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空间新排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空间新排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是我国的一个发展趋势。地下空间和地面建筑内部空间相比具有许多优越性:恒温,能较好地绝热和蓄热;抗震性能强;隐蔽性好,能经受和抗御武器的破坏;气密性、遮蔽性、隔声性均良好,并能收到保护环境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地下水保持性;节约用地;空间开挖有很大的灵活性;可综合利用。但是地下空间也存在着内部有见不到阳光、温差小、湿度大、空间封闭压抑、空气不易流通、人员活动不自在、环境噪声级增强、微生物繁殖快等缺点。地下空间环境保障目标是提供健康的空气品质,主要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及空气龄等符合要求,阵地内氡气、CO2、异味、VOC与其它有害气体能及时排除。而地下空间外岩石、土壤或建筑材料不断地通过壁面向空间内散湿、氡气及其它有害气体。为保证地下空间的空气品质要求,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通风系统对地下空间进行通风的方式,能耗大且改善空气质量的效率较低。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空间新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地下空间中的通风组件、气流驱动组件和调湿装置,其中,/n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风管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地下空间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管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地下空间连通的第二通风口;/n所述气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通风管以及所述第二通风管内的气体流动,且,所述气流驱动组件构造为能够改变所述第一通风管以及所述第二通风管内的气流流动方向;/n所述调湿装置包括支架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调湿板,所述调湿板为吸水树脂板,所述调湿板靠近所述地下空间的侧壁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空间新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所述地下空间中的通风组件、气流驱动组件和调湿装置,其中,
所述通风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通风管和至少一个第二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地下空间连通的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通风管上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地下空间连通的第二通风口;
所述气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通风管以及所述第二通风管内的气体流动,且,所述气流驱动组件构造为能够改变所述第一通风管以及所述第二通风管内的气流流动方向;
所述调湿装置包括支架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调湿板,所述调湿板为吸水树脂板,所述调湿板靠近所述地下空间的侧壁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空间新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地下空间的上部,在所述地下空间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第一通风管位于所述地下空间的中部,所述第二通风管环绕所述地下空间的四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空间新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湿板靠近所述地下空间的侧壁设置,且所述调湿板与所述地下空间的侧壁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以在所述调湿板与所述地下空间的侧壁之间形成气流流通通道,所述第二通风管上的第二通风口朝向所述气流流通通道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空间新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距离为15至2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空间新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形成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形成多个开口,每个开口均能够安装一块所述调湿板,每个开口的边沿均设置有连接结构,用于与所述调湿板形成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空间新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的顶端与所述地下空间起拱线之间的高度差为450至550mm;
所述框架结构的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辉,肖凯,谭可可,涂江峰,梁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