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喷型摩托车电感式点火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1034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喷型摩托车电感式点火线圈,包括磁芯、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次级线圈外侧设有外壳,磁芯呈“U”字形设置,且连接有闭合条,磁芯与闭合条构成“口”字形结构的闭环,磁芯包括内置部和外置部,外置部的端部和内置部的端部均设有第一凸块,闭合条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内侧设有第二凸块,第一凸块的外侧设有第二凹槽,通过第一凸块与第一凹槽榫卯连接,且第二凸块与第二凹槽榫卯连接,使得每一片硅钢片都能紧密贴合,且磁芯与闭合条一一对应,形成闭环结构,提高转换效率,防止漏磁,点火能量释放更集中并可以产生更高的电压及电流,外形美观、结构紧凑,并且安装工艺简单,更适合自动化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喷型摩托车电感式点火线圈
本专利技术涉及点火器
,尤其是一种电喷型摩托车电感式点火线圈。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常规的电喷型摩托车电感式点火线圈磁芯一般为单根棒形结构,这种结构为开磁路结构,磁能存储后漏磁厉害,并在突变释放时受地球磁场严重干扰,涡流损失较多,导致转换效率低下。电喷型摩托车电感式点火线圈与摩托车电容式点火线圈的工作原理完全不相同,摩托车电容式点火线圈是把由摩托车点火器输出的脉冲交流电压(200V-250V)转换为高压电(2万伏-3万伏),在转换过程中铁芯不存储磁能,只是简单在同一周期内产生感应高压电,此种模式为低压交流电转换高压交流电,而电喷型摩托车电感式点火线圈的工作模式是在第一个周期内由初级线圈受ECU(电喷核心部件)中央处理器控制对负极导通,使得12V直流电产生磁场能并存储在中间的铁芯内,并在第二个周期内由ECU给出控制信号,使存储在铁芯内的磁能产生突变并释放出来,进而使得次级线圈产生感应高压4万伏左右输出,此种模式为低压直流电转换为高压交流电,这种工作模式对铁芯的闭合要求更高,连接接口处要求叠合的每一片都能完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喷型摩托车电感式点火线圈,包括磁芯(1)、围绕在磁芯(1)上的初级线圈(2)以及设置于初级线圈(2)外侧的次级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3)外侧设有外壳(4),所述磁芯(1)呈“U”字形设置,且其开口端连接有闭合条(5),并与闭合条(5)构成“口”字形结构的闭环(6),所述磁芯(1)包括内置部(7)和设置于外壳(4)一侧的外置部(8),所述外置部(8)的端部和内置部(7)的端部均设有第一凸块(9),所述闭合条(5)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的内侧设有第二凸块(11),所述第一凸块(9)的外侧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凸块(9)与第一凹槽(10)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喷型摩托车电感式点火线圈,包括磁芯(1)、围绕在磁芯(1)上的初级线圈(2)以及设置于初级线圈(2)外侧的次级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线圈(3)外侧设有外壳(4),所述磁芯(1)呈“U”字形设置,且其开口端连接有闭合条(5),并与闭合条(5)构成“口”字形结构的闭环(6),所述磁芯(1)包括内置部(7)和设置于外壳(4)一侧的外置部(8),所述外置部(8)的端部和内置部(7)的端部均设有第一凸块(9),所述闭合条(5)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10),所述第一凹槽(10)的内侧设有第二凸块(11),所述第一凸块(9)的外侧设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一凸块(9)与第一凹槽(10)通过榫卯连接,所述第二凸块(11)与第二凹槽(12)通过榫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喷型摩托车电感式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6)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3),且其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14),所述第二安装孔(14)设置于外置部(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喷型摩托车电感式点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6)的两侧均连接有安装支架(15),所述安装支架(15)包括压片(16)、支撑片(17)和固定片(18),所述压片(16)、支撑片(17)和固定片(18)依次连接形成“Z”形结构,所述压片(16)设置于闭环(6)的顶部,且其下侧设有固定销(19),所述固定销(19)穿过第一安装孔(13),且其端部连接有固定头(20),所述固定片(18)上设有第三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银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辰宇电子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