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和水回收系统,包括:锅炉、空气预热器、除尘器、脱硫塔、烟囱、汽轮机和汽轮机冷却回热系统;所述锅炉、空气预热器、除尘器、脱硫塔和烟囱依次连通,组成锅炉的烟气排放通道;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与所述除尘器之间设置有余热回收系统,所述脱硫塔与所述烟囱之间设置有水回收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烟气的余热,利用水回收系统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同时实现了余热回收节能和水回收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和水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煤发电
,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和水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对火电机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要求,增量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煤/千瓦时,存量燃煤发电机组经改造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标煤/千瓦时。火电行业应“坚持低碳、清洁、高效的原则,大力发展绿色火电”,鼓励开展“高效清洁发电”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应用。因此,实现燃煤电站烟气水回收及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是我国电力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提高燃煤电站效率及运行灵活性,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资源消耗是燃煤电站长期关注的问题。燃煤电站排烟余热回收可降低锅炉排烟热损失,进而提高燃煤电站发电效率。锅炉烟气水回收是对锅炉排烟进行处理,回收烟气中的水分。现有烟气水回收的主要技术冷凝法等。烟气冷凝水回收,可以降低水回收能耗同时回收部分水分,但现有技术为孤立技术,难以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能耗水平依然很高。因此,现有技术的问题是能耗高、投资大。如何降低烟气水回收系统能耗和投资是燃煤发电机组节能减排的技术难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基于“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基本原理,遵循资源循环利用,将烟气水回收系统与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相耦合,通过系统间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耦合,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并且对水回收循环盐溶液进行循环利用,通过合理匹配温差有效降低系统能耗,从而实现系统节能与水回收的协同。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和水回收系统,包括:锅炉、空气预热器、除尘器、脱硫塔、烟囱、汽轮机和汽轮机冷却回热系统;所述锅炉、空气预热器、除尘器、脱硫塔和烟囱依次连通,组成锅炉的烟气排放通道;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与所述除尘器之间设置有余热回收系统,所述脱硫塔与所述烟囱之间设置有水回收系统。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烟气的余热,利用水回收系统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同时实现了余热回收节能和水回收的功能。进一步地,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烟气高温冷却器、烟气低温冷却器、暖风器和循环水泵;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烟气高温冷却器、烟气低温冷却器和除尘器依次连通,所述烟气高温冷却器与所述汽轮机冷却回热系统相连通且形成水循环,所述烟气低温冷却器经过所述循环水泵与所述暖风器相连通且形成水循环,所述暖风器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相连通。余热回收系统采用两级烟气冷却器,利用烟气高温冷却器将高温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至汽轮机回热系统加热凝结水,利用烟气低温冷却器低温部分烟气余热用于预热空气,以降低发电煤耗。进一步地,所述水回收系统包括喷淋换热器、压力交换器、增压泵、反渗透设备和空气冷却器;其中,所述喷淋换热器连接在所述脱硫塔与所述烟囱之间,所述喷淋换热器、压力交换器、增压泵、反渗透设备、空气冷却器、压力交换器和喷淋换热器在水循环回路上依次连通,所述空气冷却器与所述空气预热器相连通。脱硫塔出口的烟气通过喷淋换热器利用高浓度盐溶液进行渗透回收,吸收水及余热的盐溶液在压力交换热备及增压泵中增压,继而在反渗透设备中进行反渗透回收纯水,之后在空气冷却器中降温并预热空气,最后在压力交换设备中降低压力后循环进入喷淋换热器利用,实现水的回收利用。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冷却器、暖风器和空气预热器依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冷却器排出的空气温度为30~40℃。进一步地,所述暖风器排出的空气温度为70~80℃。进一步地,所述烟气高温冷却器的出口水温为110~140℃,所述烟气低温冷却器的出口水温为90℃~100℃,所述喷淋换热器的出口水温为42~49℃。进一步地,所述水回收系统中的循环溶液为氯化钙溶液。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绘示了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和水回收系统的结构图。附图中标记为:1锅炉2空气预热器3除尘器4脱硫塔5烟囱6汽轮机7汽轮机冷却回热系统81烟气高温冷却器82烟气低温冷却器83暖风器84循环水泵91喷淋换热器92压力交换器93增压泵94反渗透设备95空气冷却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和水回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锅炉1、空气预热器2、除尘器3、脱硫塔4、烟囱5、汽轮机6和汽轮机冷却回热系统7;所述锅炉1、空气预热器2、除尘器3、脱硫塔4和烟囱5依次连通,组成锅炉1的烟气排放通道;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2与所述除尘器3之间设置有余热回收系统,所述脱硫塔4与所述烟囱5之间设置有水回收系统。本专利技术利用余热回收系统回收烟气的余热,利用水回收系统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同时实现了余热回收节能和水回收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烟气高温冷却器81、烟气低温冷却器82、暖风器83和循环水泵84;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2、烟气高温冷却器81、烟气低温冷却器82和除尘器3依次连通,所述烟气高温冷却器81与所述汽轮机冷却回热系统7相连通且形成水循环,所述烟气低温冷却器82经过所述循环水泵84与所述暖风器83相连通且形成水循环,所述暖风器83与所述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和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炉(1)、空气预热器(2)、除尘器(3)、脱硫塔(4)、烟囱(5)、汽轮机(6)和汽轮机冷却回热系统(7);/n所述锅炉(1)、空气预热器(2)、除尘器(3)、脱硫塔(4)和烟囱(5)依次连通,组成锅炉(1)的烟气排放通道;/n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2)与所述除尘器(3)之间设置有余热回收系统,所述脱硫塔(4)与所述烟囱(5)之间设置有水回收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和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炉(1)、空气预热器(2)、除尘器(3)、脱硫塔(4)、烟囱(5)、汽轮机(6)和汽轮机冷却回热系统(7);
所述锅炉(1)、空气预热器(2)、除尘器(3)、脱硫塔(4)和烟囱(5)依次连通,组成锅炉(1)的烟气排放通道;
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2)与所述除尘器(3)之间设置有余热回收系统,所述脱硫塔(4)与所述烟囱(5)之间设置有水回收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和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烟气高温冷却器(81)、烟气低温冷却器(82)、暖风器(83)和循环水泵(84);
其中,所述空气预热器(2)、烟气高温冷却器(81)、烟气低温冷却器(82)和除尘器(3)依次连通,所述烟气高温冷却器(81)与所述汽轮机冷却回热系统(7)相连通且形成水循环,所述烟气低温冷却器(82)经过所述循环水泵(84)与所述暖风器(83)相连通且形成水循环,所述暖风器(83)与所述空气预热器(2)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煤电站余热和水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回收系统包括喷淋换热器(91)、压力交换器(92)、增压泵(93)、反渗透设备(94)和空气冷却器(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钰,张晓明,张国柱,张钧泰,李本锋,
申请(专利权)人: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