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转动摩擦耗能的桥梁抗震阻尼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98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转动摩擦耗能的桥梁抗震阻尼器结构,包括限位件、摩擦棒、摩擦球、气缸、气缸的活塞杆以及固定铰支座;所述限位件固定在桥墩侧壁上方,所述摩擦棒固定在限位件内部并穿过所述摩擦球与之相连;所述活塞杆底部连接着所述摩擦球,顶部一段位于所述气缸的内部;所述气缸顶端与所述固定铰支座铰接;所述固定铰支座固定在梁体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设置摩擦球和摩擦棒,充分利用梁体位移引起的转动摩擦来消耗地震能量;设置气缸和活塞杆,通过气体压缩流动产生的阻尼来吸收地震时桥梁的振动能量,限制梁体和桥墩的相对较大位移。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转动摩擦耗能的桥梁抗震阻尼器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抗震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转动摩擦耗能的桥梁抗震阻尼器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是国家的基础建设之一,在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是跨江跨河大桥还是城市高架桥的需求量都越来越多,相继出现了许多桥梁的建设工程,桥梁的数目和投资越来越大。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桥梁的安全性是桥梁发挥功能的前提。然而在地震的影响下,桥梁可能会发生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为震后的救援工作带来困难。在地震中,桥梁的破坏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桥梁上部梁体和桥墩之间发生过大的相对位移是造成桥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桥梁上部梁体由于相对位移可能会造成相邻梁体之间的碰撞和落梁震害。目前,我国的桥梁为了限制梁体和桥墩之间的相对较大位移,一般在桥墩和上部梁体之间设置连接装置,主要的连接形式有拉索式和链式。这些连接装置主要依靠装置本身在地震过程中对梁体产生的阻尼来阻碍梁体的相对位移,从而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转动摩擦耗能的桥梁抗震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件(1)、摩擦棒(3)、摩擦球(6)、气缸(8)、气缸(8)的活塞杆(7)以及固定铰支座(9);/n所述限位件(1)固定在桥墩(22)侧壁上方,所述限位件(1)为顶部设有凹槽(23)的方形结构,其前后表面上设有用于所述摩擦棒(3)穿过的连接孔(5),所述凹槽(23)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摩擦球(6)的球形槽(13),所述球形槽(13)的中部与所述连接孔(5)连通,所述摩擦球(6)固定于所述活塞杆(7)的端部,其侧壁上设有用于所述摩擦棒(3)穿过的圆孔(18);/n所述气缸(8)顶端与所述固定铰支座(9)铰接;所述固定铰支座(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转动摩擦耗能的桥梁抗震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件(1)、摩擦棒(3)、摩擦球(6)、气缸(8)、气缸(8)的活塞杆(7)以及固定铰支座(9);
所述限位件(1)固定在桥墩(22)侧壁上方,所述限位件(1)为顶部设有凹槽(23)的方形结构,其前后表面上设有用于所述摩擦棒(3)穿过的连接孔(5),所述凹槽(23)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摩擦球(6)的球形槽(13),所述球形槽(13)的中部与所述连接孔(5)连通,所述摩擦球(6)固定于所述活塞杆(7)的端部,其侧壁上设有用于所述摩擦棒(3)穿过的圆孔(18);
所述气缸(8)顶端与所述固定铰支座(9)铰接;所述固定铰支座(9)固定在主梁(19)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转动摩擦耗能的桥梁抗震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1)顶部凹槽(23)的纵截面为“U”字型,其两侧为弧形曲面;所述限位件(1)内壁的两侧设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上开有若干螺栓孔(14),所述螺栓孔(14)配合锚固螺栓(4)将限位件(1)固定在桥墩(22)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转动摩擦耗能的桥梁抗震阻尼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槽(13)内表面为粗糙面,所述球形槽(13)与所述摩擦球(6)相契合,两者之间紧密接触;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钦宋鹏樊霖涛伍群涛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