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98406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所述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按如下方法制备获得:将叶蜡石粉搅拌分散到乙醇与水混合溶液中,随后加入一定量的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电动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得到的试样置于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干燥后的含碳叶蜡石粉体;将得到的含碳叶蜡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下煅烧适当的时间,得到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叶蜡石用作吸附剂存在吸附性能弱的不足,采用表面碳包覆的方法,具有制备流程简便、易操作的优点,且复合粉体收率高、分散性好,可替代活性炭等传统吸附材料,应用于工业废水吸附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二)
技术介绍
叶蜡石的化学组成为Al2[Si4O10](OH)2,为硅酸盐矿物。Al可以被少量的Fe2+、Fe3+、Mg2+代替。颜色一般为白色,微带浅黄或淡绿色,条痕白色;玻璃光泽,有珍珠状晕彩,其密度为2.65~2.90g/cm3;硬度小(1~2);透明到半透明,新鲜面上呈珍珠光泽。叶腊石触摸时有油脂感。加热成片剥落,且不溶于大多数酸。化学性能稳定,一般与强酸强碱不反应,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被硫酸分解;叶蜡石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绝缘性,是一种密封传压的介质材料。叶蜡石是天然硅酸盐矿物,量大易得、化学性能稳定,对水中污染物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在水污染净化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有机或无机材料包覆在选定的基底表面,得到的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在包覆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包覆层进行致孔,赋予材料更多的功能性,提高基底吸附的性能。(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经济、简易工艺制备吸附性能强和分散性能好的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及其液相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所述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由如下方法制备获得:(1)将叶腊石粉搅拌分散至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10~30min,所述叶腊石粉、乙醇水溶液、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的质量用量之比为1:10~30:1~4:0.01~0.1:0.1~0.5;(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置于进风温度80~20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含碳叶腊石粉体;(3)将步骤(2)所得含碳叶腊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下于500~800℃下煅烧2~4h,冷却,得到所述叶腊石-碳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的液相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将叶腊石粉搅拌分散至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10~30min,所述叶腊石粉、乙醇水溶液、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的质量用量之比为1:10~30:1~4:0.01~0.1:0.1~0.5;(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置于进风温度80~20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含碳叶腊石粉体;(3)将步骤(2)所得含碳叶腊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下于500~800℃下煅烧2~4h,冷却,得到所述叶腊石-碳复合材料。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叶腊石粉粒度为800~1600目,叶蜡石粉中主要矿物为叶蜡石和石英,其中叶蜡石矿物组分占比大于60%(w/w)。步骤(1)中乙醇水溶液体积浓度为10~90%。步骤(1)中所述碳源为下列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蔗糖、酚醛树脂、柠檬酸。步骤(1)中所述增稠剂为壳聚糖和/或羧甲基纤维素钠。步骤(1)中所述生物炭致孔剂为下列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天然竹纤维、天然酵母粉、纤维素粉、可溶性淀粉。步骤(3)中惰性气体为N2或Ar气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专利技术选用天然具有吸附性能的叶蜡石做基底,并采用环保碳源和致孔剂,通过喷雾干燥方法可以制得分散性好、高吸附性能的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且所用原料和制备方法简单易得、经济环保、收率高。(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具有强吸附性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的SEM图。(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1)将称取5g叶蜡石粉(1000目,主要矿物为叶蜡石和石英,其中叶蜡石矿物组分占比约为60%,来自浙江青田皓翔矿业有限公司)搅拌分散加入到100mL50%(v/v)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柠檬酸10g)、增稠剂(壳聚糖0.05g)和生物炭致孔剂(可溶性淀粉(CAS号:9005-84-9)4g),电动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30min;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来自市售。(2)将步骤(1)中混合后得到的试样置于进风温度12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干燥后的含碳叶蜡石粉体;(3)将步骤(2)得到的含碳叶蜡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N2气氛下以升温速率10℃·min-1升温至650℃、煅烧2h,再自然冷却得到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其SEM图参见图1。由图1可见,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中,片状叶腊石表面附有无定型碳,叶腊石和碳形成良好界面接触的复合材料。实施例2:(1)将称取10g叶蜡石粉(800目,主要矿物为叶蜡石和石英,其中叶蜡石占比约为63%,来自浙江青田县)搅拌分散加入到100mL75%(v/v)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蔗糖2g、柠檬酸10g)、增稠剂(壳聚糖0.02g、羧甲基纤维素钠0.08g)和生物炭致孔剂(天然竹纤维4g、可溶性淀粉(CAS号:9005-84-9)1g),电动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10min;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来自市售。(2)将步骤(1)中混合后得到的试样置于进风温度8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干燥后的含碳叶蜡石粉体;(3)将步骤(2)得到的含碳叶蜡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N2气氛下以升温速率10℃·min-1升温至500℃、煅烧4h,再自然冷却得到黑色粉状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实施例3:(1)将称取20g叶蜡石粉(1600目,主要矿物为叶蜡石和石英,其中叶蜡石占比约为65%,来自浙江青田县)搅拌分散加入到600mL90%(v/v)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蔗糖10g、酚醛树脂(CAS号9003-35-4)5g、柠檬酸65g)、增稠剂(壳聚糖0.3g、羧甲基纤维素钠1.7g)和生物炭致孔剂(天然酵母粉3g、纤维素粉(CAS号:9004-34-6)3g和可溶性淀粉(CAS号:9005-84-9)4g),电动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30min;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来自市售。(2)将步骤(1)中混合后得到的试样置于进风温度15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处理得到干燥后的含碳叶蜡石粉体;(3)将步骤(2)得到的含碳叶蜡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Ar气氛下以升温速率10℃·min-1升温至800℃、煅烧3h,再自然冷却得到黑色粉状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性能测试实验:取实施例1~3样品对亚甲基蓝(MB)溶液进行吸附,吸附实验方法为:称取0.5g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置于250ml浓度为20mg/L的MB溶液中进行1h,通过分光光度计测试吸附前后MB溶液在波长664nm处的吸光度计算吸附率;吸附后通过自然沉降0.5h回收复合材料,烘干后测试回收样品重量,通过吸附前后质量比计算沉降回收率。采用200目泰勒筛筛分叶蜡石-碳复合吸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由如下方法制备获得:/n(1)将叶腊石粉搅拌分散至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10~30min,所述叶腊石粉、乙醇水溶液、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的质量用量之比为1:10~30:1~4:0.01~0.1:0.1~0.5;/n(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置于进风温度80~20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含碳叶腊石粉体;/n(3)将步骤(2)所得含碳叶腊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下于500~800℃下煅烧2~4h,冷却,得到所述叶腊石-碳复合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由如下方法制备获得:
(1)将叶腊石粉搅拌分散至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10~30min,所述叶腊石粉、乙醇水溶液、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的质量用量之比为1:10~30:1~4:0.01~0.1:0.1~0.5;
(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置于进风温度80~20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含碳叶腊石粉体;
(3)将步骤(2)所得含碳叶腊石粉体置于管式炉中,在惰性气体的气氛下于500~800℃下煅烧2~4h,冷却,得到所述叶腊石-碳复合材料。


2.一种叶腊石-碳复合吸附材料的液相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1)将叶腊石粉搅拌分散至乙醇水溶液中,随后加入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混合均匀并超声处理10~30min,所述叶腊石粉、乙醇水溶液、碳源、增稠剂和生物炭致孔剂的质量用量之比为1:10~30:1~4:0.01~0.1:0.1~0.5;
(2)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置于进风温度80~200℃的喷雾干燥机中,进行喷雾干燥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俭孙青盛嘉伟沈佳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