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喀斯特地貌下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喀斯特地貌下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喀斯特地貌特征及对建筑施工的影响喀斯特地貌大多数是有可溶性石灰岩构成,地表受风吹日晒和雨林极易风化,而地下部分由于受到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作用,使地下部分结构松软,岩层较多,而且还会出现暗河及流沙等现象,尤其是地下河对于建筑基础施工影响较大,因此喀斯特地貌基础施工与其他地形相比施工难度较高,特别是由于土体含水分高容易造成坍塌。现有技术中处理塌孔通常采用的是桩身通长布置钢护筒,钢护筒长度超过8m在桩身混凝土灌注完成之后很难拔出,造成钢护筒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喀斯特地貌下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该方法成本低、成孔质量好。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喀斯特地貌下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打桩,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孔径、桩间间距、排距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先施工后排桩,后施工前排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喀斯特地貌下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打桩,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孔径、桩间间距、排距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先施工后排桩,后施工前排桩;打桩顺序从一排桩的两侧向中间施工,同时所有桩孔跳桩开挖,中间间隔1-3个桩孔距离施工,待桩身混凝土浇筑后,再跳桩施工相邻孔桩,直到打桩成孔完成;/n2)旋挖钻孔:护筒埋设,根据现场开挖土质情况选择钢护筒长度,埋设护筒,将钢护筒埋置土层0.5m以下,高出施工地面0.2-0.5m;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升、卸土,反复循环直至成孔;/n3)成孔检查,清孔:对孔径、孔形、竖直度、孔深和孔底沉渣进行检测纠偏后,清孔达到孔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喀斯特地貌下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打桩,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孔径、桩间间距、排距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先施工后排桩,后施工前排桩;打桩顺序从一排桩的两侧向中间施工,同时所有桩孔跳桩开挖,中间间隔1-3个桩孔距离施工,待桩身混凝土浇筑后,再跳桩施工相邻孔桩,直到打桩成孔完成;
2)旋挖钻孔:护筒埋设,根据现场开挖土质情况选择钢护筒长度,埋设护筒,将钢护筒埋置土层0.5m以下,高出施工地面0.2-0.5m;通过钻斗的旋转、削土、提升、卸土,反复循环直至成孔;
3)成孔检查,清孔:对孔径、孔形、竖直度、孔深和孔底沉渣进行检测纠偏后,清孔达到孔底沉渣厚度要求;
4)钢筋笼制作及吊装:制作带吊点的钢筋笼,并设置加劲箍,加劲箍内设置加强筋,钢筋笼内侧绑扎声测管,将钢筋笼吊放入孔,声测管定位牢固并保证垂直;
5)桩身灌注混凝土:水下灌注混凝土采用导管灌注法,初灌混凝土,导管埋入混凝土内1.5米以上;连续灌注混凝土,适时提升、逐级拆卸导管,导管下口要埋在混凝土内下2米以上;探测混凝土面高度,探测次数大于等于所使用的导管节数;桩顶的灌注标高比设计标高增加0.3-0.5m,混凝土灌注完毕,拔出护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喀斯特地貌下旋挖灌注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旋挖过程中塌孔的处理:
轻微塌孔:使用挖土机向孔内回填可塑性好的粘性土,钻机反转向下加压,正转取土,充分压实孔壁,重新成孔;
严重塌孔:向孔内浇筑低标号混凝土,待砼终凝后重新成孔,反复换填低标号C15混凝土,直至桩最终成孔。
技术研发人员:田久英,吕争魁,王朝晖,程英俊,杜莎莎,陈聪俊,闫晓敏,王美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