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便于移动的搅拌车,其结构包括电机、进口、第一出管、支撑杆、连接管、移动轮、支撑板、第二出管、搅拌罐、上盘、减速器,电机与减速器采用电连接,进口的下表面嵌入安装于上盘的内部,第一出管与第二出管相互平行,支撑杆与连接管相互垂直,移动轮的上方安装于支撑板的下方,搅拌罐与上盘在同一条中心线上,转轴、搅拌球、清洗刷、搅拌杆、外壳、下清洗刷、下搅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其在物料搅拌过程中对其搅拌的均匀,搅拌中的物料不易粘粘在内壁上,使其后期清洗较简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便于移动的搅拌车
本技术是一种小型便于移动的搅拌车,属于搅拌车领域。
技术介绍
搅拌是通过搅拌器发生某种循环,使得溶液中的气体、液体甚至悬浮的颗粒得以混合均匀,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通过强制对流、均匀混合的器件来实现,即搅拌器的内部构件,搅拌是有机制备实验中常用的一项操作,目的是能使反应物间充分混合避免由于反应物浓度不均匀局部过大,受热不均匀,导致副反应的发生或有机物分解,通过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受热均匀,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产率。但是该现有技术在物料搅拌过程中对其搅拌的均匀度较低,使得具有较多杂质,搅拌中的物料易粘粘在内壁上,使其后期清洗较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便于移动的搅拌车,以解决现有在物料搅拌过程中对其搅拌的均匀度较低,使得具有较多杂质,搅拌中的物料易粘粘在内壁上,使其后期清洗较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小型便于移动的搅拌车,其结构包括电机、进口、第一出管、支撑杆、连接管、移动轮、支撑板、第二出管、搅拌罐、上盘、减速器,所述电机与减速器采用电连接,所述进口的下表面嵌入安装于上盘的内部,所述第一出管与第二出管相互平行,所述支撑杆与连接管相互垂直,所述移动轮的上方安装于支撑板的下方,所述搅拌罐与上盘在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搅拌罐包括转轴、搅拌球、清洗刷、搅拌杆、外壳、下清洗刷、下搅拌杆,所述转轴的外侧与搅拌杆的内侧相焊接,所述搅拌球的外侧与清洗刷的内侧相连接,所述搅拌杆安装于外壳的内部,所述下清洗刷的内侧安装于下搅拌杆的外侧,所述下搅拌杆安装于外壳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与进口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出管的内侧嵌入安装于搅拌罐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管与第二出管的内部设有增压泵,所述支撑板的上方焊接于搅拌罐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下方嵌入安装于搅拌罐的内部,所述第一出管的内侧嵌入安装于搅拌罐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上方与电机的下方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搅拌杆通过外壳与上盘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采用铁材质,坚固不易变形。进一步地,所述转轴采用不锈钢材质,坚固耐空气腐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需搅拌的物料从进口中放置进搅拌罐的内部,启动电机,随即电机带动转轴进行转动,当转轴转动时带动外侧的搅拌杆转动,随即对其内部的物料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杆外端的搅拌球在搅拌过程中带动清洗刷对其一起搅拌,使得物料不易粘粘在内壁上,下方的下搅拌杆带动下清洗刷转动对下部分的物料进行搅拌,使其在物料搅拌过程中对其搅拌的均匀,搅拌中的物料不易粘粘在内壁上,使其后期清洗较简易。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小型便于移动的搅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小型便于移动的搅拌车的搅拌罐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机-1、进口-2、第一出管-3、支撑杆-4、连接管-5、移动轮-6、支撑板-7、第二出管-8、搅拌罐-9、上盘-10、减速器-11、转轴-901、搅拌球-902、清洗刷-903、搅拌杆-904、外壳-905、下清洗刷-906、下搅拌杆-90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便于移动的搅拌车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电机1、进口2、第一出管3、支撑杆4、连接管5、移动轮6、支撑板7、第二出管8、搅拌罐9、上盘10、减速器11,所述电机1与减速器11采用电连接,所述进口2的下表面嵌入安装于上盘10的内部,所述第一出管3与第二出管8相互平行,所述支撑杆4与连接管5相互垂直,所述移动轮6的上方安装于支撑板7的下方,所述搅拌罐9与上盘10在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搅拌罐9包括转轴901、搅拌球902、清洗刷903、搅拌杆904、外壳905、下清洗刷906、下搅拌杆907,所述转轴901的外侧与搅拌杆904的内侧相焊接,所述搅拌球902的外侧与清洗刷903的内侧相连接,所述搅拌杆904安装于外壳905的内部,所述下清洗刷906的内侧安装于下搅拌杆907的外侧,所述下搅拌杆907安装于外壳905的内部,所述连接管5与进口2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出管8的内侧嵌入安装于搅拌罐9的内部,所述第一出管3与第二出管8的内部设有增压泵,所述支撑板7的上方焊接于搅拌罐9的下方,所述电机1的下方嵌入安装于搅拌罐9的内部,所述第一出管3的内侧嵌入安装于搅拌罐9的内部,所述转轴901的上方与电机1的下方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搅拌杆904通过外壳905与上盘10相连接,所述支撑杆4采用铁材质,坚固不易变形,所述转轴901采用不锈钢材质,坚固耐空气腐蚀。本专利所说的电机1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所述转轴901顾名思义即是连接产品零部主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例如,将需搅拌的物料从进口2中放置进搅拌罐9的内部,启动电机1,随即电机1带动转轴901进行转动,当转轴901转动时带动外侧的搅拌杆904转动,随即对其内部的物料进行均匀搅拌,搅拌杆904外端的搅拌球902在搅拌过程中带动清洗刷903对其一起搅拌,使得物料不易粘粘在内壁上,下方的下搅拌杆907带动下清洗刷906转动对下部分的物料进行搅拌。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便于移动的搅拌车,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电机(1)、进口(2)、第一出管(3)、支撑杆(4)、连接管(5)、移动轮(6)、支撑板(7)、第二出管(8)、搅拌罐(9)、上盘(10)、减速器(11),所述电机(1)与减速器(11)采用电连接,所述进口(2)的下表面嵌入安装于上盘(10)的内部,所述第一出管(3)与第二出管(8)相互平行,所述支撑杆(4)与连接管(5)相互垂直,所述移动轮(6)的上方安装于支撑板(7)的下方,所述搅拌罐(9)与上盘(10)在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搅拌罐(9)包括转轴(901)、搅拌球(902)、清洗刷(903)、搅拌杆(904)、外壳(905)、下清洗刷(906)、下搅拌杆(907),所述转轴(901)的外侧与搅拌杆(904)的内侧相焊接,所述搅拌球(902)的外侧与清洗刷(903)的内侧相连接,所述搅拌杆(904)安装于外壳(905)的内部,所述下清洗刷(906)的内侧安装于下搅拌杆(907)的外侧,所述下搅拌杆(907)安装于外壳(905)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便于移动的搅拌车,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电机(1)、进口(2)、第一出管(3)、支撑杆(4)、连接管(5)、移动轮(6)、支撑板(7)、第二出管(8)、搅拌罐(9)、上盘(10)、减速器(11),所述电机(1)与减速器(11)采用电连接,所述进口(2)的下表面嵌入安装于上盘(10)的内部,所述第一出管(3)与第二出管(8)相互平行,所述支撑杆(4)与连接管(5)相互垂直,所述移动轮(6)的上方安装于支撑板(7)的下方,所述搅拌罐(9)与上盘(10)在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搅拌罐(9)包括转轴(901)、搅拌球(902)、清洗刷(903)、搅拌杆(904)、外壳(905)、下清洗刷(906)、下搅拌杆(907),所述转轴(901)的外侧与搅拌杆(904)的内侧相焊接,所述搅拌球(902)的外侧与清洗刷(903)的内侧相连接,所述搅拌杆(904)安装于外壳(905)的内部,所述下清洗刷(906)的内侧安装于下搅拌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超,
申请(专利权)人:王杰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