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浦其斌专利>正文

人工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106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气道,包括导管,导管伸入气管内的一端设有气囊,气囊连通有气囊控制管;气囊包括在导管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上气囊和下气囊,上气囊和下气囊固定在导管的外壁上且充气后的上气囊和下气囊在导管和气管壁之间形成环状的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上密封部、下密封部、导管及气管壁共同形成腔室,还包括向腔室供气的充气装置和检测腔室内压力的压力监测装置。腔室维持一个正压环境,防止气囊上的滞留物通过气囊与气管壁之间的褶皱通道进入下呼吸道;即使由于患者活动引起气囊与气管壁之间的皱褶通道变大时,腔室内上流的正压气体可防止气囊上滞留物下流,从而防止或减少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降低了人工气道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气道
本技术涉及医学领域,尤其涉及人工气道。
技术介绍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在危重患者救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工气道能保证上呼吸通畅、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实施有效的通气支持,是抢救呼吸衰竭、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全麻手术等不可缺少的急救医疗器械,是对危重患者进行有效呼吸管理的重要医疗用具。现有技术的单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只设计有一个高容低压气囊,最重要的特点是气囊的直径大于气管壁的直径,由于气囊充气后表面不形成张力,气囊内的压力等于气囊对气管壁产生的压力。气囊压力过高将阻断气管粘膜血流,引起气管损伤,气囊压力过低将增加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的风险。因此,国内外的相关指南均推荐应将气囊压力维持于25至30cmH2O。但是,由于高容低压气囊的特点是气囊直径大于气管直径,即使将气囊维持于30cmH2O,气囊在气管内未完全膨胀,气囊表面会形成许多褶皱,这些褶皱就成为了贯通气囊与气管壁之间的上下通道。建立气管插管后,口腔分泌物、胃内返流物均可以进入气囊上方,这些气囊滞留物就可以通过气囊壁表面的褶皱进入下呼吸道。国内外研究结果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人工气道,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伸入气管内的一端设有气囊,所述气囊连通有气囊控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在导管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上气囊和下气囊,所述上气囊和所述下气囊固定在导管的外壁上且充气后的所述上气囊和所述下气囊在导管和气管壁之间形成环状的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所述上密封部、所述下密封部、所述导管及气管壁共同形成腔室,还包括向所述腔室供气的充气装置和检测所述腔室内压力的压力监测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工气道,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伸入气管内的一端设有气囊,所述气囊连通有气囊控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包括在导管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上气囊和下气囊,所述上气囊和所述下气囊固定在导管的外壁上且充气后的所述上气囊和所述下气囊在导管和气管壁之间形成环状的上密封部和下密封部,所述上密封部、所述下密封部、所述导管及气管壁共同形成腔室,还包括向所述腔室供气的充气装置和检测所述腔室内压力的压力监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设备和充气管,所述充气管包括位于所述导管内的内充气管部和延伸至导管外的外充气管部,所述内充气管部的一端与外充气管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内充气管部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外壁内或固定在导管的内腔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监测装置包括持续测压设备和测压管,所述测压管包括位于所述导管内的内测压管部和延伸至导管外的外测压管部,所述内测压管部一端与所述外测压管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腔室连通;所述内测压管部设置在所述导管的外壁内或固定在导管的内腔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囊和所述下气囊之间的距离为0.5~1cm;所述上气囊的上端与所述下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其斌
申请(专利权)人:浦其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