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98962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以硫酸软骨素、ε‑聚赖氨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含氟光引发剂和去离子水在避光条件下配制成纺丝液,然后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静电纺丝制成纤维材料;接着依次在pH=8~9、pH=1~2、pH=4~6条件下,将纤维材料利用鱼胶原蛋白、家蚕丝素蛋白的混合水溶液进行浸渍处理,干燥,即得。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孔隙率,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纤维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用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纳米纤维的特殊尺寸使其制成的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导电性和吸附性等方面表现出优良性质,近年来人们将纳米纤维应用于医用材料的制备,比如采用静电纺丝技术进行医用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具体方法是: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高压电场下喷射形成纳米级纤维。静电纺丝工艺操作过程简单,获得的纤维比常规方法得到的纤维细度小,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适合作为医用材料。但是长期以来材料表面的生物功能化仍不理想,严重影响了生物相容性,限制其应用推广。生物相容性是最基本的安全性要求,医用材料与人体相互作用下,必须对人体无毒性、无致敏性、无刺激性、无遗传毒性、无致癌性,对人体组织、血液、免疫等系统无不良反应。专利CN102268745B公开了静电纺丝法制备PAN多孔纳米纤维,通过配置一定比例的聚丙烯腈和聚环氧乙烯混合溶液,并进行高压静电纺丝制备复合纳米材料,形成多孔高比表面积形态,在医用器具、人工器官等领域具有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以硫酸软骨素、ε-聚赖氨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含氟光引发剂和去离子水在避光条件下配制成纺丝液,然后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静电纺丝制成纤维材料;接着依次在pH=8~9、pH=1~2、pH=4~6条件下,将纤维材料利用鱼胶原蛋白、家蚕丝素蛋白的混合水溶液进行浸渍处理,干燥,即得所述的一种医用纳米纤维复合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以硫酸软骨素、ε-聚赖氨酸、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含氟光引发剂和去离子水在避光条件下配制成纺丝液,然后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静电纺丝制成纤维材料;接着依次在pH=8~9、pH=1~2、pH=4~6条件下,将纤维材料利用鱼胶原蛋白、家蚕丝素蛋白的混合水溶液进行浸渍处理,干燥,即得所述的一种医用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所述纺丝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1~2份硫酸软骨素加入100份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1~2份ε-聚赖氨酸,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在避光条件下加入0.05~0.08份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和0.02~0.03份含氟光引发剂,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得所述纺丝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静电纺丝的工艺条件为:纺丝电压10~20kV,纺丝口至接收器的距离为20~25cm,纺丝口直径为1.0mm,流速控制为1.5~2mL/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鱼胶原蛋白、家蚕丝素蛋白的混合水溶液是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的:先将家蚕蚕丝进行脱胶处理,然后进行水解,再加入鱼胶原蛋白,超声波振荡至完全溶解,即得所述混合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脱胶处理的具体方法是:将家蚕蚕丝浸泡于4~6倍重量的质量浓度0.05~0.1%碳酸钠水溶液中,边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和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彼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