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椎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72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腰椎牵引装置,涉及医疗设备领域。该腰椎牵引装置,包括卡壳,所述卡壳的右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竖带,且若干个竖带通过连接带进行连接,且最右侧竖带的右侧面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轮,且若干个竖带的正面设置有压力装置。该腰椎牵引装置,通过竖带、连接带、充气球囊、充气管和气囊组的共同作用,通过充气球囊对气囊组进行充气,根据需要调节气囊组的形态,进行对腰部的不同力度的牵引,从而实现了对于患者腰椎的牵引,可以根据不同体形的人进行有效的调整,调节较为方便,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携带,实用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椎牵引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为一种腰椎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腰椎病的治疗方法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而牵引是非手术治疗中治疗腰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有效的牵引能解除腰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稳定、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取、解除椎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黏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现有技术中,通过腰椎牵引床或牵引带进行矫正腰椎,但存在以下缺点:结构复杂,不易针对不同体形的人进行调整,实用性较差,灵活性较低,且不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腰椎牵引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腰椎牵引装置,包括卡壳,所述卡壳的右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竖带,且若干个竖带通过连接带进行连接,且最右侧竖带的右侧面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轮,且若干个竖带的正面设置有压力装置。优选的,所述卡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弧形通孔,所述连接带为弹性带。优选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和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滑轮的底端和凹槽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压力装置包括充气球囊,且所述充气球囊通过充气管与气囊组相连通,所述气囊组设置在若干个竖带的正面。优选的,所述气囊组包括若干个气囊条,且若干个气囊条通过连接管相连通。(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腰椎牵引装置。具备有益效果如下:该腰椎牵引装置,通过竖带、连接带、充气球囊、充气管和气囊组的共同作用,当若干个竖带环绕在患者腰部后,卡块和卡壳扣合后,气囊组位于腰椎区域,通过充气球囊对气囊组进行充气,根据需要调节气囊组的形态,进行对腰部的不同力度的牵引,从而实现了对于患者腰椎的牵引,可以根据不同体形的人进行有效的调整,调节较为方便,且本技术方便携带,实用性较好。该腰椎牵引装置,通过卡壳、卡块、伸缩杆、弹簧和滑轮的共同作用,若干个竖带环绕在患者腰部后,卡块与卡壳进行卡接,两个滑轮在卡壳的内壁滑动,伸缩杆和弹簧缩短,两个滑轮滑动至卡壳弧形通孔处时,两个滑轮在两个弹簧弹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并穿过对应的弧形通孔延伸至卡壳的外部,从而实现了竖带与患者腰部的贴合,避免了竖带的掉落,保障了对于患者腰椎牵引矫正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卡壳、2竖带、3连接带、4卡块、5凹槽、6伸缩装置、61伸缩杆、62弹簧、7滑轮、8压力装置、81充气球囊、82充气管、83气囊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腰椎牵引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卡壳1,卡壳1的右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竖带2,且若干个竖带2通过连接带3进行连接,且最右侧竖带2的右侧面设置有卡块4,卡块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5,凹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6,伸缩装置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轮7,且若干个竖带2的正面设置有压力装置8。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竖带2、连接带3、充气球囊81、充气管82和气囊组83的共同作用,当若干个竖带2环绕在患者腰部后,卡块4和卡壳1扣合后,气囊组83位于腰椎区域,通过充气球囊81对气囊组83进行充气,根据需要调节气囊组83的形态,进行对腰部的不同力度的牵引,从而实现了对于患者腰椎的牵引,可以根据不同体形的人进行有效的调整,调节较为方便,且本技术方便携带,实用性较好。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卡壳1、卡块4、伸缩杆61、弹簧62和滑轮7的共同作用,若干个竖带2环绕在患者腰部后,卡块4与卡壳1进行卡接,两个滑轮7在卡壳1的内壁滑动,伸缩杆61和弹簧62缩短,两个滑轮7滑动至卡壳1弧形通孔处时,两个滑轮7在两个弹簧62弹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并穿过对应的弧形通孔延伸至卡壳1的外部,从而实现了竖带2与患者腰部的贴合,避免了竖带2的掉落,保障了对于患者腰椎牵引矫正的效果。具体地,卡壳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弧形通孔,连接带3为弹性带;因此,弧形通孔的设置,方便了滑轮7的延伸,从而方便了卡壳1与卡块4的连接。具体地,伸缩装置6包括伸缩杆61,伸缩杆61的外壁套接有弹簧62,弹簧62和伸缩杆61的两端分别与滑轮7的底端和凹槽5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因此,伸缩杆61的设置,使得滑轮7的升降更加平稳,且方便了伸缩杆61与卡壳1弧形通孔的卡接,弹簧62的设置,两个滑轮7在两个弹簧62弹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并穿过对应的弧形通孔延伸至卡壳1的外部,从而实现了两个滑轮7的相互远离运动,且方便了伸缩杆61与卡壳1弧形通孔的卡接。具体地,压力装置8包括充气球囊81,且充气球囊81通过充气管82与气囊组83相连通,气囊组83设置在若干个竖带2的正面;因此,通过充气球囊81对气囊组83进行充气,根据需要调节气囊组83的形态,进行对腰部的不同力度的牵引,从而实现了对于患者腰椎的牵引,可以根据不同体形的人进行有效的调整,调节较为方便。具体地,气囊组83包括若干个气囊条,且若干个气囊条通过连接管相连通,因此,若干个气囊条的设置,保障了对于患者腰椎部位的全面覆盖,保障了对于患者腰椎牵引的效果,且连接管的设置,保障了若干个气囊条的充气一致性,使得腰椎牵引力更加均匀。工作原理,使用时,若干个竖带2环绕在患者腰部,气囊组83位于腰椎区域,卡块4与卡壳1进行卡接,两个滑轮7在卡壳1的内壁滑动,伸缩杆61和弹簧62缩短,两个滑轮7滑动至卡壳1弧形通孔处时,两个滑轮7在两个弹簧62弹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并穿过对应的弧形通孔延伸至卡壳1的外部,通过充气球囊81对气囊组83进行充气,根据需要调节气囊组83的形态,进行对腰椎的不同力度的牵引,牵引结束后,按动两个滑轮7,使得两个滑轮7相互靠近并位于卡壳1内,伸缩杆61和弹簧62缩短,拉动卡块4和卡壳1,使得卡块4和卡壳1相互远离运动,两个滑轮7在卡壳1内滑动并与卡壳1分离。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椎牵引装置,包括卡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壳(1)的右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竖带(2),且若干个竖带(2)通过连接带(3)进行连接,且最右侧竖带(2)的右侧面设置有卡块(4),所述卡块(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6),所述伸缩装置(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轮(7),且若干个竖带(2)的正面设置有压力装置(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椎牵引装置,包括卡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壳(1)的右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竖带(2),且若干个竖带(2)通过连接带(3)进行连接,且最右侧竖带(2)的右侧面设置有卡块(4),所述卡块(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伸缩装置(6),所述伸缩装置(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轮(7),且若干个竖带(2)的正面设置有压力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腰椎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壳(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弧形通孔,所述连接带(3)为弹性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星广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贝利尔医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