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绵城市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现有排水系统普遍存在排水差的问题。遇到大暴雨就会造成城市内涝。需要临时抽水排涝,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同时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在一些沿海城市,特别是在极端降雨的情况下,海绵城市的结构不能够有效地对雨水进行及时处理而容易出现水涝灾害。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海绵城市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得在面对极端降雨时海绵城市依旧能够正常的排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井(1)、分流井(2)、过滤装置以及储水池(6),所述雨水井(1)包括内井(11)与外井(12),所述内井(11)设置在外井(12)内,所述外井(12)与内井(11)之间形成有空腔(16);所述外井(12)的顶端设置有与地面相齐平的雨水篦子(13),所述内井(11)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过滤挂篮(14),所述内井(11)的底部连接有植草沟相连通的储水管道(15),所述内井(11)上且位于过滤挂篮(14)与储水管道(15)之间贯穿设置有若干个与空腔(16)相连通的溢流孔(151);所述外井(12)与分流井(2)之间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井(1)、分流井(2)、过滤装置以及储水池(6),所述雨水井(1)包括内井(11)与外井(12),所述内井(11)设置在外井(12)内,所述外井(12)与内井(11)之间形成有空腔(16);所述外井(12)的顶端设置有与地面相齐平的雨水篦子(13),所述内井(11)内设置有开口向上的过滤挂篮(14),所述内井(11)的底部连接有植草沟相连通的储水管道(15),所述内井(11)上且位于过滤挂篮(14)与储水管道(15)之间贯穿设置有若干个与空腔(16)相连通的溢流孔(151);所述外井(12)与分流井(2)之间贯穿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16)内设置有过滤井座(17),所述过滤井座(17)包括滤布(171),所述滤布(171)内依次设置有砂石层(172)以及中砂层(1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2)内且位于其底部设置有渗透井座(21),所述渗透井座(21)包括依次设置的碎石层(211)、砂砾层(212)以及土工布层(2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井(2)与过滤装置之间设置有暂存池(3),所述暂存池(3)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分流井(2)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暂存池(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有集水池(4),所述集水池(4)包括一级集水池(41)与二级集水池(42),所述一级集水池(41)与二级集水池(42)之间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一级集水池(41)通过管路连接有第一供水组件,所述二级集水池(42)与过滤装置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暂存池(3)与集水池(4)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暂存池(3)内设置有与控制器相连接的水位测量计,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阀门的启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渗排结构及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玲,李云绮,孔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江南意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