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片、发热体、及电暖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194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片、发热体、及电暖气,包括上油包和下油包;至少一个第一管路,用于容纳导热介质,所述第一管路将所述散热片沿竖直方向分成至少两个水平高度不同的散热区;散热管路,分布于所述散热区内,所述散热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相邻所述散热区内的所述散热管路的数量不同,散热管路的数量在水平位置相对较高的所述散热区内相对较少。从散热片整体的观察角度出发,散热片上方的温度相对变低,散热片上下部分的温度差异变小。此时继续提高加热功率,散热片上方仍具有一定的升温空间,能够使散热片下部分的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提升散热片整体的取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片、发热体、及电暖气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散热片、发热体、及电暖气。
技术介绍
油汀电暖气是常用的家用取暖设备,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暖气通常包括散热片1,和分布于散热片1上的油路。油路连接上油包11和下油包12,其中,上油包11的水平位置相对较高。油路内具有导热介质,加热装置位于下油包12内。当电暖气启动时,下油包12内的加热装置对导热介质进行加热,在密度差的作用下温度相对较高的热油从中间的油路向上流动,流动过程中将热量传递给整个散热片1,使散热片整体温度升高。位于上油包11内的导热介质温度相对较低,在重力的作用下,经两侧有路逐渐向下流动并被加热,从而形成一个大循环。现有的电暖气存在以下缺陷:散热片发热时带动散热片附近的空气做自然对流运动,导致下方空气温度相对较低,上方空气温度较高,使得散热片上下两部分环境温度差异较大,从而使得散热片上下两部分散热效果产生差异。空气对两部分进行散热,随着散热进行,空气温度增高,密度减小,所以空气不断上升。因此,空气在下部分温度低,下部分散热条件好,下部散热区温度也就更低。为了电暖气的使用安全性考虑,规定散热片的棱边13的温升不能超过85K。因此,在散热片上部分的棱边13温度即将达到安全限度时,需要降低加热功率,而此时散热片下部分的温度还不能满足加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因散热片使用过程中自身温度分布不均匀,导致电暖气无法进一步提高功率满足加热需求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散热片、发热体、及电暖气。一种散热片,包括:上油包和下油包;至少一个第一管路,用于容纳导热介质,所述第一管路将所述散热片沿竖直方向分成至少两个水平高度不同的散热区;散热管路,分布于所述散热区内,所述散热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相邻所述散热区内的所述散热管路的数量不同,散热管路的数量在水平位置相对较高的所述散热区内相对较少。所述散热区包括: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所述第一散热区内设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散热区内设有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均连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分别连通所述上油包和所述下油包。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连接位置相错设置。所述第二管路为折线或曲线形。所述第二管路为折线或曲线形。所述第一管路靠近所述下油包设置。所述第二管路至少为两条,两所述第二管路相交连通构成至少一个对流部。所述第三管路为折线或曲线形。一种发热体,包括:若干个上述任一方案的散热片,若干所述散热片彼此并排设置;加热棒,同时穿设在所述每个所述散热片的所述下油包位置处。一种电暖气,包括:上述方案的发热体;控温元件,设置于所述发热体上;指示灯,设置于所述发热体并与所述控温元件电连接。还包括:辅助装置,设置在所述发热体上。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片,包括:上油包和下油包;至少一个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将所述散热片沿竖直方向分成至少两个水平高度不同的散热区;散热管路,分布于所述散热区内,所述散热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相邻所述散热区内的所述散热管路的数量不同,散热管路的数量在水平位置相对较高的所述散热区内相对较少。位于上方的,相对位置较高的散热区,更靠近上油包。位于下方的,相对位置较低的散热区,更靠近下油包。当下油包内的加热装置对导热介质进行加热时,温度相对较高的导热介质先上升至第一管路中,然后再由第一管路进入上方的散热管路。由于上方的散热管路数量较少,所以温度相对较高的导热介质能够上升的路径变少了,并且上方温度较低的导热介质还会进入第一管路向下方的散热区流动。所以第一管路还起到了加强对流换热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温度较高的导热介质上升至上油包处的量相对减少,第一管路的存在加强了高低温导热介质的对流作用,进一步降低了上升至上油包处的导热介质的温度。上升受阻的温度相对较高的导热介质,在散热片下部分形成新的循环油路,使热量更多的在散热片下部分进行散发。从散热片整体的观察角度出发,散热片下方由于增加了温度相对较高的循环油路,使散热片上下部分的温度差异变小。此时继续提高加热功率,散热片上方仍具有一定的升温空间,能够使散热片下部分的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提升发热片整体的取暖效果。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片,所述散热区包括:第一散热区和第二散热区,所述第一散热区内设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散热区内设有第三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均连通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分别连通所述上油包和所述下油包。本方案中导热介质为导热油,由加热装置加热的导热油从下至上进入第一管路,由上油包开始下降回流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冷油,从上至下进入第一管路。第一管路为冷热油的交换对流提供了场所,提高了冷热油热交换的程度。空气对散热片的上下两个散热区进行散热,随着散热进行,空气温度增高,密度减小,所以空气不断上升。因此,空气在下部散热区温度低,下部散热区散热条件好,下部散热区温度也就更低。第一管路为导热油在散热片下部分的循环提供了流动路径,进一步增大下部散热区的循环油路,让大部分散热在下部分进行,从而提高散热片整体温度的均匀性,削减因上下部分散热性能差异而引起的温度差。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位于所述第一管路上的连接位置相错设置。相错设置的第二管路与第三管路,能够让导热介质进入第一管路后发生横向流动,从而提高对流换热的程度,以提高散热片整体温度的均匀性,削减因上下部分散热性能差异而引起的温度差。另一方面,由于散热片上部分温度较低的低温导热介质,下流循环。因此下方温度较高的高温导热介质在发生横向流动后,会受下流的低温导热介质影响,导致部分高温导热介质还未进一步上升至上油包就回流到下油包,减少了单位时间内高温导热介质上流的量,从而降低了上下部分散热片温度的差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示意图;图2为表示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均为直线形管路结构的示意图;图3为表示第二管路为折线形管路第三管路为直线形管路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表示第二管路为曲线形管路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表示第一散热区具有对流部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表示第二管路为U形弯折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表示第一管路靠近下油包设置的示意图;图8为表示第二管路为直线形管路第三管路为折线形管路结构的示意图;图9为表示第二管路与第三管路数量相同时散热片温度分布云图;图10为表示第二管路数量小于第三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油包(11)和下油包(12);/n至少一个第一管路(2),所述第一管路(2)将散热片(1)分成至少两个水平高度不同的散热区;/n散热管路,分布于所述散热区内,所述散热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相邻所述散热区内的所述散热管路的数量不同,散热管路的数量在水平位置相对较高的所述散热区内相对较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油包(11)和下油包(12);
至少一个第一管路(2),所述第一管路(2)将散热片(1)分成至少两个水平高度不同的散热区;
散热管路,分布于所述散热区内,所述散热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相邻所述散热区内的所述散热管路的数量不同,散热管路的数量在水平位置相对较高的所述散热区内相对较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区包括:
第一散热区(3)和第二散热区(4),所述第一散热区(3)内设有第二管路(31),所述第二散热区(4)内设有第三管路(41),所述第二管路(31)与所述第三管路(41)均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所述第二管路(31)与所述第三管路分别连通所述上油包(11)和所述下油包(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31)与所述第三管路(41)位于所述第一管路(2)上的连接位置相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31)为折线形或曲线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男陈小辉毕然陈红何应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