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995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体化污水提升处理设备,包括底板,浮筒和提升装置,浮筒呈底面镂空矩形体,底板固定连接在浮筒的底面,底板顶面的两侧均呈镂空状态,提升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套接在底板两侧的内壁上,通过提升装置的设置,利用集污瓶挖取水域表面的雨污,且使其脱离水面张力而堆积在集污瓶凹陷的底面内壁处,实现对水域表面雨污的收集和分离,然后通过水的流动作为动力,带动两块集污板呈开合状的轨迹运动,对集污瓶内的堆积的雨污起到压缩效果,减少雨污的体积来增加集污瓶的存储量,以及增加雨污的密度,从而避免雨污被水流冲走的可能性,且利用集污板来收容部分雨污,进一步增加集污瓶对雨污的收集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在雨水中会掺杂各类具有污染性的物质落入水域中,这些掺杂污染物质的雨污因密度较小,在水域表面漂浮汇集,形成大片的雨污漂浮污染,对这些漂浮在水域上的雨污进行收集成为了一种重要问题。现有专利号CN106277608B提出了一种CN106277608B,利用过滤室、化学沉降池、活性炭室、生物过滤池和储水箱等结构实现对雨污的收集和处理,但是其各个结构较为分散,导致安装要求高,且其含有的结构无法简单地对已漂浮于水域的雨污进行收集。现有专利号CN105442686B提出了一种一种自清洁的一体化污水、雨水等收集和输送装置,通过一台以上潜水排污泵、进水管、带导流板的网式拦污栅或粉碎性格栅等结构实现了对雨污的收集,但是上述装置使用时,会利用潜水泵连同大量的水和雨污一同收集,导致漂浮在水域的雨污与水流相互混合,增加了分离难度,潜水泵的能源消耗量大的同时,对水域表面漂浮的雨污收集效果并不好。因此亟需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来解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包括底板(1),浮筒(2)和提升装置(18),浮筒(2)呈底面镂空矩形体,底板(1)固定连接在浮筒(2)的底面,底板(1)顶面的两侧均呈镂空状态,提升装置(18)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套接在底板(1)两侧的内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18)包括储污筒(181)、限位环(182)、动力筒(183)、齿环(184)、主动齿轮A(185)、主动齿轮B(186)、从动齿轮(187)、传动带(188)、夹块(189)、滑块A(1810)、夹板(1811)、滑块B(1812)、复位弹簧B(1813)、集污板(1814)、连杆A(1815)、瓣片(1816)、送污管(1817)、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污水提升设备,包括底板(1),浮筒(2)和提升装置(18),浮筒(2)呈底面镂空矩形体,底板(1)固定连接在浮筒(2)的底面,底板(1)顶面的两侧均呈镂空状态,提升装置(18)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套接在底板(1)两侧的内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18)包括储污筒(181)、限位环(182)、动力筒(183)、齿环(184)、主动齿轮A(185)、主动齿轮B(186)、从动齿轮(187)、传动带(188)、夹块(189)、滑块A(1810)、夹板(1811)、滑块B(1812)、复位弹簧B(1813)、集污板(1814)、连杆A(1815)、瓣片(1816)、送污管(1817)、集污瓶(1818)、导水管(1819)和连杆B(1820),储污筒(181)的形状呈凸字型体,储污筒(181)内部和底面的两端均呈镂空状态,储污筒(181)的外壁与限位环(182)固定连接,限位环(182)呈底面和两侧镂空的圆柱体,限位环(182)的底面与底板(1)的顶面贴合,限位环(182)的底面与动力筒(183)固定连接,动力筒(183)的内部开设有环槽(20),动力筒(183)的右侧前端和左侧后端均开设有导流孔(21),两个导流孔(21)均与环槽(20)连通,环槽(20)的内部与齿环(184)套接,齿环(184)的尺寸与环槽(20)的尺寸相适配,齿环(184)的外壁和内壁均开设有齿槽,动力筒(183)的底面开设有滑槽A(22),滑槽A(22)的顶端开设有滑槽B(23),滑槽B(23)的顶面的两端均开设有圆槽且圆槽与环槽(20)连通,主动齿轮A(185)套接于圆槽内且与齿环(184)的内圈啮合,主动齿轮A(185)的底面与主动齿轮B(186)固定连接,主动齿轮B(186)位于滑槽B(23)的一端内壁处,从动齿轮(187)套接于滑槽B(23)远离主动齿轮B(186)一端内壁的圆槽内,主动齿轮B(186)和从动齿轮(187)位于滑槽B(23)内的外壁均与传动带(188)的内圈啮合,传动带(188)的顶面与夹块(189)固定连接,夹块(189)呈C字型体,夹块(189)的内壁与滑块A(1810)套接,滑槽A(22)的内壁套接有滑块B(1812),滑块B(1812)的顶面开设有导向槽(25),导向槽(25)呈矩形环槽,导向槽(25)内壁与连杆B(1820)套接,连杆B(1820)远离导向槽(25)的一端与夹块(189)的内壁套接,滑块A(1810)位于动力筒(183)外部的两端外壁均与夹板(1811)固定连接,夹板(1811)的形状呈C字型体,夹板(1811)底部两端的内侧面均开设有凸字型槽,且滑块B(1812)套接于凸字型槽内,滑块B(1812)的形状呈L型体,滑块B(1812)的底面与复位弹簧B(1813)固定连接,复位弹簧B(1813)远离滑块B(1812)的一端与集污板(1814)固定连接,两个集污板(1814)相对应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转轴合页,集污板(1814)的底面和内部均呈镂空状态,集污板(1814)靠近滑块B(1812)的一端外壁呈波浪形,两个集污板(1814)的顶面分别与一个送污管(1817)固定连接且连通,送污管(1817)远离集污板(1814)的一端与动力筒(183)底面固定连接,送污管(1817)的形状呈U字型体且材质为橡胶材质,动力筒(183)的顶面两侧均开设有排污孔(24),排污孔(24)的顶端与储污筒(181)对应且连通,排污孔(24)的底端与送污管(1817)对应且连通,集污板(1814)的底面铺设有集污孔(26),集污孔(26)呈圆形孔,集污瓶(1818)的形状呈U字型体,集污瓶(1818)的内部和两端均呈中空状态,集污瓶(1818)的中部顶面呈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立供水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