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分离和排放冷凝物的流动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910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分离和排放冷凝物的流动通道,描述了一种流动通道(1),其具有内表面(5)、外表面(35)、入口(2)和出口(3),其中入口(2)构造成与排气再循环流动通道流体连接,出口(3)构造成与压缩机(20)的入口流体连接。流动通道(1)包括中心轴线(4),并且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6)布置在入口(2)的下游和出口(3)的上游,该涡流发生器(6)可在径向方向(16)移位。在出口(3)的上游和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6)的下游布置有可沿径向方向(19)移位的液滴分离器(9),液滴分离器(9)在指向入口(2)的方向的侧面(28)上包括:沿着流动通道(1)的圆周延伸的用于收集冷凝流体的环形凹槽(29)。在入口(2)的方向上,与液滴分离器(9)邻接的部件(30)布置在流动通道(1)的外表面(35)上,该部件(30)包括与用于收集液滴分离器(9)的冷凝流体的环形凹槽(29)流体连接的环形凹槽(31),其中部件(30)的环形凹槽(31)与流出口(12)流体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分离和排放冷凝物的流动通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动通道,特别是用于与排气再循环通道和压缩机结合使用的流动通道。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压缩机、一种涡轮增压器、一种排气再循环装置、一种用于操作排气再循环装置的方法和一种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为了达到所需的排气排放阈值,通常进行排气再循环,特别是与各种排气后处理过程结合进行,例如使用稀NOx捕集器和催化转化器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在这种情况下,排气中的高比湿度导致在排气冷却期间形成大量的冷凝物。特别是在具有低压排气再循环的应用中,存在冷凝物进入压缩机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冷凝物液滴在压缩机叶片上由于剪切力引起的动作会导致压缩机叶轮的损坏。因此,防止冷凝物形成和/或从再循环的排气中排出冷凝物非常重要,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文献US6,748,741中,描述了一种结合排气再循环收集增压空气冷凝物的可能性。为此,在流动通道中布置了具有环形贮存器和排出口的环形唇缘。在文献JP6370147B2中描述了用于收集在冷却再循环排气期间产生的冷凝物的另一种变型,其中使用了冷凝水吸收器。在所描述的背景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益的流动通道,其与排气再循环结合使用并且布置在压缩机的上游,该有益的流动通道特别是去除并排出来自供应给压缩机的气体(即例如再循环排气、增压空气或排气/空气混合物)中的冷凝物。进一步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有益的压缩机、一种有益的涡轮增压器、一种排气再循环装置、一种用于操作排气再循环装置的方法和一种机动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通道、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涡轮增压器、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排气再循环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操作排气再循环装置的方法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机动车辆实现。从属权利要求包含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有利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流动通道包括内表面、外表面、入口和出口。入口构造成与排气再循环流动通道流体连接。出口构造成与压缩机的入口流体连接。流动通道包括中心轴线。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vortexgenerator)布置在入口的下游和流出口的上游。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在径向方向上是可移位的,即换言之,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被构造成控制或改变在入口区域中或流动横截面上的流动通道的横截面。在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的下游和出口的上游设置有可在径向方向上移位的液滴分离器。特别地,液滴分离器可移位到流动通道中。液滴分离器包括指向入口方向的侧面。沿流动通道的圆周延伸的用于接收或收集冷凝流体或水的环形凹槽存在于指向入口方向的侧面处。此外,在流动通道的外表面上布置有在入口方向与液滴分离器邻接并优选构造为环形的部件,该部件包括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沿流动通道的圆周延伸并流体连接到液滴分离器的环形凹槽。与液滴分离器相邻的部件的环形凹槽与流出口流体相连。例如,液滴分离器可以构造为具有液滴叶片的形式或沿圆周方向延伸的边缘的形式或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屏障的形式。液滴分离器可以被布置为与出口相距小于流动通道的内径的一半的距离。连接到布置在外表面上的部件的环形凹槽的流出口优选布置在其大地测量的最低点。环形凹槽沿流动通道的圆周以通道状的方式构造并将冷凝水传输到流出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由于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与布置在其下游的冷凝水的收集装置的组合,存在于传输经过流动通道的气体(例如再循环排气或排气/空气混合物)中的冷凝水被有效地分离和排放。气体中包含的流体通过离心力传输,该离心力由于借助至少一个湍流发生器在流动通道的内表面上形成的湍流而产生。形成在流动通道的内表面上的冷凝膜随后被收集在环形凹槽中并通过流出口排出,特别是通过流动通道的壁的低于水露点的温度促进了冷凝膜的形成。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流动通道保护了设置在下游的压缩机不受冷凝水的影响,并因此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在一个有利的变型中,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和/或液滴发生器可在径向方向上移位到它们在流动通道的内表面终止的位置。这种变型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根据工况使用涡流发生器和/或液滴分离器,以便产生湍流并分离冷凝物,然而,另一方面,在不需要使用它们的情况下,不妨碍通过流动通道的流动。换句话说,涡流发生器和/或液滴分离器可以例如在再循环排气的情况下被径向推入流动通道,其中涡流发生器(旋流发生器)产生涡流,涡流发生器具有用于该目的的导向叶片。所得到的离心力将冷凝液滴传送到外壁并进一步进入环形通道中。如果没有再循环排气,即例如仅增压空气传输通过流动通道,则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和/或液滴分离器可以在径向方向上被推出流动通道,从而不降低流动通道的流动横截面。这在涡流发生器和/或液滴分离器在这种“停放位置”终止于流动通道的内表面的情况下是特别有利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防止了流动通道内表面中的潜在凹槽对流动特性的不期望的影响。因此,本专利技术在减少燃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方面也是有利的。在另一变型中,布置在外表面上的部件的环形凹槽可以包括冷凝物收集器或冷凝物收集碗,例如,具有用于收集冷凝物的环形凹槽中的另一凹槽的形式,该凹槽连接到流出口。这具有的优点是使大量的冷凝物能够通过流出口有效地排出。流动通道有利地包括至少一个壁,该壁被构造为能够被冷却。例如,流动通道的至少一个壁可以连接到冷却装置,例如热交换器。整个壁以及因此流动通道的内表面可以优选地被配置为能够被冷却,并且可以通过冷却促进在流动通道的内表面上的冷凝物的形成。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可以构造为具有环的形式。这种构造促进了横穿整个流动横截面的有效的涡流形成。液滴分离器也优选地被构造为是环形的。流动通道可具有内径和长度,其中长度至少是内径的两倍。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优选布置为在轴向方向上与液滴分离器相距两倍于流动通道的内径的距离。例如在压缩机入口的净内径为50mm的情况下,涡流发生器的内径为30mm是有利的。由于导向叶片位于该环中,其在流动方向上的长度可以例如为5mm至15mm。在另一变型中,流动通道的入口可包括三通排气再循环阀和/或低压排气再循环组合阀。对此的替代方案是,入口可以流体连接到三通排气再循环阀和/或低压排气再循环组合阀。三通排气再循环阀或低压排气再循环组合阀的控制可以根据控制技术连接到涡流发生器和/或液滴分离器的径向位置的控制。因此,例如可以根据阀位置来控制液滴分离器和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的径向位置。由于本专利技术,至少减少了布置在流动通道下游的压缩机的损坏风险。特别是结合低压排气再循环形成的冷凝物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被分离并且随后借助于作用的离心力被排出,即一方面,通过所供给的和所添加的增压空气的较低温度对再循环排气的冷却,或者另一方面,通过与由涡流发生器使用的流动通道的较冷组件的接触。可以分别设置流动通道的尺寸,以便排出最大量的冷凝物,特别是与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环形凹槽和液滴分离器以及流出口的位置和尺寸相关地设置流动通道的尺寸。由于本专利技术,还使低压排气再循环的应用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此外,可以延长布置在流动通道下游的涡轮增压器的扼流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压缩机包括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动通道(1),其具有内表面(5)、外表面(35)、入口(2)和出口(3),其中所述入口(2)构造成与排气再循环流动通道流体连接,并且所述出口(3)构造成与压缩机(20)的入口流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1)包括中心轴线(4)并且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6)被布置在所述入口(2)的下游和所述出口(3)的上游,所述涡流发生器(6)能够沿径向方向(16)移位,并且液滴分离器(9)能够沿径向方向(19)移位并且被布置在所述出口(3)的上游和所述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6)的下游,所述液滴分离器(9)在指向所述入口(2)的方向的侧面(28)上包括:沿着所述流动通道(1)的圆周延伸的用于收集冷凝流体的环形凹槽(29);以及在所述入口(2)的方向上与布置在所述流动通道(1)的所述外表面(35)上的所述液滴分离器(9)邻接的部件(30),所述部件(30)包括环形凹槽(31),所述环形凹槽(31)与用于收集所述液滴分离器(9)的冷凝流体的所述环形凹槽(29)流体连接,其中所述部件(30)的所述环形凹槽(31)与流出口(12)流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6 DE 102019200476.81.一种流动通道(1),其具有内表面(5)、外表面(35)、入口(2)和出口(3),其中所述入口(2)构造成与排气再循环流动通道流体连接,并且所述出口(3)构造成与压缩机(20)的入口流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1)包括中心轴线(4)并且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6)被布置在所述入口(2)的下游和所述出口(3)的上游,所述涡流发生器(6)能够沿径向方向(16)移位,并且液滴分离器(9)能够沿径向方向(19)移位并且被布置在所述出口(3)的上游和所述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6)的下游,所述液滴分离器(9)在指向所述入口(2)的方向的侧面(28)上包括:沿着所述流动通道(1)的圆周延伸的用于收集冷凝流体的环形凹槽(29);以及在所述入口(2)的方向上与布置在所述流动通道(1)的所述外表面(35)上的所述液滴分离器(9)邻接的部件(30),所述部件(30)包括环形凹槽(31),所述环形凹槽(31)与用于收集所述液滴分离器(9)的冷凝流体的所述环形凹槽(29)流体连接,其中所述部件(30)的所述环形凹槽(31)与流出口(12)流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动通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6)能够在所述径向方向(16)上移位到其终止于所述流动通道(1)的所述内表面(5)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动通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分离器(9)能够在所述径向方向(19)中移位到其终止于所述流动通道(1)的所述内表面(5)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动通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31)包括冷凝物收集器(11),所述冷凝物收集器连接至所述流出口(1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流动通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动通道(1)包括至少一个壁(15),所述壁被构造成能够被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流动通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涡流发生器(6)和/或所述液滴分离器(9)被构造成具有环形形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库斯克V·斯米利亚诺夫斯基J·克默林G·H·格劳希F·A·萨默候夫H·M·金德尔H·弗里德里希斯F·文德利希F·克拉默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