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5200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8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涉及一种排水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设于地下的收集斗、收集道、污水箱,收集斗位于污水进出料口的正下方,收集道位于污水管的正下方,收集道沿污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收集道的顶部敞口,收集道的中部呈内凹状,污水箱的高度低于收集斗和收集道,污水箱的顶部连通有收集管,收集管连通收集斗、收集道的内底部;还包括污水泵和排污管,污水泵的吸入口通过排污管连通至污水箱的内底部,污水泵的排出口通过排污管连通至地面上方。本防渗排出系统能对渗透进地下的污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并外排,利于环保;污水在下渗的过程中,污水不易下渗至收集斗、收集道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水系统,特别涉及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
技术介绍
房屋、厂房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水,尤其是污水处理厂。污水的意外洒出、管路的泄漏都会产生污水,污水渗入地下后会污染地下水,也会影响周边植物的生存。污水处理厂的污水下渗位置集中在地下管路和各工序的进出料位置,目前难以对渗透进地下的污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外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能对渗透进地下的污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并外排。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地上建筑具有位于地上的污水进出料口、埋于地下的污水管,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包括设于地下的收集斗、收集道、污水箱,所述收集斗位于污水进出料口的正下方,所述收集道位于污水管的正下方,所述收集道沿污水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收集道的顶部敞口,所述收集道的中部呈内凹状,所述污水箱的高度低于收集斗和收集道,所述污水箱的顶部连通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连通收集斗、收集道的内底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地上建筑具有位于地上的污水进出料口(8)、埋于地下的污水管(9),其特征是: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包括设于地下的收集斗(1)、收集道(2)、污水箱(3),所述收集斗(1)位于污水进出料口(8)的正下方,所述收集道(2)位于污水管(9)的正下方,所述收集道(2)沿污水管(9)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收集道(2)的顶部敞口,所述收集道(2)的中部呈内凹状,所述污水箱(3)的高度低于收集斗(1)和收集道(2),所述污水箱(3)的顶部连通有收集管(31),所述收集管(31)连通收集斗(1)、收集道(2)的内底部;/n还包括污水泵(5)和排污管(6),所述污水泵(5)的吸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地上建筑具有位于地上的污水进出料口(8)、埋于地下的污水管(9),其特征是: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包括设于地下的收集斗(1)、收集道(2)、污水箱(3),所述收集斗(1)位于污水进出料口(8)的正下方,所述收集道(2)位于污水管(9)的正下方,所述收集道(2)沿污水管(9)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收集道(2)的顶部敞口,所述收集道(2)的中部呈内凹状,所述污水箱(3)的高度低于收集斗(1)和收集道(2),所述污水箱(3)的顶部连通有收集管(31),所述收集管(31)连通收集斗(1)、收集道(2)的内底部;
还包括污水泵(5)和排污管(6),所述污水泵(5)的吸入口通过排污管(6)连通至污水箱(3)的内底部,所述污水泵(5)的排出口通过排污管(6)连通至地面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收集斗(1)、收集道(2)内填充有碎石块(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收集道(2)的宽度大于污水管(9)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污水的防渗排出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收集斗(1)的顶端与地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利李洋王芳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可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