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感知尿容量排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11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感知尿容量排尿管,包括头端管、导尿主管和卡管组件,所述头端管的下方安装有充气囊,所述导尿主管连接于充气囊的下方,且导尿主管的外侧套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外壁安装有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且第一绑带的下方安置有第二绑带,所述导尿主管的下端安装有硬管,且硬管的下端固定有尾端管,所述硬管的右侧连接有支管的一端,且支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充气阀,所述卡管组件安装于硬管的内部,且硬管的左侧外壁连接有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器和微型电机相互配合,有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医护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尿液排空操作的麻烦,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感知尿容量排尿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自动感知尿容量排尿管。
技术介绍
神经内科的病人很多都是失去了意识,而病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无法正常控制身体的正常运作,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小便,也就是小便失禁,医学临床上对于这些无意识的的病人一般会采取插入导尿管的方式,来利用导尿管帮助病人进行排尿操作,导尿管也叫排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现在常用的导尿管是一种结合气囊式的引流管,导尿管头端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导尿管的尾端会连接尿袋,用以收集尿液。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导尿管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尿液排空操作,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且外置的导尿管部分不便于与患者进行固定,使用起来不方便,并且导尿管难以与不同规格的尿袋进行连接操作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自动感知尿容量排尿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感知尿容量排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感知尿容量排尿管,包括头端管(1)、导尿主管(3)和卡管组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管(1)的下方安装有充气囊(2),所述导尿主管(3)连接于充气囊(2)的下方,且导尿主管(3)的外侧套接有活动套(4),所述活动套(4)的外壁安装有第一绑带(5)和第二绑带(6),且第一绑带(5)的下方安置有第二绑带(6),所述导尿主管(3)的下端安装有硬管(7),且硬管(7)的下端固定有尾端管(8),所述硬管(7)的右侧连接有支管(9)的一端,且支管(9)的另一端安装有充气阀(10),所述卡管组件(11)安装于硬管(7)的内部,且硬管(7)的左侧外壁连接有控制组件(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感知尿容量排尿管,包括头端管(1)、导尿主管(3)和卡管组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管(1)的下方安装有充气囊(2),所述导尿主管(3)连接于充气囊(2)的下方,且导尿主管(3)的外侧套接有活动套(4),所述活动套(4)的外壁安装有第一绑带(5)和第二绑带(6),且第一绑带(5)的下方安置有第二绑带(6),所述导尿主管(3)的下端安装有硬管(7),且硬管(7)的下端固定有尾端管(8),所述硬管(7)的右侧连接有支管(9)的一端,且支管(9)的另一端安装有充气阀(10),所述卡管组件(11)安装于硬管(7)的内部,且硬管(7)的左侧外壁连接有控制组件(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感知尿容量排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管(1)的顶端内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3),且头端管(1)的外壁均匀开设有通孔(14),并且通孔(14)贯穿于头端管(1)的外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感知尿容量排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主管(3)左侧外壁的内部开设有线槽(15),且导尿主管(3)右侧外壁的内部安装有气管(16),并且充气囊(2)通过气管(16)与支管(9)之间构成连通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感知尿容量排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带(5)的外表面安装有刺毛贴(17),并且第二绑带(6)的内表面安装有圆毛贴(18),同时刺毛贴(17)与圆毛贴(18)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感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海兰俞剑东金小红朱小玲余庆丰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