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功率的PCC能源桩及其桩模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节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功率的PCC能源桩及其桩模。
技术介绍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建筑节能手段,其原理为:借助深埋的地源热泵换热器,及在换热器和地表的热泵机房、建筑物内的末端神经换热管之间循环流动的换热流体,而实现建筑物内与恒温带地层之间的热量交换。由于恒温带地层的巨大热容量,其温度常年基本维持在较为稳定的区间内。因此,在冬季,恒温带地层温度相较于地表温度高,地源热泵提取地下低位热能向建筑物供热,而夏季,恒温带地层温度相较于地表温度低,地源热泵可将建筑物的热量转移到地下实现供冷。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部件是深埋地下的换热器,其换热效率和运行状态直接决定热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传统的地源热泵技术直接将换热器埋入地下,典型的埋管方式包括水平式和竖向两种;但这两种埋管方式均需要占用较多的土地面积,并不适于在土地资源紧张,同时对节能建筑需求高的城市使用。能源桩或能源桩是一种将地埋管换热器与建筑桩基相结合的手段,其通过将换热管路绑扎于桩基的钢筋笼上,随桩基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功率的PCC能源桩,包括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包括同心设置的外桩筒(1)和内桩筒(2),还包括连接所述外桩筒(2)和内桩筒(2)的连接壁(3),所述连接壁(3)将所述外桩筒(1)和内桩筒(2)之间的夹层分隔为若干个扇形腔;所述内桩筒(2)的内壁围合出内柱腔(5);所述若干个扇形腔中的至少一个不包括填充材料(6),并被用于接收来自地面热泵机房的换热流体的入口腔(4);所述入口腔(4)的顶部设有供换热流体通入的入口管(11),所述入口管(11)通过阀(13)连接于总管(12);所述入口腔(4)的底部设有连通于所述内柱腔(5)的连接通道(14);所述内柱腔(5)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功率的PCC能源桩,包括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包括同心设置的外桩筒(1)和内桩筒(2),还包括连接所述外桩筒(2)和内桩筒(2)的连接壁(3),所述连接壁(3)将所述外桩筒(1)和内桩筒(2)之间的夹层分隔为若干个扇形腔;所述内桩筒(2)的内壁围合出内柱腔(5);所述若干个扇形腔中的至少一个不包括填充材料(6),并被用于接收来自地面热泵机房的换热流体的入口腔(4);所述入口腔(4)的顶部设有供换热流体通入的入口管(11),所述入口管(11)通过阀(13)连接于总管(12);所述入口腔(4)的底部设有连通于所述内柱腔(5)的连接通道(14);所述内柱腔(5)的顶部设有供换热流体流出的出口管(10);其中至少所述出口管(10)的下端延伸至恒温带分界线的下部;所述入口腔(4)和所述内柱腔(5)的底部具有混凝土封底(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功率的PCC能源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腔(4)与具有填充材料(6)的扇形腔间隔布置;所述外桩筒(1)、内桩筒(2)和所述连接壁(3)的底端均具有壁厚逐渐减小的末端(8);所述混凝土封底(7)位于所述末端(8)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功率的PCC能源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柱腔(5)的底部位于混凝土封底(7)的上表面,设置有分配器;所述分配器允许选择性的接通若干入口腔(4)中的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内柱腔(5)之间的流体通路,从而实现对PCC能源桩换热功率的调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变功率的PCC能源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包括筒体(15),所述筒体(15)的外表面为与所述内柱腔(5)的内表面相配合的圆柱状,其内表面为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逐渐变大的倒锥体/倒锥台状,所述筒体(15)内部被自上而下间隔设置的多个封闭板(17)分隔为竖向布置的多个子腔;所述筒体(15)的侧壁上对应于每一个子腔设置有一个通孔(16);多个所述通孔(16)在所述筒体(15)的侧壁上沿周向布置,并分别对应的连通于多个所述入口腔(4)底部的在不同高度处设置的连接通道(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