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包括膜布本体和加强带;膜布本体由网纱层、蚕丝层和纤维层组成,蚕丝层设置在网纱层的正面,纤维层设置在网纱层的背面,网纱层由棉纱材料制成,蚕丝层由蚕丝短绒材料制成,纤维层由海藻纤维短绒制成;蚕丝层和纤维层内均设置有透气层、果浆纤维层和渗透层;渗透层位于网纱层的两侧,果浆纤维层位于透气层与渗透层之间;网纱层内设置有储液囊,储液囊内装有精华液,储液囊靠近纤维层的侧面上设置有按摩层,按摩层内均匀设置有按摩囊,按摩囊内活动设置有按摩珠;膜布本体上分别设置有两组眼部开口、鼻部开口和嘴部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效果好功效强,和方便穿戴灵活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
本技术涉及面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
技术介绍
面膜是利用覆盖在脸部的短暂时间,暂时隔离外界的空气与污染,提高肌肤温度,皮肤的毛孔扩张,促进汗腺分泌与新陈代谢,使肌肤的含氧量上升,有利于肌肤排除表皮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和累积的油脂类物质,面膜中的水分渗入肌肤表皮的角质层,皮肤变得柔软,增加弹性。肌肤自然光亮有弹性,呈现好气色。而现有的面膜存在着面膜布基本上都是由干法的梳理和水刺制造而成的,纤维长度在38mm及以上。这种方法制成的面膜布因为纤维比较长,导致膜布刚性大,手感不够柔软,制成的面膜与肌肤贴肤度不够高,不能深入皮肤沟槽。且不能进行穿戴,使得在使用过程中,限制使用者的活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具有使用效果好功效强,和方便穿戴灵活性高的优点。(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包括膜布本体、嘴部开口、鼻部敷带、眼部敷带、第一粘贴部、第二粘贴部、加强带、网纱层、储液囊、按摩层、按摩囊、按摩珠;膜布本体由网纱层、蚕丝层和纤维层组成,蚕丝层设置在网纱层的正面,纤维层设置在网纱层的背面,网纱层由棉纱材料制成,蚕丝层由蚕丝短绒材料制成,纤维层由海藻纤维短绒制成;蚕丝层和纤维层内均设置有透气层、果浆纤维层和渗透层;渗透层位于网纱层的两侧,果浆纤维层位于透气层与渗透层之间;网纱层内设置有储液囊,储液囊内装有精华液,储液囊靠近纤维层的侧面上设置有按摩层,按摩层内均匀设置有按摩囊,按摩囊内活动设置有按摩珠;膜布本体上分别设置有两组眼部开口、鼻部开口和嘴部开口。优选的,两组眼部开口处活动设置有眼部敷带。优选的,眼部敷带上设置有第一粘贴部,膜布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粘贴部贴合连接的第二粘贴部。优选的,鼻部开口处设置有鼻部敷带。优选的,膜布本体的侧部设置有加强带。优选的,加强带的两侧设置有连接件。优选的,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带、第一连接部、公扣、第二连接带、第二连接部和母扣;第一连接带分别设置在加强带左侧的两端上,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公扣,第一连接带分别设置在加强带右侧的两端上,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公扣相适配的母扣。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以棉纱为中心骨架正面为蚕丝短绒反面为海藻纤维短绒的三层面膜布是用湿法成网工艺制造而成的,膜布呈“三明治”夹心结构,中间芯层是棉纱为骨架,上下两层分别是蚕丝短绒网和海藻纤维短绒网。这样的膜布既具有短纤湿法成网膜布的柔软触感、贴肤细腻感,又具有很高的强力不易变形,且采用三层结构,使面膜可以充分的吸放精华液,中间独特的网纱层遇水后网孔纹路变大变清晰,保持了面膜的通透性。同时三层膜布使面膜更有强度,使面膜在使用中不易拉扯变形,另外,通过设置按摩层可以对脸部肌肤起到按摩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中膜布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中网纱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膜布本体;2、嘴部开口;3、鼻部敷带;4、眼部敷带;5、第一粘贴部;6、第二粘贴部;7、加强带;8、第一连接带;9、第一连接部;10、公扣;11、第二连接带;12、第二连接部;13、母扣;14、透气层;15、果浆纤维层;16、渗透层;17、网纱层;18、储液囊;19、按摩层;20、按摩囊;21、按摩珠。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包括膜布本体1、嘴部开口2、鼻部敷带3、眼部敷带4、第一粘贴部5、第二粘贴部6、加强带7、网纱层17、储液囊18、按摩层19、按摩囊20、按摩珠21;膜布本体1由网纱层17、蚕丝层和纤维层组成,蚕丝层设置在网纱层17的正面,纤维层设置在网纱层17的背面,网纱层17由棉纱材料制成,蚕丝层由蚕丝短绒材料制成,纤维层由海藻纤维短绒制成;蚕丝层和纤维层内均设置有透气层14、果浆纤维层15和渗透层16;渗透层16位于网纱层17的两侧,果浆纤维层15位于透气层14与渗透层16之间;网纱层17内设置有储液囊18,储液囊18内装有精华液,储液囊18靠近纤维层的侧面上设置有按摩层19,按摩层19内均匀设置有按摩囊20,按摩囊20内活动设置有按摩珠21;膜布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两组眼部开口、鼻部开口和嘴部开口2。本技术中,通过以棉纱为中心骨架正面为蚕丝短绒反面为海藻纤维短绒的三层面膜布是用湿法成网工艺制造而成的,膜布呈“三明治”夹心结构,中间芯层是棉纱为骨架,上下两层分别是是蚕丝短绒网和海藻纤维短绒网。这样的膜布既具有短纤湿法成网膜布的柔软触感、贴肤细腻感,又具有很高的强力不易变形,且采用三层结构,使面膜可以充分的吸放精华液,中间独特的网纱层遇水后网孔纹路变大变清晰,保持了面膜的通透性。同时三层膜布使面膜更有强度,使面膜在使用中不易拉扯变形,另外,通过设置按摩层19可以对脸部肌肤起到按摩的功效。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两组眼部开口处活动设置有眼部敷带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眼部敷带4上设置有第一粘贴部5,膜布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粘贴部5贴合连接的第二粘贴部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鼻部开口处设置有鼻部敷带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膜布本体1的侧部设置有加强带7。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加强带7的两侧设置有连接件。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带8、第一连接部9、公扣10、第二连接带11、第二连接部12和母扣13;第一连接带8分别设置在加强带7左侧的两端上,第一连接带8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部9连接,第一连接部9上设置有公扣10,第二连接带11分别设置在加强带7右侧的两端上,第二连接带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部12连接,第二连接部12上设置有与公扣10相适配的母扣13,通过设置连接带,可以使得在敷面膜时,将膜布系在使用者的脸部,可以一边行动,一边敷面膜。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布本体(1)、嘴部开口(2)、鼻部敷带(3)、眼部敷带(4)、第一粘贴部(5)、第二粘贴部(6)、加强带(7)、网纱层(17)、储液囊(18)、按摩层(19)、按摩囊(20)、按摩珠(21);膜布本体(1)由网纱层(17)、蚕丝层和纤维层组成,蚕丝层设置在网纱层(17)的正面,纤维层设置在网纱层(17)的背面,网纱层(17)由棉纱材料制成,蚕丝层由蚕丝短绒材料制成,纤维层由海藻纤维短绒制成;蚕丝层和纤维层内均设置有透气层(14)、果浆纤维层(15)和渗透层(16);渗透层(16)位于网纱层(17)的两侧,果浆纤维层(15)位于透气层(14)与渗透层(16)之间;/n网纱层(17)内设置有储液囊(18),储液囊(18)内装有精华液,储液囊(18)靠近纤维层的侧面上设置有按摩层(19),按摩层(19)内均匀设置有按摩囊(20),按摩囊(20)内活动设置有按摩珠(21);/n膜布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两组眼部开口、鼻部开口和嘴部开口(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布本体(1)、嘴部开口(2)、鼻部敷带(3)、眼部敷带(4)、第一粘贴部(5)、第二粘贴部(6)、加强带(7)、网纱层(17)、储液囊(18)、按摩层(19)、按摩囊(20)、按摩珠(21);膜布本体(1)由网纱层(17)、蚕丝层和纤维层组成,蚕丝层设置在网纱层(17)的正面,纤维层设置在网纱层(17)的背面,网纱层(17)由棉纱材料制成,蚕丝层由蚕丝短绒材料制成,纤维层由海藻纤维短绒制成;蚕丝层和纤维层内均设置有透气层(14)、果浆纤维层(15)和渗透层(16);渗透层(16)位于网纱层(17)的两侧,果浆纤维层(15)位于透气层(14)与渗透层(16)之间;
网纱层(17)内设置有储液囊(18),储液囊(18)内装有精华液,储液囊(18)靠近纤维层的侧面上设置有按摩层(19),按摩层(19)内均匀设置有按摩囊(20),按摩囊(20)内活动设置有按摩珠(21);
膜布本体(1)上分别设置有两组眼部开口、鼻部开口和嘴部开口(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纱蚕丝及海藻纤维的三层膜布,其特征在于,两组眼部开口处活动设置有眼部敷带(4)。
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照福,刘秋香,余贵平,宁建武,王勇,廖爱芬,
申请(专利权)人:余贵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