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9007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包括挖掘机、皮带输送机组、污泥脱水装置、水陆两栖污泥泵组和自卸车,所述皮带输送机组放置在河道及河滩上,所述所述皮带输送机组垂直于所述河道放置,所述皮带输送机组的两侧均停放有所述自卸车,所述皮带输送机组的一侧摆放有若干台所述挖掘机,所述皮带输送机组另一侧的所述河道内设置有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的两侧设置有所述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污泥脱水装置放置到所述河滩上,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污泥输送口处放置有所述自卸车。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河道挖掘机单对单挖掘效率,多台挖掘机配合多台排污泵同时进行排送,极大地提高了污泥清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
技术介绍
河道淤积己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供水、通航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恢复河道正常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进行河道清淤疏浚工程,使河道通过治理变深、变宽,河水变清,群众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但是目前的河道清淤主要通过挖掘机单对单进行清理,即多台挖掘机间隔一定距离排列,内侧的挖掘机挖好后传递给相较外侧的挖掘机,逐级传递出去,多台挖掘机只实现了一台挖掘机的挖掘效率,效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包括挖掘机、皮带输送机组、污泥脱水装置、水陆两栖污泥泵组和自卸车,所述皮带输送机组放置在河道及河滩上,所述所述皮带输送机组垂直于所述河道放置,所述皮带输送机组的两侧均停放有所述自卸车,所述皮带输送机组的一侧摆放有若干台所述挖掘机,所述皮带输送机组另一侧的所述河道内设置有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的两侧设置有所述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污泥脱水装置放置到所述河滩上,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污泥输送口处放置有所述自卸车。进一步的,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由若干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成,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在同一直线上摆放。进一步的,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通过污泥管连接到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进污口,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清水口连接有清水管,所述清水管的末端放置到所述河道内。进一步的,所述皮带输送机组由若干台皮带输送机组成,所述皮带输送机组的输送方向为由中间向两侧传输,外侧的所述皮带输送机输送端高于内侧的所述皮带输送机输出端。进一步的,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有泵机主体壳和安装在所述泵机主体壳内部的水泵组成,所述泵机主体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打碎筒体,所述泵机主壳体的底部安装有环形支架,所述泵机主壳体上还设置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与所述污泥管连接安装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打碎筒体的顶部安装有动力罩壳,所述动力罩壳内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与安装在所述动力罩壳底部的搅拌打碎扇叶驱动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的顶部还与起吊机的动力壁连接在一起便于控制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的入水深度。上述结构中,挖掘机将挖到的污泥直接就进倾倒到皮带输送机组上,然后传递到自卸车进行拓宽,水陆两栖污泥泵组对河道污泥进行搅拌打碎从而进行吸取传递到污泥脱水装置,水泥分离,水回到河道,泥到自卸车上进行排污。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河道挖掘机单对单挖掘效率,多台挖掘机配合多台排污泵同时进行排送,极大地提高了污泥清理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的皮带输送机摆放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的套环组件俯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挖掘机;2、皮带输送机组;3、污泥脱水装置;4、污泥管;5、水陆两栖污泥泵组,51、泵机主体壳,52、环形支架,53、搅拌打碎扇叶,54、打碎筒体,55、动力罩壳,56、安装管,57、动力臂;6、清水管;7、自卸车。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所述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由挖掘机1、皮带输送机组2、污泥脱水装置3、水陆两栖污泥泵组5和自卸车7组成;皮带输送机组2放置在河道及河滩上,所述皮带输送机组2垂直于所述河道放置,皮带输送机组2的两侧均停放有自卸车7,皮带输送机组2的一侧摆放有若干台挖掘机1,皮带输送机组2另一侧的所述河道内设置有水陆两栖污泥泵组5,水陆两栖污泥泵组5的两侧设置有污泥脱水装置3,污泥脱水装置3放置到所述河滩上,污泥脱水装置3的污泥输送口处放置有自卸车7。在本实施例中,水陆两栖污泥泵组5由若干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成,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在同一直线上摆放。较佳的,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通过污泥管4连接到污泥脱水装置3的进污口,污泥脱水装置3的清水口连接有清水管6,清水管6的末端放置到所述河道内。在本实施例中,皮带输送机组2由若干台皮带输送机组成,皮带输送机组2的输送方向为由中间向两侧传输,外侧的所述皮带输送机输送端高于内侧的所述皮带输送机输出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有泵机主体壳51和安装在泵机主体壳51内部的水泵组成,泵机主体壳5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打碎筒体54,泵机主壳体51的底部安装有环形支架52,泵机主壳体51上还设置有安装管56,安装管56与污泥管4连接安装在一起。较佳的,打碎筒体54的顶部安装有动力罩壳55,动力罩壳55内安装有动力电机,所述动力电机与安装在动力罩壳55底部的搅拌打碎扇叶53驱动连接在一起。较佳的,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的顶部还与起吊机的动力壁连接在一起便于控制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的入水深度。上述结构中,挖掘机将挖到的污泥直接就进倾倒到皮带输送机组2上,然后传递到自卸车进行拓宽,水陆两栖污泥泵组对河道污泥进行搅拌打碎从而进行吸取传递到污泥脱水装置,水泥分离,水回到河道,泥到自卸车上进行排污。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挖掘机、皮带输送机组、污泥脱水装置、水陆两栖污泥泵组和自卸车,所述皮带输送机组放置在河道及河滩上,所述所述皮带输送机组垂直于所述河道放置,所述皮带输送机组的两侧均停放有所述自卸车,所述皮带输送机组的一侧摆放有若干台所述挖掘机,所述皮带输送机组另一侧的所述河道内设置有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的两侧设置有所述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污泥脱水装置放置到所述河滩上,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污泥输送口处放置有所述自卸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挖掘机、皮带输送机组、污泥脱水装置、水陆两栖污泥泵组和自卸车,所述皮带输送机组放置在河道及河滩上,所述所述皮带输送机组垂直于所述河道放置,所述皮带输送机组的两侧均停放有所述自卸车,所述皮带输送机组的一侧摆放有若干台所述挖掘机,所述皮带输送机组另一侧的所述河道内设置有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的两侧设置有所述污泥脱水装置,所述污泥脱水装置放置到所述河滩上,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污泥输送口处放置有所述自卸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由若干台水陆两栖污泥泵组成,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在同一直线上摆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处理用阶梯式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两栖污泥泵通过污泥管连接到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进污口,所述污泥脱水装置的清水口连接有清水管,所述清水管的末端放置到所述河道内。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军王万众杨孝功王金涛王荣泽格菁格艳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市金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