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如下的下半身运动器械:可使使用人员做运动时维持舒适且准确的姿势,可便利地调节运动负荷,并提高运动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半身运动器械的座垫为了给予稳定感而考虑使用人员的臀部曲线并按照人体工学设计,以能够均匀地分散运动过程中的体重,包括以光滑的曲面连接为一体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当使用人员坐在座垫时,第三部分(213)与使用人员的大腿内侧部位相接触。在第三部分的上侧边界与座垫的前方边缘之间形成平坦的上部盖部,在上部盖部和第三部分的下方形成用于收容运动组件(300)的凹陷部,运动组件(300)通过凹陷部入口向上述凹陷部插入来配置,上述凹陷部入口通过切开座垫的前方边缘中心部分的一部分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下半身运动器械
本技术涉及下半身运动器械,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下半身运动器械:为了使与下半身有关的运动效果最大化,按照人体工学设计,可根据使用人员的喜好便利地调节运动强度来设置,因此,当做运动时,可维持舒适且准确的姿势,运动效果优良,便于使用。
技术介绍
由于城市化环境,现代人的活动空间缩小,由此,活动量和运动量急速减少。因此,遭受肥胖、各种成人病、压力、消化系统疾病、如骨骼变形、骨质疏松症的骨骼畸变等的病痛。运动不足成为体力急速下降的原因,基础体力为在竞争社会中支撑自身的原动力。为了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体力和力量,预防运动不足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并享受精神和身体上的健康生活,运动的必要性成为话题。运动为使身体器官和功能维持健康状态并增进的活动,若不进行规律的运动,则肌肉量减少,来使肌肉衰弱并使骨骼变弱,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并发生骨骼弯曲等的骨骼畸变。尤其,若由于运动不足而使体脂增加,则导致肥胖,肥胖为各种成人病的主要原因。若做运动,则具有去体脂、肌肉量增大、解除压力、预防心输出量增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使大脑活动活跃、维持正确姿势并矫正体型。进而,促进消化力,增加抵抗力,柔韧性和筋力得到提高。在人的身体中,下半身为肌肉量最多的部分。即,当做运动时,能量消耗最大的部位,因此,通过活跃地能量消耗,大大地减少体脂。并且,若肌肉量增加,基础代谢量也增加,因此,对使新陈代谢活跃的基础代谢量增加的影响也大。若坚持做下半身运动,下半身和臀部肌肉变得发达,支撑关节的力也增加,因此,可预防及改善膝盖和骨关节的关节炎。最近,为了增进由于经济活动而忙碌的现代人的健康,研发并销售各种下半身运动器械,在图9中示出以往的下半身锻炼器结构。在如图所示的以往的下半身锻炼器中,多个转动部件20、4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坐板10的一侧相结合,来使其一端部朝向外侧突出来延伸形成,在多个转动部件20、40的一端部设置与使用人员的大腿内侧相接触的多个压迫部件30、50,若向多个压迫部件30、50施加外力,则多个转动部件20、40也同时进行转动,若多个压迫部件30、50进行移动之后去除外力,则通过回归单元,使多个压迫部件30、50回归至原位置。但是,如上所述的以往的下半身锻炼器具有如下的问题,即,使用人员为了做运动而就坐的坐板未按照人体工学设计,当做运动时,未紧贴,且容易滑动,使使用人员感到不便,为解决此问题,当做运动时,需暂停运动并纠正姿势,因此,降低运动的效率。并且,与使用人员的大腿部位相接触的压迫部件也没有用于加强运动的便利性的设计,从而无法达成所要的运动效果。尤其,未设置可根据使用人员的身体条件调节多个转动部件和多个压迫部件的弹力的单元,因此,不便使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2-0104815号(公开日:2012年9月24日)韩国授权专利第10-1246995号(授权日:2013年3月18日)韩国授权专利第10-0792602号(授权日:2008年1月2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技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而提出,本技术所要实现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下半身运动器械:可使使用人员做运动时维持舒适且准确的姿势,可便利地调节运动负荷,并提高运动效果。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下半身运动器械,包括座垫及运动组件,上述运动组件与上述座垫组装为一体,上述下半身运动器械的特征在于,上述座垫为了给予稳定感而考虑使用人员的臀部曲线并按照人体工学设计,以能够均匀地分散运动过程中的体重,包括以光滑的曲面连接为一体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在此情况下,与上述第一部分相向地,在上述第二部分的前方,上述第三部分沿着上方突出规定高度来形成,当使用人员坐在上述座垫时,上述第三部分与使用人员的大腿内侧部位相接触,在上述第三部分的上侧边界与上述座垫的前方边缘之间形成平坦的上部盖部,在上述上部盖部和上述第三部分的下方形成用于收容上述运动组件的凹陷部,上述运动组件通过凹陷部入口向上述凹陷部插入来配置,以能够接近上述凹陷部,上述凹陷部入口通过切开上述座垫的前方边缘中心部的一部分而成。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分的曲率半径小于上述第二部分的曲率半径,与上述第一部分和上述第二部分的边缘部位相比,上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部沿着下方凹陷1~3cm的厚度。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运动组件包括:支撑板,形状符合形成于上述座垫的上述凹陷部的形状,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座垫的前方边缘下方;导轨,在上述支撑板的上部面突出形成;导块,在上述导轨的一侧安装于上述支撑板;工作杆,安装于上述导块的上部,呈螺纹杆形态;钻柄,附着于上述工作杆的一侧;连接块,附着于上述工作杆的另一侧;一对拉簧,一侧分别附着于上述连接块的两侧;臂,在前端部固定上述拉簧的另一侧,通过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上述支撑板的上部面;以及压迫部件,与上述臂的后端部附着为一体。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导轨沿着上述支撑板的相对小的宽度方向横穿上述支撑板,在上述运动组件相上述凹陷部插入的状态下,上述钻柄沿着上述座垫的前方露出。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块可通过上述钻柄的操作来使沿着上述工作杆前后移动,由此,调节一侧附着于上述连接块的上述拉簧的弹力,上述压迫部件具有规定的缓冲。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效果,即,为了做下半身运动,考虑使用人员的臀部形状,按照人体工学设计使用人员就坐的座垫,当做运动时,适当地分散作用于使用人员的坐骨结节的压力并固定臀部,来向使用人员提供舒适的就坐感并减少疲劳。并且,当做运动时,还适当地分散减少具有大负荷的大腿部的压力,使向局部和尾骨施加的压迫最小化,从而提高舒适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并且,在坐在座垫的状态下,便利地操作露出于座垫的前方外部的工作杆的钻柄,来以所要的状态调节运动负荷,从而提高运动的便利性。而且,向紧贴于使用人员的大腿的压迫部件提供缓冲,当做运动时,可感到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下半身运动器械的平面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下半身运动器械的底面立体图。图3为图1所示的下半身运动器械的侧视图。图4为适用于图1所示的下半身运动器械的坐垫的平面立体图。图5为图4所示的坐垫的底面立体图。图6为图4所示的下半身运动器械的侧视图。图7及图8为示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下半身运动器械的运动组件的结构及其使用状态的图。图9为示出现有技术的下半身锻炼器结构的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0:下半身运动器械200:座垫211、212、213:部分214:上部盖部220:凹陷部300:运动组件310:支撑板311:导轨320:导块322:拉簧324:臂326:旋转轴330:工作杆332:钻柄334:连接块340:压迫部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半身运动器械,包括座垫(200)及运动组件(300),上述运动组件(300)与上述座垫(200)组装为一体,上述下半身运动器械的特征在于,/n上述座垫(200)为了给予稳定感而考虑使用人员的臀部曲线并按照人体工学设计,以能够均匀地分散运动过程中的体重,/n包括以光滑的曲面连接为一体的第一部分(211)、第二部分(212)及第三部分(213),/n在此情况下,与上述第一部分(211)相向地,在上述第二部分(212)的前方,上述第三部分(213)沿着上方突出规定高度来形成,/n当使用人员坐在上述座垫(200)时,上述第三部分(213)与使用人员的大腿内侧部位相接触,/n在上述第三部分(213)的上侧边界与上述座垫(200)的前方边缘之间形成平坦的上部盖部(214),/n在上述上部盖部(214)和上述第三部分(213)的下方形成用于收容上述运动组件(300)的凹陷部(220),/n上述运动组件(300)通过凹陷部入口(222)向上述凹陷部(220)插入来配置,以能够接近上述凹陷部(220),上述凹陷部入口(222)通过切开上述座垫(200)的前方边缘中心部分的一部分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20 KR 10-2017-00222511.一种下半身运动器械,包括座垫(200)及运动组件(300),上述运动组件(300)与上述座垫(200)组装为一体,上述下半身运动器械的特征在于,
上述座垫(200)为了给予稳定感而考虑使用人员的臀部曲线并按照人体工学设计,以能够均匀地分散运动过程中的体重,
包括以光滑的曲面连接为一体的第一部分(211)、第二部分(212)及第三部分(213),
在此情况下,与上述第一部分(211)相向地,在上述第二部分(212)的前方,上述第三部分(213)沿着上方突出规定高度来形成,
当使用人员坐在上述座垫(200)时,上述第三部分(213)与使用人员的大腿内侧部位相接触,
在上述第三部分(213)的上侧边界与上述座垫(200)的前方边缘之间形成平坦的上部盖部(214),
在上述上部盖部(214)和上述第三部分(213)的下方形成用于收容上述运动组件(300)的凹陷部(220),
上述运动组件(300)通过凹陷部入口(222)向上述凹陷部(220)插入来配置,以能够接近上述凹陷部(220),上述凹陷部入口(222)通过切开上述座垫(200)的前方边缘中心部分的一部分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半身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部分(211)的曲率半径小于上述第二部分(212)的曲率半径,与上述第一部分(211)和上述第二部分(212)的边缘部位相比,上述第一部分(211)和上述第二部分(212)的中心部沿着下方凹陷1c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姝延,
申请(专利权)人:金姝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