部;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移液单元接通时,所述移液通道能将外部液体吸入所述第一吸头内并保持或释放所述外部液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自动吸放液装置于不仅能实现大体积分装、移液和梯度稀释的自动化操作,且还具有操作可重复性强、准确度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吸放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取样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吸放液装置。
技术介绍
移液装置是一种液体释放装置,所述移液装置用于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供应准确的限定量的液体。液体被吸到一吸头中,并且从吸头释放,吸头附接到移液装置的下端。移液和分液是常规生物或化学实验室较为常见的一种液体操作工作。手持式移液枪的移液和加样过程均需手动操作完成,无法实现自动化的应用场合;而自动化的液体工作站往往是针对微孔板容器的加样或移液操作,移液和分装体积均在1ml以内,能够在试管容器中分装、移液和梯度稀释的自动化装置很少。此外,手动操作工作效率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较大,特别是在对照组较多,预留操作时间短,更容易出现数据误差。特别地,当样品具有毒性时,无法避免操作人员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可以应用于试管容积的大体积分装、移液和梯度稀释的自动化吸放液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重复性强、准确度高的自动吸放液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手段。一种自动吸放液装置,包括一操作台,在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一移液单元,包括一第一动力装置、至少一第一吸头接口以及至少一第一吸头,其中所述第一吸头接口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一吸头密封连接形成一移液通道;一注液单元,包括一储液装置、一第二动力装置、至少一第二吸头接口以及至少一第二吸头,其中,所述储液装置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吸头接口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吸头密封连接形成一注液通道;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并联,能调控所述自动吸放液装置的注液模式和移液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其中,在所述移液模式时,所述移液通道能将外部液体吸入所述第一吸头内并保持或释放所述外部液体;在所述注液模式时,所述储液装置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注液通道释放于外部。进一步,在所述操作台上还设置至少一容器阵列,每一所述容器阵列包括多个容器,每一所述容器均有一识别序列。进一步,在所述操作平台上还设置一数据采集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能读取所述识别序列并将所述识别序列传送到所述控制单元。进一步,所述数据采集单元包括一摄像头和一光源,其中所述摄像头朝向所述容器阵列,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朝向所述容器阵列的一侧。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一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能接收、处理并更新所述识别序列所对应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一输入端,所述输入端能输入或更改所述控制单元的控制程序或者适用于连接一外部控制端。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一输出端,以输出所述识别序列所对应的数据信息。进一步,在所述操作台上还设置有混匀单元,以混匀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本技术所述自动吸放液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述自动吸放液装置通过移液单元、注液单元和控制单元,能实现对液体分装、吸收和施加过程的高精确度和高复制性的操作;本技术所述自动吸放液装置通过采用数据采集单元和控制单元,能实现对样品数据的采集、输送、处理和更新,从而能实现对吸头的吸收或释放模式以及吸收量和释放量的智能化调控;本技术所述自动吸放液装置具有结构合理、造价低、实用性强且市场推广价值较高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型自动吸放液装置的结构图。附图中标号分别为:1、操作台;2、移液单元;21、第一吸头接口;22、第一吸头;3、注液单元;31、储液装置;32、第二吸头接口;4、数据采集单元;5、容器阵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吸放液装置,所述自动吸放液装置包括一操作台1、移液单元2、注液单元3、控制单元、数据采集单元4以及一容器阵列5。如图1所示,所述操作台1设置在一固定位置上。所述操作台1能用于固定和定位所述自动吸放液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台1包括一支撑平台以及突出于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立架。所述支撑平台可用于放置所述容器阵列5或取样溶液等,所述立架可用于放置所述移液单元2和所述注液单元3。如图1所示,所述移液单元2设置在所述操作台1上,所述移液单元2包括一第一动力装置、至少一第一吸头接口21以及至少一第一吸头22。其中,每一所述第一吸头接口21与一所述第一吸头22和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密封连接,形成至少一条移液通道。具体地,所述第一动力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吸头接口21连接,同时所述第一吸头接口21与一第一吸头22连接,从而形成一条可用于吸收外部液体或释放液体的移液通道。具体地,所述移液单元2可用于实现对一个液体样品的吸取或在多个液体样品之间的液体转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头22套接在所述第一吸头接口21的外表面,并且通过两者的摩擦力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可以采用移液泵。如图1所示,在所述操作台1上设置有一注液单元3,所述注液单元3包括储液装置31、第二动力装置、第二吸头接口32以及一第二吸头。其中,所述储液装置31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吸头接口32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吸头密封连接形成一注液通道。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装置31为一储液瓶,所述储液瓶能储存稀释液。所述稀释液能通过所述注液单元3分装于多个试管、小瓶或微孔板中。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可以采用注液泵。如图1所示,在所述操作台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容器阵列5,每一所述容器阵列5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容器,所述容器可用于盛放液体。此外,每一所述容器具有一对应的识别序列,通过每一所述识别序列可以建立并调取每一所述容器的数据信息和位置信息。如图1所示,在所述操作平台1上还设置有一数据采集单元4,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能读取所述识别序列并将其对应的数据信息和位置信息传送到所述控制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单元4包括一摄像头和一光源,其中所述摄像头朝向所述容器阵列5设置,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摄像头朝向所述容器阵列5的一侧。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操作台1上,并且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并联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能调控所述自动吸放液装置的注液模式和移液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当所述控制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吸放液装置,包括一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n一移液单元,包括一第一动力装置、至少一第一吸头接口以及至少一第一吸头,其中所述第一吸头接口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一吸头密封连接形成一移液通道;/n一注液单元,包括一储液装置、一第二动力装置、至少一第二吸头接口以及至少一第二吸头,其中,所述储液装置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吸头接口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吸头密封连接形成一注液通道;/n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并联连接,能调控所述自动吸放液装置的注液模式和移液模式两种工作模式;/n其中,在所述移液模式时,所述移液通道能将外部液体吸入所述第一吸头内并保持或释放所述外部液体;在所述注液模式时,所述储液装置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注液通道释放于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吸放液装置,包括一操作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
一移液单元,包括一第一动力装置、至少一第一吸头接口以及至少一第一吸头,其中所述第一吸头接口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一吸头密封连接形成一移液通道;
一注液单元,包括一储液装置、一第二动力装置、至少一第二吸头接口以及至少一第二吸头,其中,所述储液装置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吸头接口与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吸头密封连接形成一注液通道;
一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动力装置和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并联连接,能调控所述自动吸放液装置的注液模式和移液模式两种工作模式;
其中,在所述移液模式时,所述移液通道能将外部液体吸入所述第一吸头内并保持或释放所述外部液体;在所述注液模式时,所述储液装置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注液通道释放于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吸放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台上还设置至少一容器阵列,每一所述容器阵列包括多个容器,每一所述容器均有一识别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玉有曹庆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曼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