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浮床及采用该浮床处理营养化水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88000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生植物浮床,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上浮床、下浮床、连接杆、气囊和曝气装置,连接杆内部中空,连接杆的一端与上浮床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下浮床与曝气装置连接,气囊位于上浮床四周;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和风机,曝气管底壁设有曝气口,连接杆的底端与曝气管的一端连接,连接杆的顶端与风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曝气口位于曝气管底壁,减少空气对下浮床上水生植物的影响,防止下浮床上的水生植物因曝气从下浮床上掉落。当需要对水生植物进行管理如更换时,无需对投放的每株水生植物进行更换,可以直接拿取浮床,将浮床从水体中取出后,直接对浮床上的水生植物进行更换,减小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生植物浮床及采用该浮床处理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水生植物浮床及采用该浮床处理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盐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实质是由于营养盐的输入输出失去平衡性,从而导致水生态系统物种分布失衡,单一物种如藻类疯长,破坏了系统的物质与能量的流动,破坏整个水生态系统。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其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多种水生植物对氮、磷营养物质的去除具有明显的效果,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水生植物处理富营养化水体通常直接将水生植物投入到水体中,不易于对植物进行管理,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现有技术中直接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投放水生植物不易对植物进行管理,工作量大,提供一种水生植物浮床。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生植物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浮床、下浮床、连接杆、气囊和曝气装置,所述连接杆内部中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上浮床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下浮床与曝气装置连接,所述气囊位于上浮床四周;/n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和风机,所述曝气管底壁设有曝气口,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曝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风机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生植物浮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浮床、下浮床、连接杆、气囊和曝气装置,所述连接杆内部中空,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上浮床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下浮床与曝气装置连接,所述气囊位于上浮床四周;
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管和风机,所述曝气管底壁设有曝气口,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与曝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端与风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床包括第一固定盘、第一支撑架和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一支撑架的个数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撑架以第一固定盘的中心为圆心呈放射状分布,多个第一固定板以第一固定盘的中心为圆心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第一固定板之间形成容纳水生植物的空腔,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盘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与第二固定板在相互交叉处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床上表面设有第一网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床边缘的第一固定板侧壁边沿向上延伸形成第一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盘中心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杆侧壁设有多个与螺纹孔配合的螺纹部,所述多个螺纹部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生植物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浮床包括第二固定盘、第二支撑架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永红方良成安士凯陈永春王锦牛玉亭徐燕飞陈从磊王庆刚李兵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安煤炭开采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