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髓损伤病人用电针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144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5
一种脊髓损伤病人用电针治疗仪,包括直流脉冲发生装置、直流脉冲输出导线和亳针,直流脉冲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和固定于壳体内部的蓄电池、DSP信号处理器、输入模块、显示模块、直流变换器和脉冲发生器,壳体顶部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变压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还可通过整流器与市电连接,蓄电池还与电量检测模块连接;直流脉冲输出导线通过插头与直流脉冲发生装置插接,直流脉冲输出导线的另一端设有亳针夹持装置,亳针的针体通过进深控制螺纹与亳针夹持装置的上夹持片连接,亳针的针尖可从下夹持片的亳针伸出通孔中刺出。该装置移动性能和便携性能极大提高,同时可精确控制亳针进深且可防止亳针在外物的影响下意外刺入穴位过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髓损伤病人用电针治疗仪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髓损伤病人用电针治疗仪。
技术介绍
脊髓损伤(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严重创伤,遗留严重的伤残,迄今还没有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脊髓损伤会导致部分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如何预防脊髓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或者替代已死亡的脊髓细胞并抑制局部疤痕形成,创造适合神经再生的微环境,是脊髓损伤治疗的关键和难点。督脉电针治疗SCI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已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现有的电针治疗仪多采用直流脉冲的方式将直流脉冲通过电针刺入患者相应的穴位以刺激神经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然而现有的电针治疗仪大多数采用直接与市电连接的方式对设备进行供电,这种供电方式严重制约了电针治疗仪的移动性能,在电力短缺的地区难以随时、随地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电针治疗,同时刺入患者相应穴位的亳针进深难以控制,且插在穴位上亳针缺少防护设施,亳针极易在外物的影响下刺入过深给患者造成意外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脊髓损伤病人用电针治疗仪,该装置解决了因电力限制导致的治疗装置移动性能和便携性能差的问题,同时该装置可控制亳针进深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且可防止亳针在外物的影响下意外刺入穴位过深的位置导致患者在治疗时受伤的情况。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脊髓损伤病人用电针治疗仪,包括直流脉冲发生装置、直流脉冲输出导线和亳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脉冲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和固定于壳体内部的蓄电池、DSP信号处理器、输入模块、显示模块、直流变换器和脉冲发生器,蓄电池通过稳压器与DSP信号处理器连接,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与DSP信号处理器连接,DSP信号处理器与直流变换器连接,直流变换器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壳体顶部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变压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还可通过整流器与市电连接,蓄电池还与电量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的直流脉冲输出导线一端设有插头,直流脉冲输出导线通过插头与直流脉冲发生装置插接,直流脉冲输出导线的另一端设有亳针夹持装置,亳针夹持装置由上夹持片、下夹持片和连接片组成,上夹持片上开有螺纹通孔,下夹持片上开有亳针伸出通孔;所述的亳针由针尖、针体和扭环组成,针体上部设有进深控制螺纹,亳针的针体通过进深控制螺纹与亳针夹持装置的上夹持片连接,亳针的针尖可从下夹持片的亳针伸出通孔中刺出。进一步的,所述的输入模块包括定时旋钮和直流脉冲调节旋钮,显示模块包括LED显示屏,壳体为直角梯形结构,电源开关旋钮、LED显示屏、电量指示灯和定时旋钮设置于壳体的斜面上方,直流脉冲调节旋钮设置于壳体斜面的下方,直流脉冲调节旋钮下方的壳体上设有直流脉冲插孔。进一步的,所述的壳体、亳针和亳针夹持装置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解决了因电力限制导致的治疗装置移动性能和便携性能差的问题,同时该装置可控制亳针进深难以精确控制的问题且可防止亳针在外物的影响下意外刺入穴位过深的位置导致患者在治疗时受伤的情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脊髓损伤病人用电针治疗仪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2是所述的直流脉冲发生装置的结构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直流脉冲发生装置,2-太阳能电池板,3-直流脉冲输出导线,4-亳针;11-蓄电池,12-整流器,13-变压器,14-稳压器,15-DSP信号处理器,16-直流变换器,17-脉冲发生器,18-输入模块,19-显示模块,31-插头,32-亳针夹持装置,33-上夹持片,34-下夹持片,41-针尖,42-针体,43-扭环;101-电源开关旋钮,102-LED显示屏,103-电量指示灯,104-定时旋钮,105-直流脉冲调节旋钮,106-直流脉冲插孔,331-螺纹通孔,341-亳针伸出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2所示,一种脊髓损伤病人用电针治疗仪,包括直流脉冲发生装置1、直流脉冲输出导线3和亳针4,直流脉冲发生装置1包括壳体和固定于壳体内部的蓄电池11、DSP信号处理器15、输入模块18、显示模块19、直流变换器16和脉冲发生器17,蓄电池11通过稳压器14与DSP信号处理器15连接,输入模块18和显示模块19分别与DSP信号处理器15连接,DSP信号处理器15与直流变换器16连接,直流变换器16与脉冲发生器17连接;壳体顶部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2,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变压器13与蓄电池11连接,蓄电池11还可通过整流器12与市电连接,蓄电池11还与电量检测模块连接;直流脉冲输出导线3一端设有插头31,直流脉冲输出导线3通过插头31与直流脉冲发生装置1插接,直流脉冲输出导线3的另一端设有亳针夹持装置32,亳针夹持装置32由上夹持片33、下夹持片34和连接片组成,上夹持片33上开有螺纹通孔331,下夹持片34上开有亳针伸出通孔341;亳针4由针尖41、针体42和扭环43组成,针体42上部设有进深控制螺纹,亳针的针体42通过进深控制螺纹与亳针夹持装置的上夹持片33连接,亳针的针尖41可从下夹持片的亳针伸出通孔341中刺出。其中的,所述的输入模块18包括定时旋钮104和直流脉冲调节旋钮105,显示模块18包括LED显示屏102,壳体为直角梯形结构,电源开关旋钮101、LED显示屏102、电量指示灯103和定时旋钮104设置于壳体的斜面上方,直流脉冲调节旋钮105设置于壳体斜面的下方,直流脉冲调节旋钮105下方的壳体上设有直流脉冲插孔106。直流脉冲发生装置1内置蓄电池11,蓄电池11可对内部的各个电子元件进行供电,保证该装置的移动性能和便携性,在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可积蓄电能保证正常的使用,该装置的蓄电池11有两种充电方式,一种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2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通过直流式变压器13变压后存储于蓄电池11中,另一种是利用市电进行充电,通过整流器12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进行存储;蓄电池11还与电量检测模块连接,电量检测模块与DSP信号处理器15连接,当蓄电池11电量饱和时,电量检测模块将蓄电池的端电压信息传输至DSP信号处理器15,DSP信号处理器15输出断开充电指令停止市电或者太阳能电池板对蓄电池11进行充电。在使用本装置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电针治疗时,打开电源开关旋钮101,蓄电池11可对DSP信号处理器、显示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髓损伤病人用电针治疗仪,包括直流脉冲发生装置、直流脉冲输出导线和亳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脉冲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和固定于壳体内部的蓄电池、DSP信号处理器、输入模块、显示模块、直流变换器和脉冲发生器,蓄电池通过稳压器与DSP信号处理器连接,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与DSP信号处理器连接,DSP信号处理器与直流变换器连接,直流变换器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壳体顶部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变压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还可通过整流器与市电连接,蓄电池还与电量检测模块连接;/n所述的直流脉冲输出导线一端设有插头,直流脉冲输出导线通过插头与直流脉冲发生装置插接,直流脉冲输出导线的另一端设有亳针夹持装置,亳针夹持装置由上夹持片、下夹持片和连接片组成,上夹持片上开有螺纹通孔,下夹持片上开有亳针伸出通孔;/n所述的亳针由针尖、针体和扭环组成,针体上部设有进深控制螺纹,亳针的针体通过进深控制螺纹与亳针夹持装置的上夹持片连接,亳针的针尖可从下夹持片的亳针伸出通孔中刺出;/n所述的输入模块包括定时旋钮和直流脉冲调节旋钮,显示模块包括LED显示屏,壳体为直角梯形结构,电源开关旋钮、LED显示屏、电量指示灯和定时旋钮设置于壳体的斜面上方,直流脉冲调节旋钮设置于壳体斜面的下方,直流脉冲调节旋钮下方的壳体上设有直流脉冲插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髓损伤病人用电针治疗仪,包括直流脉冲发生装置、直流脉冲输出导线和亳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脉冲发生装置包括壳体和固定于壳体内部的蓄电池、DSP信号处理器、输入模块、显示模块、直流变换器和脉冲发生器,蓄电池通过稳压器与DSP信号处理器连接,输入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与DSP信号处理器连接,DSP信号处理器与直流变换器连接,直流变换器与脉冲发生器连接;壳体顶部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变压器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还可通过整流器与市电连接,蓄电池还与电量检测模块连接;
所述的直流脉冲输出导线一端设有插头,直流脉冲输出导线通过插头与直流脉冲发生装置插接,直流脉冲输出导线的另一端设有亳针夹持装置,亳针夹持装置由上夹持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鑫周阳春吴海鹰李经辉余化霖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