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眼镜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34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眼镜盒,包括:一种折叠眼镜盒,包括:底板、两个折叠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盖板,所述底板两个相对的边缘向底板中心可折叠形成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所述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与底板形成框体结构;两个所述折叠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用于撑开后围设形成放置眼镜的容纳腔,其中,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撑开后对所述折叠板进行限位的限位部,第一侧板与两个所述折叠板折叠后置于所述框体结构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使折叠后的眼镜盒呈长方体状态,且不容易变形,本技术方案中第二侧板折叠后置于底板折叠形成的框体内,盖板和第二侧板连成一体置于外层,相比较现有技术而言少了一层厚度,缩小了眼镜盒折叠后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眼镜盒
本技术涉及眼镜盒领域,尤指一种折叠眼镜盒。
技术介绍
眼镜盒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都是一个整体,在携带过程中,占体积,携带很不方便,然而市面上针对该问题也解决了为了便于携带,对眼镜盒进行改造实现眼镜盒可折叠,但是现有的折叠眼镜盒折叠的时候体积很大,在撑开放置眼镜的过程中同样是很大,不管使用或者不使用都会占据体积,眼镜盒一旦大了,就会与眼镜的适配度就很低,眼镜放置在里面就容易出现晃动,眼镜盒也容易出现松弛状态,容易使折叠后的眼镜变形,为此,提出一种折叠眼镜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将解决现有体积大不易携带,且易变形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折叠眼镜盒。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折叠眼镜盒,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边缘向底板中心折叠形成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所述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与底板形成框体结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墙可弯折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侧墙可弯折连接;两个折叠板,两个所述折叠板可弯折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且两个所述折叠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用于撑开后围设形成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眼镜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板,所述底板两个相对的边缘向底板中心可折叠形成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所述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与底板形成框体结构;/n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墙可弯折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侧墙可弯折连接;/n两个折叠板,两个所述折叠板可弯折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且两个所述折叠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用于撑开后围设形成放置眼镜的容纳腔;/n盖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可弯折连接,且用于撑开后与所述第一侧板贴合;/n其中,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撑开后对所述折叠板进行限位的限位部,第一侧板与两个所述折叠板折叠后置于所述框体结构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眼镜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两个相对的边缘向底板中心可折叠形成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所述第一侧墙和第二侧墙与底板形成框体结构;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墙可弯折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侧墙可弯折连接;
两个折叠板,两个所述折叠板可弯折连接在所述第一侧板上,且两个所述折叠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底板用于撑开后围设形成放置眼镜的容纳腔;
盖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可弯折连接,且用于撑开后与所述第一侧板贴合;
其中,底板上设置有用于撑开后对所述折叠板进行限位的限位部,第一侧板与两个所述折叠板折叠后置于所述框体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眼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所述底板沿着所述第一侧墙与所述第二侧墙的两端折叠形成的第一短侧墙和第二短侧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眼镜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短侧墙与第二短侧墙均与底板呈垂直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利康驰赵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宜思博历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