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载具及其全向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65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行动载具及其全向轮。其中,全向轮包括多个主支架、多个次支架、多个主轮以及多个次轮。每个主支架包括一第一主支架。每个次支架包括一第一次支架。每个主轮包括一第一主轮,该第一主轮连接该第一主支架,该第一主轮绕一第一轴向旋转,该第一主支架沿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一延伸方向正交。每个次轮包括一第一次轮,该第一次轮连接该第一次支架,该第一次轮绕一第二轴向旋转,该第一次支架沿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该第二轴向与该第二延伸方向非正交。借此,各次轮的寿命可以获得延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动载具及其全向轮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有关于一种全向轮,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多个主轮以及多个次轮的全向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全向轮,包括多个主轮以及多个次轮,多个主轮以及多个次轮交错排列。由于主轮的尺寸大于次轮的尺寸,因此,长期使用后,次轮的累计滚动次数远大于主轮的累计滚动次数,造成次轮磨耗较快,常常在主轮完好的状态下,必须更换整个全向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行动载具及其全向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一种全向轮,包括:多个主支架,每个主支架包括一第一主支架;多个次支架,每个次支架包括一第一次支架,其中,各主支架以及各次支架绕一全向轮轴心呈交错环状排列;多个主轮,每个主轮包括一第一主轮,其中,多个主轮分别连接多个主支架,该第一主轮连接该第一主支架,该第一主轮绕一第一轴向旋转,该第一主支架沿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该第一延伸方向经过该全向轮轴心,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一延伸方向正交;以及多个次轮,每个次轮包括一第一次轮,其中,多个次轮分别连接多个次支架,该第一次轮连接该第一次支架,该第一次轮绕一第二轴向旋转,该第一次支架沿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该第二延伸方向经过该全向轮轴心,该第二轴向与该第二延伸方向非正交。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行动载具,该行动载具包括:一载具本体;以及多个全向轮,各全向轮连接该载具本体,其中,每一全向轮包括:多个主支架,每个主支架包括一第一主支架;多个次支架,每个次支架包括一第一次支架,其中,多个主支架以及多个次支架绕一全向轮轴心呈交错环状排列,多个主轮,每个主轮包括一第一主轮,其中,多个主轮分别连接多个主支架,该第一主轮连接该第一主支架,该第一主轮绕一第一轴向旋转,该第一主支架沿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该第一延伸方向经过该全向轮轴心,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一延伸方向正交;以及多个次轮,每个次轮包括一第一次轮,其中,多个次轮分别连接多个次支架,该第一次轮连接该第一次支架,该第一次轮绕一第二轴向旋转,该第一次支架沿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该第二延伸方向经过该全向轮轴心,该第二轴向与该第二延伸方向非正交。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轮,由于该第一轴向与该第一延伸方向正交,且该第二轴向与该第二延伸方向非正交,因此,各次轮旋转的侧向力增加,可减少各次轮与地面的接触时间,换言之,可减少各次轮的磨耗,延长各次轮的寿命,拉近主轮与次轮两者之间的使用寿命差距。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全向轮。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全向轮的剖面图。图3A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次轮的细部结构。图3B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次轮的剖面图。图3C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次轮的爆炸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全向轮的爆炸图。图5A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全向轮。图5B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全向轮。附图标号说明:W1、W2、W3~全向轮1~主支架11、11B~第一主支架嵌合部101、101A~第一主支架102~第二主支架19~第一延伸方向2~次支架21、21B~第一次支架嵌合部201、201A~第一次支架29~第二延伸方向3~主轮301~第一主轮302~第二主轮38~主轮螺纹39~第一轴向391~第一凹槽392~第二凹槽4~次轮401~第一次轮41~第一次轮段部411~第一次轮段部最小端面42~第二次轮段部421~第二次轮段部最小端面43~第一枢轴431~螺丝座432~垫片433~螺丝48~次轮螺纹49~第二轴向51~第一固定板52~第二固定板6~缓冲材7~轴承单元71~第一轴承72~第二轴承73~轴承垫81~固定螺丝9~基准线C~全向轮轴心θ~夹角r1~第一端面半径r2~第二端面半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目的和效果有更清楚的理解,现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全向轮W1。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轮W1包括多个主支架1、多个次支架2、多个主轮3以及多个次轮4。每个主支架1包括一第一主支架101。每个次支架2包括一第一次支架201,其中,多个主支架1以及多个次支架2绕一全向轮轴心C呈交错环状排列。每个主轮3包括一第一主轮301,其中,多个主轮3分别连接多个主支架1,该第一主轮301连接该第一主支架101。每个次轮4包括一第一次轮401,其中,每个次轮4分别连接每个次支架2,该第一次轮401连接该第一次支架201。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全向轮W1的剖面图。参照图2,该第一主轮301绕一第一轴向39旋转,该第一主支架101沿一第一延伸方向19延伸,该第一延伸方向19经过该全向轮轴心C,该第一轴向39与该第一延伸方向19正交。该第一次轮401绕一第二轴向49旋转,该第一次支架201沿一第二延伸方向29延伸,该第二延伸方向29经过该全向轮轴心C,该第二轴向49与该第二延伸方向29非正交。参照图2,在一实施例中,一基准线9与该第二延伸方向29正交,该基准线9与该第二轴向49之间的夹角θ介于1度~10度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该基准线9与该第二轴向49之间的夹角θ介于4度~6度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该基准线9与该第二轴向49之间的夹角θ可以为5度。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全向轮,由于该第一轴向39与该第一延伸方向19正交,且该第二轴向49与该第二延伸方向29非正交,因此,各次轮4旋转的侧向力增加,可减少各次轮4与地面的接触时间,换言之,可减少各次轮4的磨耗,延长各次轮4的寿命。即,拉近主轮3与次轮4两者之间的使用寿命差距。图3A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次轮401的细部结构。图3B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次轮401的剖面图。参照图3A,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次轮401包括一第一次轮段部41以及一第二次轮段部42,该第一次轮段部41位于该第一次支架201的一侧,该第二次轮段部42位于该第一次支架201的另一侧,该第一次轮段部41的形状不同于该第二次轮段部42的形状。参照图3B,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次轮段部41包括一第一次轮段部最小端面411,该第二次轮段部42包括一第二次轮段部最小端面421,该第一次轮段部最小端面411包括一第一端面半径r1,该第二次轮段部最小端面421包括一第二端面半径r2,该第一端面半径r1小于该第二端面半径r2。搭配参照图3A及图3B,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次轮段部最小端面421相较于该第一次轮段部最小端面411更靠近该全向轮轴心。图3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轮包括:/n多个主支架,每个所述主支架包括一第一主支架;/n多个次支架,每个所述次支架包括一第一次支架,其中,各所述主支架以及各所述次支架绕一全向轮轴心呈交错环状排列;/n多个主轮,每个所述主轮包括一第一主轮,其中,多个所述主轮分别连接多个所述主支架,所述第一主轮连接所述第一主支架,所述第一主轮绕一第一轴向旋转,所述第一主支架沿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方向经过所述全向轮轴心,所述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一延伸方向正交;以及/n多个次轮,每个所述次轮包括一第一次轮,其中,多个所述次轮分别连接多个所述次支架,所述第一次轮连接所述第一次支架,所述第一次轮绕一第二轴向旋转,所述第一次支架沿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方向经过所述全向轮轴心,所述第二轴向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非正交。/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17 TW 1081017371.一种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轮包括:
多个主支架,每个所述主支架包括一第一主支架;
多个次支架,每个所述次支架包括一第一次支架,其中,各所述主支架以及各所述次支架绕一全向轮轴心呈交错环状排列;
多个主轮,每个所述主轮包括一第一主轮,其中,多个所述主轮分别连接多个所述主支架,所述第一主轮连接所述第一主支架,所述第一主轮绕一第一轴向旋转,所述第一主支架沿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方向经过所述全向轮轴心,所述第一轴向与所述第一延伸方向正交;以及
多个次轮,每个所述次轮包括一第一次轮,其中,多个所述次轮分别连接多个所述次支架,所述第一次轮连接所述第一次支架,所述第一次轮绕一第二轴向旋转,所述第一次支架沿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方向经过所述全向轮轴心,所述第二轴向与所述第二延伸方向非正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轮包括一第一次轮段部以及一第二次轮段部,所述第一次轮段部位于所述第一次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次轮段部位于所述第一次支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次轮段部的形状不同于所述第二次轮段部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轮段部包括一第一次轮段部最小端面,所述第二次轮段部包括一第二次轮段部最小端面,所述第一次轮段部最小端面包括一第一端面半径,所述第二次轮段部最小端面包括一第二端面半径,所述第一端面半径小于所述第二端面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轮段部最小端面相较于所述第一次轮段部最小端面更靠近所述全向轮的轴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轮更包括一第一枢轴,所述第一次轮段部以及所述第二次轮段部通过所述第一枢轴枢接所述第一次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轴包括一螺丝座、一垫片以及一螺丝,所述螺丝座穿过所述第一次轮段部、所述第一次支架以及所述第二次轮段部,所述螺丝穿过所述垫片以及所述第二次轮段部而锁附于所述螺丝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主轮包括一第二主轮,每个所述主支架包括一第二主支架,所述第二主轮连接所述第二主支架,所述第一主轮包括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主轮包括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次轮段部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振仪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