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神经损伤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908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腿神经损伤康复训练装置,属于康复训练领域,包括座椅、足托、支架和步态滑槽,所述的支架为弧面支架,两侧有连杆与座椅的座板前缘两侧销轴连接,所述的连杆上端连接带有固定孔的扇形板,所述的座板侧壁前端有与之相应的插孔;所述的足托包括带有绑缚带的根部和掌部;所述的根部包括后跟挡板和足跟托板,所述的足跟托板前面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掌部纵向通孔与顶板螺纹连接;所述的根部和掌部下端分别连接一与步态滑槽相适配的滑块;所述的步态滑槽为倒爪形。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适用面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腿神经损伤康复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康复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小腿神经损伤康复用的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轻中度神经损伤康复训练,指的是通过损伤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运动训练,获得生理刺激来改善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利于支配肌肉的神经再生。目前下肢肌力训练多针对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群,动作以腿屈伸和腿弯举为主。临床对于小腿神经损伤康复以护具为主,矫正外伤(股骨髁上骨折或膝关节脱位、腓骨小头或腓骨颈骨折)造成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形成的足外翻或者足内翻畸形。但是矫正护具对于外固定压迫或者腰椎间盘突出等造成的足跖屈、足内收或者足背屈、外翻肌力减弱并没有康复治疗效果。而目前市售的唯一有小腿肌群训练效果的仅仅为提踵机,为健身器材,针对的是腓肠肌、比目鱼肌等大肌群,对于小腿前部肌群没有训练作用。此外,由于胫神经损伤表现为足跖屈、足内收及内翻动作障碍,腓总神经损伤出现足背屈、外翻功能障碍,都不是单一屈伸方向的障碍,现有的屈伸训练装置都是整体踏板,通过绑带实现踏板和足部的贴合,导致脚掌和足跟必须在一个平面,无法实现两个维度方向的精细训练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两个维度方向训练活动的小腿神经损伤康复训练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腿神经损伤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座椅、足托和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态滑槽;所述的座椅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架为弧面支架,两侧有连杆与座椅的座板前缘两侧销轴连接,所述的连杆上端连接有扇形板,扇形板上带有以销轴连接点为圆心的圆周均匀分布的固定孔,所述的座板侧壁前端有与之相应的插孔,可供固定销插入;所述的足托包括带有绑缚带的根部和掌部;所述的根部包括后跟挡板和足跟托板,所述的足跟托板前面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掌部纵向通孔与顶板螺纹连接;所述的根部和掌部下端分别连接一与步态滑槽相适配的滑块;所述的掌部两侧壁有螺孔,还有一带有通孔的手杆,通过固紧螺栓实现手杆与足托的连接;所述的步态滑槽下端为直道,上端分为左弧道、中直道和右弧道。上述的支架有两个横滑杆,所述的步态滑槽底部有相适配的滑动环,二者滑动连接。上述的支架前端有拉手。上述的步态滑槽横截面为C形,滑块为带有柄的球形滑块,球部在步态滑槽内,柄与所述的足托连接。上述的足托掌部和滑块之间通过杵臼关节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以实现两个维度方向训练活动;2、可以用于踝关节内旋和外旋的训练;3、可以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也可以进行主动肌力训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步态滑槽岔道分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为了便于叙述,以使用者为准,分为前后内外左右。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座椅1、足托、支架2和步态滑槽3。所述的座椅1和支架2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架2为弧面支架,两侧有连杆4与座椅1的座板前缘两侧销轴连接,所述的连杆4上端连接有扇形板5,扇形板5上带有以销轴连接点为圆心的圆周均匀分布的固定孔,所述的座板侧壁前端有与之相应的插孔,可供固定销插入,以调节连杆4与座板之间的成角角度。优化方案中,所述的支架2前端有拉手,用于转动支架2。所述的支架2有两个横滑杆6,所述的步态滑槽3底部有相适配的滑动环7,二者滑动连接,实现步态滑槽3沿支架2横向滑动的功能。因为小腿训练为单腿孤立训练,因此,可滑动的单一步态滑槽3设计可以让健侧腿自由着地接力,控制身体平衡,并且节省制造成本。所述的足托包括带有绑缚带的根部8和掌部9(绑缚带图中未显示,可以为布带,也可以为子母带)。所述的根部8为L形,也即包括后跟挡板和足跟托板,所述的足跟托板前面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掌部9纵向通孔与顶板10螺纹连接,顶板10目的在于防止足部过力,顶出足托,并且可以根据患者足部大小情况进行足托大小的微调。所述的根部8和掌部9下端分别连接一与步态滑槽3相适配的滑块11,以实现足托沿步态滑槽3纵向滑动的功能。实际应用中,步态滑槽横截面为C形,滑块11为带有柄的球形滑块,球部在步态滑槽内,柄与所述的足托连接,该设计可以实现良好的转向控向能力。优化方案中,所述的足托掌部9和滑块11之间通过杵臼关节连接,更加优化换转向能力。所述的掌部9两侧壁有螺孔,还有一带有通孔的手杆12,通过固紧螺栓可以实现手杆与足托的连接,用于帮助严重患者进行足部训练时的被动定向。如图2所示,所述的步态滑槽3为倒爪形,下端为直道,直道上端分为三个岔道——左弧道、中直道和右弧道。患者通过自己能力活动脚尖,带动滑块11进入相应的岔道之中。由于本装置的支架2角度可调,因此0~1级肌力患者,可以将步态滑槽3放置最低,通过大腿带动膝关节活动,小腿肌力不用对抗重力,利用手杆12辅助,进行足部训练时的被动定向。2级肌力患者,可以拆除手杆12,自己进行无重力平移(健康的大腿肌力带动小腿进行摆动)。而3级肌力患者,则可以调高支架2,在练习精细足部运动的同时,进行对抗重力的训练。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腿神经损伤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座椅、足托和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态滑槽;所述的座椅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架为弧面支架,两侧有连杆与座椅的座板前缘两侧销轴连接,所述的连杆上端连接有扇形板,扇形板上带有以销轴连接点为圆心的圆周均匀分布的固定孔,所述的座板侧壁前端有与之相应的插孔,可供固定销插入;所述的足托包括带有绑缚带的根部和掌部;所述的根部包括后跟挡板和足跟托板,所述的足跟托板前面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掌部纵向通孔与顶板螺纹连接;所述的根部和掌部下端分别连接一与步态滑槽相适配的滑块;所述的掌部两侧壁有螺孔,还有一带有通孔的手杆,通过固紧螺栓实现手杆与足托的连接;所述的步态滑槽下端为直道,上端分为左弧道、中直道和右弧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腿神经损伤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座椅、足托和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态滑槽;所述的座椅和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架为弧面支架,两侧有连杆与座椅的座板前缘两侧销轴连接,所述的连杆上端连接有扇形板,扇形板上带有以销轴连接点为圆心的圆周均匀分布的固定孔,所述的座板侧壁前端有与之相应的插孔,可供固定销插入;所述的足托包括带有绑缚带的根部和掌部;所述的根部包括后跟挡板和足跟托板,所述的足跟托板前面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掌部纵向通孔与顶板螺纹连接;所述的根部和掌部下端分别连接一与步态滑槽相适配的滑块;所述的掌部两侧壁有螺孔,还有一带有通孔的手杆,通过固紧螺栓实现手杆与足托的连接;所述的步态滑槽下端为直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王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海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