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913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包括腰带和转轴,所述腰带的左侧固定有固定带,且固定带的内部开设有凸块,所述腰带的前表面右侧固定有卡槽,且腰带的表面左侧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右侧固定有红外线传播器,所述腰带的右侧下方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带一,所述限位带一的前表面开设有凹槽一,所述转轴固定于固定板的下端,且转轴的右侧固定有伺服电机一。通过设置的固定带和卡槽能够方便使用者对腰带进行收放,并且设置的多组卡槽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调节,通过设置的限位带一能够将装置与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防止使用时限位带一脱落,而且限位带一的材质为弹性带,可以方便对其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
本技术涉及康复护理装置
,具体为一种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
技术介绍
下肢主要神经是坐骨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损伤多见于髋关节后脱位时,表现为屈膝肌、小腿及足部肌肉瘫痪,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部感觉丧失。胫神经损伤见于股骨髁上骨折及膝关节脱位时,致使腓肠肌、比目鱼肌、屈趾肌及足底肌瘫痪和足部感觉丧失。市场上的很少有器具能够对下肢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代偿,使得患者行走移动不便,并且设备无法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护理,使得器具的实用性降低,而且设备无法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调节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使用的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很少有器具能够对下肢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代偿,使得患者行走移动不便,并且设备无法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护理,使得器具的实用性降低,而且设备无法根据患者的体型进行调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包括腰带和转轴,所述腰带的左侧固定有固定带,且固定带的内部开设有凸块,所述腰带的前表面右侧固定有卡槽,且腰带的表面左侧设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右侧固定有红外线传播器,所述腰带的右侧下方设置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带一,所述限位带一的前表面开设有凹槽一,所述转轴固定于固定板的下端,且转轴的右侧固定有伺服电机一,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有定位板一,且定位板一的右侧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定位板一的下端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下端固定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带二,且限位带二的尾端连接有凹槽二,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固定有锂电池,且放置板的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固定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右侧固定有伺服电机二,所述转动杆的外侧设置有车轮,且转动杆的中央固定有定位槽。优选的,所述腰带通过凸块和卡槽与固定带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槽沿着腰带前表面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通过限位带一与凹槽一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固定板关于转轴的水平中心线对称。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通过转轴与定位板一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转轴与伺服电机一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按摩板,且按摩板贯穿于定位板一的内部。优选的,所述伺服电机二通过转动杆与放置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车轮关于转动杆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并且设置有4组。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上端连接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通过定位槽与转动杆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通过设置的固定带和卡槽能够方便使用者对腰带进行收放,并且设置的多组卡槽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调节,通过设置的限位带一能够将装置与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防止使用时限位带一脱落,而且限位带一的材质为弹性带,可以方便对其进行固定;通过设置的转轴可以使得装置能够在使用时进行转动,从而增加装置的灵活性,防止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设置的按摩板能够在患者闲置时,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护理,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通过设置的转动杆与车轮可以使得装置能够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为患者进行代偿,并且车轮设置有4组可以使得装置固定时更加稳定,通过设置的电动推杆能够在停止时对转动杆进行固定,防止使用时车轮出现滑动,影响装置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腰带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腰带;2、固定带;3、卡槽;4、控制板;5、红外线传播器;6、凸块;7、固定板;8、限位带一;9、凹槽一;10、转轴;11、伺服电机一;12、定位板一;13、振动电机;14、按摩板;15、丝杆;16、放置板;17、限位带二;18、凹槽二;19、锂电池;20、支撑板;21、转动杆;22、伺服电机二;23、车轮;24、电动推杆;25、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包括腰带1、固定带2、卡槽3、控制板4、红外线传播器5、凸块6、固定板7、限位带一8、凹槽一9、转轴10、伺服电机一11、定位板一12、振动电机13、按摩板14、丝杆15、放置板16、限位带二17、凹槽二18、锂电池19、支撑板20、转动杆21、伺服电机二22、车轮23、电动推杆24和定位槽25,腰带1的左侧固定有固定带2,且固定带2的内部开设凸块6,腰带1的前表面右侧固定有卡槽3,且腰带1的表面左侧设置有控制板4,腰带1通过凸块6和卡槽3与固定带2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卡槽3沿着腰带1前表面均匀分布,通过设置的固定带2和卡槽3能够方便使用者对腰带1进行收放,并且设置的多组卡槽3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调节,控制板4的右侧固定有红外线传播器5,腰带1的右侧下方设置有固定板7,且固定板7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带一8,限位带一8的前表面开设有凹槽一9,固定板7通过限位带一8与凹槽一9之间构成卡合结构,且固定板7关于转轴10的水平中心线对称,通过设置的限位带一8能够将装置与患者的下肢进行固定,防止使用时限位带一8脱落,而且限位带一8的材质为弹性带,可以方便对其进行固定;转轴10固定于固定板7的下端,且转轴10的右侧固定有伺服电机一11,固定板7通过转轴10与定位板一12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转轴10与伺服电机一1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转轴10可以使得装置能够在使用时进行转动,从而增加装置的灵活性,防止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转轴10的下端固定有定位板一12,且定位板一12的右侧设置有振动电机13,振动电机13的输出端固定有按摩板14,且按摩板14贯穿于定位板一12的内部,通过设置的按摩板14能够在患者闲置时,对患者的下肢进行按摩护理,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定位板一12的下端连接有丝杆15,且丝杆15的下端固定有放置板16,放置板16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带二17,且限位带二17的尾端连接有凹槽二18,放置板16的内部固定有锂电池19,且放置板16的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20,支撑板20的内部固定有转动杆21,且转动杆21的右侧固定有伺服电机二22,伺服电机二22通过转动杆21与放置板16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车轮23关于转动杆21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并且设置有4组,设置的转动杆21与车轮23可以使得装置能够进行移动,从而能够为患者进行代偿,并且车轮23设置有4组可以使得装置固定时更加稳定,转动杆21的外侧设置有车轮23,且转动杆21的中央固定有定位槽25,定位槽25的上端连接有电动推杆24,且电动推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包括腰带(1)和转轴(10),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1)的左侧固定有固定带(2),且固定带(2)的内部开设有凸块(6),所述腰带(1)的前表面右侧固定有卡槽(3),且腰带(1)的表面左侧设置有控制板(4),所述控制板(4)的右侧固定有红外线传播器(5),所述腰带(1)的右侧下方设置有固定板(7),且固定板(7)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带一(8),所述限位带一(8)的前表面开设有凹槽一(9),所述转轴(10)固定于固定板(7)的下端,且转轴(10)的右侧固定有伺服电机一(11),所述转轴(10)的下端固定有定位板一(12),且定位板一(12)的右侧设置有振动电机(13),所述定位板一(12)的下端连接有丝杆(15),且丝杆(15)的下端固定有放置板(16),所述放置板(16)的左侧限位带二(17),且限位带二(17)的尾端连接有凹槽二(18),所述放置板(16)的内部固定有锂电池(19),且放置板(16)的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的内部固定有转动杆(21),且转动杆(21)的右侧固定有伺服电机二(22),所述转动杆(21)的外侧设置有车轮(23),且转动杆(21)的中央固定有定位槽(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包括腰带(1)和转轴(10),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带(1)的左侧固定有固定带(2),且固定带(2)的内部开设有凸块(6),所述腰带(1)的前表面右侧固定有卡槽(3),且腰带(1)的表面左侧设置有控制板(4),所述控制板(4)的右侧固定有红外线传播器(5),所述腰带(1)的右侧下方设置有固定板(7),且固定板(7)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带一(8),所述限位带一(8)的前表面开设有凹槽一(9),所述转轴(10)固定于固定板(7)的下端,且转轴(10)的右侧固定有伺服电机一(11),所述转轴(10)的下端固定有定位板一(12),且定位板一(12)的右侧设置有振动电机(13),所述定位板一(12)的下端连接有丝杆(15),且丝杆(15)的下端固定有放置板(16),所述放置板(16)的左侧限位带二(17),且限位带二(17)的尾端连接有凹槽二(18),所述放置板(16)的内部固定有锂电池(19),且放置板(16)的下方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的内部固定有转动杆(21),且转动杆(21)的右侧固定有伺服电机二(22),所述转动杆(21)的外侧设置有车轮(23),且转动杆(21)的中央固定有定位槽(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肢神经损伤代偿器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张毅赵婧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