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321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由搅拌轴1、搅拌轴开孔2、轮毂3、轮毂开孔4、圆柱销5、桨叶6、连接螺栓7组成。其中桨叶6有多种,包括折叶桨、平直桨叶、后弯桨叶叶、风扇桨叶。桨叶6在桨叶1上的分布形式为逆时针或顺时针螺旋上升,各桨叶6的间距相同,相邻两桨叶6错开相等的角度。这种排布方式的桨叶6在搅拌釜内转动时,改善了以往针对高径比大的搅拌釜,只能采取多层桨,且多层桨的层与层之间存在搅动效果不良的缺陷。于此同时,也实现了搅拌轴位置固定,但搅动效果如同单层桨一边旋转一边上升或下降的效果,对流体在搅拌釜内的轴向循环有促进作用,这种排布方式的桨叶降低了机械设计和运转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
本技术涉及流体混合
,特别是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等行业。
技术介绍
搅拌是使釜(或槽)内物料形成某种特定方式的运动,通常为循环运动,搅拌注重的是釜内物料的运动方式和剧烈程度,以及这种运动状况对于给定过程的适应性。工作时,搅拌器如同一台无外壳的离心泵,高速旋转的叶轮使釜内液体产生切向和径向运动。沿高速流出的液体推动釜内液体流向釜壁,遇阻后分别形成上、下两回路重新流回搅拌器入口。从而形成流体的总体循环流动。工业中多数搅拌装置,都是电机带动搅拌轴运转,搅拌轴带动搅拌部件运转。搅拌轴的位置一般固定不同。因此,对于高径比比较大的搅拌釜,工业上一般采用多层三叶桨来完成物料的混合,然而三叶桨层与层之间,往往存在混合不良的现象;为避免混合不良现象,可设置多层,但层数过多,又带来能耗高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在不改变桨叶数目的前提下,改变桨叶排布方式,实现搅拌槽内流体的良好主体循环流动,同时达到了搅拌轴不动,但搅动效果和搅拌轴不断上升和下降的同等的效果,在不消耗额外能耗的前提下,降低了设备制造安装要求,降低运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尤其适用于高径比大的搅拌釜内。这种排布方式的桨叶,当桨叶随搅拌轴转动时,槽内流体流动区域的整体循环良好,虽然搅拌轴及搅拌桨位置固定,但实现了桨叶随搅拌轴上下移动的搅动效果。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由搅拌轴1、搅拌轴开孔2、轮毂3、轮毂开孔4、圆柱销5、桨叶6、连接螺栓7组成。所述的搅拌轴1一般为空心或实心的金属杆,材质可为碳钢、不锈钢等。搅拌轴1一端与联轴器、减速机和电机等连接,用于将电机转动能量的传递,从上往下看,搅拌轴1一般为顺时针转动或顺时针转动。搅拌轴1上开设多个开孔2,开孔2的位置由桨叶6的安装方位决定。所述的轮毂3起到连接搅拌轴1和桨叶6的作用。轮毂3一端与搅拌轴1连接,一端通过连接螺栓7与桨叶6连接。所述的圆柱销5,用于将轮毂3固定在搅拌轴1上。所述的桨叶6有多种,包括折叶桨,也可为折叶、平直叶、后弯叶、风扇叶。桨叶6在搅拌轴1上的分布方式为逆时针或顺时针螺旋上升,最低端桨叶6到最顶端桨叶6的总旋转角度为180°。相邻两桨叶6错开相等的角度,一般为20°~80°。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针对高径比大的搅拌釜,开发一种新排布方式的桨叶,这种桨叶6个数上与多层桨叶并无区别,但桨叶在搅拌轴1上的安装方式呈螺旋上升状,在既没有增加能耗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搅拌槽内搅动效果;这种桨叶等同于,单层桨叶在旋转的同时,还沿轴向上下运动的搅动效果。避免了搅拌轴1与电机等外部部件活动带来的机械复杂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例的的主视图图2是本申请实例的的俯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例的三维视图图1-图3中,1.搅拌轴、2.搅拌轴开孔、3.轮毂、4.轮毂开孔5.圆柱销、6.桨叶、7.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这种桨叶沿搅拌轴分布方式为顺时针或逆时针上升,在搅拌釜内转动时,改善了以往针对高径比大的搅拌釜,只能采取多层桨,而多层桨的层与层之间存在搅动效果不良的缺陷。于此同时,也实现了,搅拌轴位置固定,但搅动效果如同单层桨一边旋转一边上升或下降的效果,这种设计方式降低了机械设计和运转的复杂度。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3所示,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包括搅拌轴1、搅拌轴开孔2、轮毂3、轮毂开孔4、圆柱销5、桨叶6、连接螺栓7。其中,搅拌轴1一般为空心或实心金属杆,材质为碳钢、不锈钢等,直径为20~200mm不等,壁厚由搅拌强度和刚度确定。搅拌轴1的顶端与减速机、电机等连接,搅拌轴1的中部和下部连接多个轮毂。搅拌轴1上开设多个开孔2,用于与轮毂3的连接。开孔2的高度为等间距排布,方位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以不干涉桨叶6与轮毂3的连接为宜。其中,开孔2的数量由桨叶6的个数而定,开孔2的直径大小一般不超过搅拌轴1直径的二分之一,多个开孔2的朝向可相同,也可不同。其中,轮毂3起到连接搅拌轴1和桨叶6的作用。轮毂3一方面与搅拌轴1通过圆柱销5连接,另一方面与桨叶6通过连接螺栓7连接。所述的桨叶6有多种,包括折叶桨、平直桨叶、后弯桨叶叶、风扇桨叶。桨叶6在搅拌轴1上的分布方式为逆时针或顺时针螺旋上升,相邻两桨叶6错开相等的角度,一般为20°~80°。最低端桨叶6和最顶端桨叶6的总旋转角度可为180°,也可以360°。其中,搅拌轴开孔2和轮毂开孔4大小相同,用于圆柱销5的插入和固定。圆柱销5大小由搅拌轴开孔2和轮毂开孔4大小确定。其中,在实际应用中,将搅拌轴1和轮毂3打孔,将轮毂3依次套入搅拌轴1,并采用圆柱销5分别固定各个轮毂3。先固定最顶端桨叶6的位置,按照一定的旋转方向,依次错开相同的角度固定第二个桨叶、第三个桨叶……,直到将所有桨叶全部固定,安装完成。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搅拌桨固定在搅拌釜中,搅拌釜中盛装待混合物料,打开电机,搅拌轴1旋转,并带动桨叶6在釜内搅动。由于桨叶6的等间距排布,相比多层桨,桨叶之间距离缩短,在功率消耗相同的情况下,能避免搅拌釜内的混合不良区。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螺旋上升的桨叶6给流体的作用力,等同于单层桨叶6一边旋转一边上下移动所带来搅拌效果;螺旋上升的桨叶同时对搅拌釜内的轴向循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轴(1)、搅拌轴开孔(2)、轮毂(3)、轮毂开孔(4)、圆柱销(5)、桨叶(6)、连接螺栓(7),桨叶(6)通过连接螺栓(7)与轮毂(3)连接,轮毂(3)通过圆柱销(5)与搅拌轴(1)连接,桨叶(6)在搅拌轴(1)上的排布方式为顺时针旋转上升或逆时针旋转上升方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轴(1)、搅拌轴开孔(2)、轮毂(3)、轮毂开孔(4)、圆柱销(5)、桨叶(6)、连接螺栓(7),桨叶(6)通过连接螺栓(7)与轮毂(3)连接,轮毂(3)通过圆柱销(5)与搅拌轴(1)连接,桨叶(6)在搅拌轴(1)上的排布方式为顺时针旋转上升或逆时针旋转上升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旋上升排布方式的桨叶,其特征在于,桨叶(6)的桨型有多种,包括平直桨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革李一鑫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