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明星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869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内镜诊疗车技术领域,即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包括: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外部套设有防护垫;所述固定板(2)开有两个插入通道,所述固定板(2)安装在所述内镜诊疗车的车体上,所述固定板(2)的长和宽与所述车体的长和宽相当;两个插入杆,所述插入杆的一端设有护栏,所述插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插入通道插入配合;所述插入杆包括第一插入杆(4)和第二插入杆(7),所述插入通道包括第一插入通道和第二插入通道,所述第一插入杆(4)与所述第一插入通道插入配合,所述第二插入杆(7)与所述第二插入通道插入配合;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安全、舒适、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
本技术涉及诊疗车
,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
技术介绍
患者在进行无痛内镜的诊疗时,均需左侧卧位躺在内镜诊疗车的车体上进行。现有的内镜诊疗车包括车体、车轮及床挡。车体的两侧分别活动固定有一块床挡,首先在诊疗时,由于内镜诊疗车床挡长度和高度的限制,胃镜检查时前侧床挡床头方向长20-30cm,肠镜检查时背侧床挡床尾方向长20-30cm,会影响医生的无痛内镜检查,为了方便医生操作,需要在无痛胃镜检查时将患者面侧的床挡放下,无痛肠镜检查时需要将患者背侧的床挡放下,无痛内镜检查时患者处于麻醉状态,若患者麻醉期间无意识地翻身,会增加坠床的风险,所以,现有的内镜诊疗车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其次,内镜诊疗车床挡为硬性结构,严重影响诊疗的舒适度;此外,无痛内镜检查时患者由医护人员维持体位,若需要其医护人员其他辅助配合时,不仅患者的体位极易发生后仰,增加误吸风险,而且分散医护人员的精力,增加疾病检查的漏诊率;再者,为保证患者诊疗时的体位和确诊率,将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最后,由于肥胖患者较多,诊疗时碰撞或挤压床挡,导致床挡、固定床挡装置等损坏,需及时维修或更换内镜诊疗车,给科室带来床位周转的不便及一定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内镜诊疗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放下一侧床挡增加患者坠床风险问题,同时维持患者诊疗体位稳定的问题,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另解决由于内镜诊疗车的床挡多次损坏而无法维修后,需要更换内镜诊疗车而导致的成本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部套设有防护垫;所述固定板开有两个插入通道,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内镜诊疗车的车体上,所述固定板的长和宽与所述车体的长和宽相当;两个插入杆,所述插入杆的一端设有护栏,所述插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插入通道插入配合;所述插入杆包括第一插入杆和第二插入杆,所述插入通道包括第一插入通道和第二插入通道,所述第一插入杆与所述第一插入通道插入配合,所述第二插入杆与所述第二插入通道插入配合。优选的,所述护栏包括前侧护栏和背侧护栏,所述前侧护栏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杆的一端,所述前侧护栏的高与所述内镜诊疗车的床挡高相当,所述前侧护栏的短于所述床挡的头侧位置20-30cm;所述背侧护栏设置在所述第二插入杆的一端,所述背侧护栏的高与所述床挡的高相当,所述背侧护栏(6)的短于所述床挡的尾侧位置20-30cm。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绑带,所述绑带用于将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车体的上部。优选的,所述插入通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接部,所述插入杆下方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所述卡接部插入配合。优选的,所述卡接槽靠近所述护栏。优选的,所述前侧护栏、背侧护栏外部均套设有防护垫。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将本技术通过绑带妥善固定在车体上,在患者进行无痛内镜诊疗时,患者左侧卧位躺在带有软垫的固定板上,插入杆进入插入通道,卡接槽与所述卡接部插入配合,保持可移动式前侧护栏的直立状态,降低了患者发生坠床的概率,同理安装上带有防护垫的背侧护栏,对于患者的背部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防止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因体位后仰而发生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保障了患者在进行无痛胃镜、肠镜诊疗过程的安全、提高了诊疗舒适度、避免压疮。二、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本技术解决了患者进行无痛内镜诊疗时,因前侧护栏,背侧护栏的存在,维持诊疗患者体位,防止诊疗患者坠床的发生,保证诊疗患者的安全,无需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对患者的体位进行维持,简化了医护人员的操作,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约了人力资源,同时医护人员更可以集中精力,增加了患者的疾病检出率,降低疾病检查的漏诊率。三、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本技术解决了当内镜诊疗车床挡多次损坏无法维修时,无需更换内镜诊疗车,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医院的内镜诊疗车未损坏时,也可以将内镜诊疗车的床挡放下,使用本技术对患者进行防护,降低了床挡的损坏率,延长了内镜诊疗车的使用寿命。四、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结构简单,成本低,对于内镜诊疗而言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的等轴测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的图2的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侧护栏;2-固定板;3-绑带;4-第一插入杆;5-卡接部;6-背侧护栏;7-第二插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实施例1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包括:固定板2,两侧开有两个插入通道,固定板2放安装在内镜诊疗车的车体上,其长度为车体长度,其宽度和车体等宽,在实际生产时,固定板2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两个插入杆4,其与插入通道一一对应插入配合;前侧护栏1,其高度与内镜诊疗车的床挡高度相当,其设置在第一插入杆4的首端,第一插入杆4的首端位于第一插入通道的外部;背侧护栏6,其高度与内镜诊疗车的床挡高度相当,其设置在第二插入杆7的首端,第二插入杆7的首端位于第二插入通道的外部;本技术解决了患者发生坠床的风险,将本技术通过绑带3固定在车体上,在患者进行内镜诊疗时,患者左侧卧位躺着带有软垫的固定板上,第一插入杆4进入第一插入通道,卡接槽与卡接部5插入配合,保持前侧护栏1的直立状态,降低了患者发生坠床的概率,同理安装带有防护垫的背侧护栏6,对于患者的背部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防止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因体位后仰而发生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保障了患者在进行无痛胃镜、无痛肠镜诊疗过程的安全、提高了诊疗舒适度、避免压疮。同时,本技术解决了当内镜诊疗车床挡多次损坏无法维修时,无需更换内镜诊疗车,使用本技术对患者进行防护,降低了成本;而且,在医院的内镜诊疗车未损坏时,也可以将内镜诊疗车的床挡放下,使用本技术对患者进行防护,降低了床挡的损坏率,延长了内镜诊疗车的使用寿命。实施例2为了实现在患者进行内镜诊疗的过程中,通过护栏实现对患者进行保护,如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为了实现将固定板2与内镜诊疗车的车体妥善固定,在固定板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绑带3。为了防止当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外部套设有防护垫;所述固定板(2)开有两个插入通道,所述固定板(2)安装在所述内镜诊疗车的车体上,所述固定板(2)的长和宽与所述车体的长和宽相当;/n两个插入杆,所述插入杆的一端设有护栏,所述插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插入通道插入配合;所述插入杆包括第一插入杆(4)和第二插入杆(7),所述插入通道包括第一插入通道和第二插入通道,所述第一插入杆(4)与所述第一插入通道插入配合,所述第二插入杆(7)与所述第二插入通道插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外部套设有防护垫;所述固定板(2)开有两个插入通道,所述固定板(2)安装在所述内镜诊疗车的车体上,所述固定板(2)的长和宽与所述车体的长和宽相当;
两个插入杆,所述插入杆的一端设有护栏,所述插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插入通道插入配合;所述插入杆包括第一插入杆(4)和第二插入杆(7),所述插入通道包括第一插入通道和第二插入通道,所述第一插入杆(4)与所述第一插入通道插入配合,所述第二插入杆(7)与所述第二插入通道插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内镜诊疗车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包括前侧护栏(1)和背侧护栏(6),所述前侧护栏(1)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杆(4)的一端,所述前侧护栏(1)的高与所述内镜诊疗车的床挡高相当,所述前侧护栏(1)的短于所述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星刘丽萍元芳芳宋煜彬
申请(专利权)人:刘明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