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9243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底座及安装在所述底座的至少一套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泵及分别连接所述输送泵进端的进水管、连接出端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依次配置有第一球阀、第一排污阀、止回阀及过滤器,所述出水管依次配置有第二球阀及第二排污阀;任意所述输送组件的进水管与一进水器连通,出水管与一出水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揭露一种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通过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能够将氨水或氨水稀释液输送到远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脱硝废水处理及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烟气脱硝
以SCR类的脱硝技术应用最为广泛,该技术的关键过程需要用氨作为还原剂,将氮氧化物还原为氮气,实现脱硝目的。所需的氨水可由多种方法制取,用原料氨水制取浓度为5~20%(质量百分比,余同)的氨水是其中的一种传统工艺方法。原料氨水是指化肥、冶金、焦化、垃圾处理、煤化工等领域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浓度含氨废水(氨氮含量0.1%~4%),原料氨水通过常压或负压精馏方法,在精馏塔顶部获得浓氨水(2%~20%),塔底获得氨氮含量极低(50~300PPM)的废水,塔底的废水再送到后续单元进行深度处理。氨氮含量的氨水在运输过程中目前没有一体化的转运装置,一般是通过现场管接若干管道进行转运,一方面施工困难并且转运压力不足,另一方面没有办法对管道的工作情况进行监控及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至少揭露一种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通过本实施例的输送装置能够将氨水或氨水稀释液输送到远端。所述装置包括底座及安装在所述底座的至少一套输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泵及分别连接所述输送泵进端的进水管、连接出端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依次配置有第一球阀、第一排污阀、止回阀及过滤器,所述出水管依次配置有第二球阀及第二排污阀;任意所述输送组件的进水管与一进水器连通,出水管与一出水器连通。本实施例揭露的输送装置在将氨水或氨水稀释液接入进水器后,氨水或氨水稀释液被分流到每个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将分流的氨水或氨水稀释液输送到出水器;并且,输送组件在输送氨水或氨水稀释液的过程中,能够排污、截止等。本技术揭露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两个平行的竖向槽钢及至少两个与所述竖向槽钢垂直连接的横向槽钢,所述横向槽钢的数量与所述输送组件的数量匹配;所有的所述横向槽钢的中部安装有与所述竖向槽钢平行的中部槽钢;所述输送组件中的所述进水管及所述出水管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横向槽钢,并且所述输送组件中的所述输送泵安装在中部槽钢与所述竖向槽钢交叉的部分。本实施例揭露的底座通过若干U型的槽钢组成,部分进水管及部分出水管能够被保护在U型的槽钢中,以及部分阀体能够被保护在U型的槽钢中。本技术揭露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混凝土底盘;所述竖向槽钢及所述横向槽钢分别竖直的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底盘;所述中部槽钢竖直的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底盘,所述横向槽钢、竖向槽钢及所述中部槽钢形成两个排污池,两个所述排污池分别处在所述中部槽钢的两侧。本实施例揭露的底座形成有两个排污池,两个排污池分别的用于收集进水管及出水管中的未输送的废液,及对进水管及出水管清洗后的废液。本技术揭露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在朝向所述输送泵的进端配置有过滤器。本技术揭露的输送组件在进水管中通过过滤器对氨水或氨水稀释液中的固态颗粒进行过滤,保护输送泵。本技术揭露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在所述止回阀及所述过滤器之间配置有压力表。本实施例揭露的输送组件在进水管中通过压力表对每个输送组件分流的氨水或氨水稀释液的压力进行监控。本技术揭露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立座;所述立座与所述底座垂直的固定;所述立座安装有至少两个混水管、管道混合器及混合调节阀;两个所述混水管的进端分别的连通外部的废液管及外部的稀释液管,出端分别通过混合截止阀连通到所述管道混合器的进端,所述管道混合器的出端连通到所述混合调节阀的进端,所述混合调节阀的出端与所述进水器连通。本实施例揭露的混合组件能够通过若干混水管分别输入氨水及其稀释液,再通过管道混合器对氨水及其稀释液充分混合,再由混合调节阀将稀释后的氨水保持压力的输送到进水器。本技术揭露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道混合器包括混合管、锥形管、至少两个缓冲进支管、缓冲罐及缓冲出支管;所述混合管的进端分别与所有的所述混水管的出端连接,出端连接到所述锥形管的大端,所述锥形管的小端分别通过所述缓冲进支管与所述缓冲罐的进口连接,所述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缓冲出支管与所述混合调节阀的进端连接。本实施例揭露的锥形管使进入的氨水及其稀释液的压力增大的混合,再通过若干缓冲进支管对混合后的氨水及其稀释液进入缓冲罐,再通过缓冲出支管将氨水及其稀释液输送到混合调节阀的进端,具有较高的混合效率,同时能够对管路系统进行保护。本技术揭露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座安装有至少三个所述混水管;三个所述混水管的进端分别的连通外部的废液管、外部的稀释液管及外部的中和管。本实施例揭露的混合组件通过至少一混合管输入中和液,如弱酸性液,能够对中和氨水及其稀释液,保护输送组件的管路或经输送装置输送的远端相关设备。针对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揭露的示例性实施例作详细描述,亦使本技术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底座的结构图;图2为输送组件及底座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输送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混合组件的结构图。附图标注:110、横向槽钢;120、竖向槽钢;130、中部槽钢;140、混凝土底盘;210、进水管;211、第一球阀;212、第一排污阀;213、止回阀、214、压力表;215、过滤器;220、出水管;221、第二排污阀;222、第二球阀;230、输送泵;240、进水器;250、出水器;300、立座;410、混水管;420、混合管;430、锥形管;440、缓冲进支管;450、缓冲罐;460、缓冲出支管;470、混合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本实施例揭露一种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装置包括底座、两套输送组件、进水器及出水器。两套输送组件平行的安装在底座,并且进端及出端分别连通到进水器及出水器。图1示出,本实施例的底座包括混凝土底盘、中部槽钢、两个平行的竖向槽钢及两个与竖向槽钢垂直焊接的横向槽钢。两个横向槽钢的中部横跨的焊接有与竖向槽钢平行的中部槽钢。竖向槽钢、横向槽钢及中部槽钢的分别竖直的安装在混凝土底盘上,具体是竖向槽钢、横向槽钢及中部槽钢焊接成形后,三者的底部在混凝土底盘浇筑时一体与混凝土底盘成形。同时,三者与混凝土底盘至今形成有两个处在中部槽钢左、右两侧的排污池。图2及图3示出,本实施例的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泵及分别连接输送泵进端的进水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装置包括底座及安装在所述底座的至少一套输送组件;/n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泵及分别连接所述输送泵进端的进水管、连接出端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依次配置有第一球阀、第一排污阀、止回阀及过滤器,所述出水管依次配置有第二球阀及第二排污阀;/n任意所述输送组件的进水管与一进水器连通,出水管与一出水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包括底座及安装在所述底座的至少一套输送组件;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泵及分别连接所述输送泵进端的进水管、连接出端的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依次配置有第一球阀、第一排污阀、止回阀及过滤器,所述出水管依次配置有第二球阀及第二排污阀;
任意所述输送组件的进水管与一进水器连通,出水管与一出水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两个平行的竖向槽钢及至少两个与所述竖向槽钢垂直连接的横向槽钢,所述横向槽钢的数量与所述输送组件的数量匹配;
所有的所述横向槽钢的中部安装有与所述竖向槽钢平行的中部槽钢;
所述输送组件中的所述进水管及所述出水管分别安装在对应的所述横向槽钢,并且所述输送组件中的所述输送泵安装在中部槽钢与所述竖向槽钢交叉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包括混凝土底盘;
所述竖向槽钢及所述横向槽钢分别竖直的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底盘;
所述中部槽钢竖直的安装在所述混凝土底盘,所述横向槽钢、竖向槽钢及所述中部槽钢形成两个排污池,两个所述排污池分别处在所述中部槽钢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脱硝废水的一体化输送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王文洲张友尧罗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强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