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快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停车置换的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404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快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停车置换的装置和方法,是系统停车置换过程中,在反应液补加至分离塔前增添包含吸收塔和解析塔的反应液脱气处理过程,使反应液缓冲槽中溶解有乙炔气的反应液送入吸收塔内,使乙炔气充分溶解于反应液中,再流入解析塔脱除乙炔气,从而使不含乙炔气的反应液在停车置换时补加至分离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和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系统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快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停车置换的装置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快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停车置换的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乙酸乙烯(VAC)由于自身的分子结构特点,具有较强的聚合能力,广泛应用于生产聚乙烯醇、涂料、浆料、粘合剂、维纶、薄膜、缩醛树脂等一系列化工和化纤产品,其应用遍布日常生活。乙炔法制备乙酸乙烯是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合成乙酸乙烯过程中,生产系统停车置换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普遍使用的置换方法是使用惰性气体(N2)进行置换,一般电石乙炔法流化床生产乙酸乙烯的系统,在停车时,向生产系统通入氮气,用氮气逐步抑制乙炔与醋酸的合成反应,最后用氮气不断循环,从而降低反应器内催化剂的温度。流化床电石乙炔法生产乙酸乙烯过程中,由于流化床反应器内催化剂粉末随着反应气不断被带至分离塔,分离塔共分三段,分离塔一段主要是捕集反应气中从反应器带过来的碳粉,为防止停车降温过程中一段中碳粉的累积,一段需要不断送出,送至精馏车间过滤后再精制;二段三段是将反应器出来的气体进行冷却,冷却下来的反应液一部分补充一段,其余的反应液送反应液缓冲槽再送精馏精制。而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在停车过程中,由于停止了反应器中的醋酸和乙炔加料,分离塔二三段没有冷凝液补充,只能在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后面补加反应液,补加的反应液为反应液缓冲槽送过来的反应液,由于反应液缓冲槽中为电石乙炔法反应生成的反应液,其中含有溶解乙炔。在装置需要检修时,停车用氮气置换过程中,由于一段一直连续排出,系统就要持续补加反应液,一直有乙炔气解析出来,这就导致系统很难置换合格,系统中C2H2含量很难≤1%,达不到检修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快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停车置换的装置及方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在用氮气停车置换乙炔气的过程中,改变反应液补加方式,从源头上进行把控,避免有乙炔气进入停车系统,从而保证高效、稳定生产。为解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快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停车置换的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反应液缓冲槽和分离塔,在所述反应液缓冲槽和分离塔之间设置有吸收塔和解析塔;所述反应液缓冲槽中含乙炔气的反应液流入所述吸收塔内,使乙炔气溶解于反应液中,再流入解析塔脱除乙炔气,从而使不含乙炔气的反应液在停车置换时补入所述分离塔。进一步地,所述装置包括反应液缓冲槽、加料泵、吸收塔、第一输送泵、解析塔、第二输送泵、分离塔三段循环槽、第三输送泵、分离塔二段循环槽、第四输送泵、第一换热板片、第二换热板片、分离塔以及送出泵;在所述反应液缓冲槽下部设有反应液缓冲槽反应液入口和反应液缓冲槽反应液出口;在所述加料泵上设有加料泵入口和加料泵出口;在所述吸收塔上部设有吸收塔反应液入口和吸收塔冷冻水出口,下部设有吸收塔反应液出口和吸收塔冷冻水入口;在所述第一输送泵上设有第一输送泵入口和第一输送泵出口;在所述解析塔上部设有解析塔反应液入口和解析塔蒸汽凝水出口,下部设有解析塔反应液出口和解析塔蒸汽入口;在所述第二输送泵上设有第二输送泵入口和第二输送泵出口;在所述分离塔三段循环槽下部设有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入口和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连接口,上部设有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出口和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循环反应液入口;在所述第三输送泵上设有第三输送泵入口和第三输送泵出口;在所述分离塔二段循环槽下部设有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入口和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连接口,上部设有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出口和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循环反应液入口;在所述第四输送泵上设有第四输送泵入口和第四输送泵出口;在所述第一换热板片上部设有第一换热板片反应液入口和第一换热板片冷冻水出口,下部设有第一换热板片反应液出口和第一换热板片冷冻水入口;在所述第二换热板片上部设有第二换热板片反应液入口和第二换热板片循环水出口,下部设有第二换热板片反应液出口和第二换热板片循环水入口;在所述分离塔下部设有分离塔一段反应液入口、分离塔反应液出口和分离塔反应气入口,中部设有分离塔二段反应液入口和分离塔二段循环反应液出口,上部设有分离塔三段反应液入口和分离塔三段循环反应液出口;在所述送出泵上设有送出泵入口和送出泵出口;反应液缓冲槽反应液出口与加料泵入口相连;加料泵出口与吸收塔反应液入口相连;吸收塔反应液出口与第一输送泵入口相连;第一输送泵出口与解析塔反应液入口相连;解析塔反应液出口与第二输送泵入口相连;第二输送泵出口与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入口相连;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出口与第一换热板片反应液入口相连;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连接口与第三输送泵入口相连;第三输送泵出口与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入口相连;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出口与第二换热板片反应液入口相连;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连接口与第四输送泵入口相连;第四输送泵出口与分离塔一段反应液入口相连;第一换热板片反应液出口与分离塔三段反应液入口相连;第二换热板片反应液出口与分离塔二段反应液入口相连;分离塔三段循环反应液出口与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循环反应液入口相连;分离塔二段循环反应液出口与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循环反应液入口相连;分离塔反应液出口与送出泵入口相连。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加快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停车置换的方法,是利用上述的装置进行,所述反应液缓冲槽中含乙炔气的反应液流入所述吸收塔内,使乙炔气溶解于反应液中,再流入解析塔脱除乙炔气,从而使不含乙炔气的反应液在停车置换时补入所述分离塔。本专利技术是利用脱气后的反应液在停车置换时进行补加,避免由于原有工艺补加的反应液中溶解的乙炔气不断挥发溢出,而阻碍N2置换的效率、延长停车时间。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加快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停车置换的方法,包括反应液脱气、反应液冷却、补加反应液三个单元过程,具体步骤为:(1)反应液脱气由反应液缓冲槽反应液入口向反应液缓冲槽送入合成的反应液,为后续处理暂时存储反应液;将反应液缓冲槽的反应液由反应液缓冲槽反应液出口送入加料泵入口,反应液通过加料泵出口由吸收塔反应液入口送入吸收塔中,换热所需的冷冻水由吸收塔冷冻水入口向吸收塔内部的盘管内通入,与塔内反应液发生非接触热交换,降低塔内物料温度,换热后的冷冻水由吸收塔冷冻水出口送出,保证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使乙炔气溶解于反应液中;将溶解饱和的反应液由吸收塔反应液出口送入第一输送泵入口,反应液通过第一输送泵出口由解析塔反应液入口送入解析塔中,由解析塔蒸汽入口向解析塔内部的盘管内通入蒸汽,与塔内反应液发生逆向非接触热交换,升高塔内物料温度,促使原本溶于反应液的乙炔气随温度的升高而释放溢出,完成反应液的脱气处理,换热后产生的蒸汽凝水由解析塔蒸汽凝水出口送出;(2)反应液冷却在解析塔进行脱气后的反应液由第二输送泵入口进入第二输送泵,通过第二输送泵出口由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入口送入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内;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内的部分(优选体积比为75%~85%)反应液通过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出口由第一换热板片反应液入口送入第一换热板片中,将第一换热板片中通入冷冻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快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停车置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液缓冲槽(1)和分离塔(13),在所述反应液缓冲槽(1)和分离塔(13)之间设置有吸收塔(3)和解析塔(5);/n所述反应液缓冲槽(1)中含乙炔气的反应液流入所述吸收塔(3)内,使乙炔气溶解于反应液中,再流入解析塔(5)脱除乙炔气,从而使不含乙炔气的反应液在停车置换时补入所述分离塔(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快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停车置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液缓冲槽(1)和分离塔(13),在所述反应液缓冲槽(1)和分离塔(13)之间设置有吸收塔(3)和解析塔(5);
所述反应液缓冲槽(1)中含乙炔气的反应液流入所述吸收塔(3)内,使乙炔气溶解于反应液中,再流入解析塔(5)脱除乙炔气,从而使不含乙炔气的反应液在停车置换时补入所述分离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快乙酸乙烯生产系统停车置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反应液缓冲槽(1)、加料泵(2)、吸收塔(3)、第一输送泵(4)、解析塔(5)、第二输送泵(6)、分离塔三段循环槽(7)、第三输送泵(8)、分离塔二段循环槽(9)、第四输送泵(10)、第一换热板片(11)、第二换热板片(12)、分离塔(13)以及送出泵(14);
在所述反应液缓冲槽(1)下部设有反应液缓冲槽反应液入口(1a)和反应液缓冲槽反应液出口(1b);在所述加料泵(2)上设有加料泵入口(2a)和加料泵出口(2b);在所述吸收塔(3)上部设有吸收塔反应液入口(3a)和吸收塔冷冻水出口(3d),下部设有吸收塔反应液出口(3b)和吸收塔冷冻水入口(3c);在所述第一输送泵(4)上设有第一输送泵入口(4a)和第一输送泵出口(4b);在所述解析塔(5)上部设有解析塔反应液入口(5a)和解析塔蒸汽凝水出口(5d),下部设有解析塔反应液出口(5b)和解析塔蒸汽入口(5c);在所述第二输送泵(6)上设有第二输送泵入口(6a)和第二输送泵出口(6b);在所述分离塔三段循环槽(7)下部设有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入口(7a)和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连接口(7c),上部设有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出口(7b)和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循环反应液入口(7d);在所述第三输送泵(8)上设有第三输送泵入口(8a)和第三输送泵出口(8b);在所述分离塔二段循环槽(9)下部设有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入口(9a)和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连接口(9c),上部设有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出口(9b)和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循环反应液入口(9d);在所述第四输送泵(10)上设有第四输送泵入口(10a)和第四输送泵出口(10b);在所述第一换热板片(11)上部设有第一换热板片反应液入口(11a)和第一换热板片冷冻水出口(11d),下部设有第一换热板片反应液出口(11b)和第一换热板片冷冻水入口(11c);在所述第二换热板片(12)上部设有第二换热板片反应液入口(12a)和第二换热板片循环水出口(12d),下部设有第二换热板片反应液出口(12b)和第二换热板片循环水入口(12c);在所述分离塔(13)下部设有分离塔一段反应液入口(13a)、分离塔反应液出口(13d)和分离塔反应气入口(13e),中部设有分离塔二段反应液入口(13b)和分离塔二段循环反应液出口(13j),上部设有分离塔三段反应液入口(13c)和分离塔三段循环反应液出口(13f);在所述送出泵(14)上设有送出泵入口(14a)和送出泵出口(14b);
所述反应液缓冲槽反应液出口(1b)与所述加料泵入口(2a)相连;所述加料泵出口(2b)与所述吸收塔反应液入口(3a)相连;所述吸收塔反应液出口(3b)与所述第一输送泵入口(4a)相连;所述第一输送泵出口(4b)与所述解析塔反应液入口(5a)相连;所述解析塔反应液出口(5b)与所述第二输送泵入口(6a)相连;所述第二输送泵出口(6b)与所述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入口(7a)相连;所述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出口(7b)与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反应液入口(11a)相连;所述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反应液连接口(7c)与所述第三输送泵入口(8a)相连;所述第三输送泵出口(8b)与所述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入口(9a)相连;所述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出口(9b)与所述第二换热板片反应液入口(12a)相连;所述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反应液连接口(9c)与所述第四输送泵入口(10a)相连;所述第四输送泵出口(10b)与所述分离塔一段反应液入口(13a)相连;所述第一换热板片反应液出口(11b)与所述分离塔三段反应液入口(13c)相连;所述第二换热板片反应液出口(12b)与所述分离塔二段反应液入口(13b)相连;所述分离塔反应液出口(13d)与所述送出泵入口(14a)相连;所述分离塔三段循环反应液出口(13f)与所述分离塔三段循环槽循环反应液入口(7d)相连;所述分离塔二段循环反应液出口(13j)与分离塔二段循环槽循环反应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献智吴四海张明孔雅玲袁志鹏乔建光郜鹏飞夏晓松龚健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蒙维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