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98343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属于建筑施工逃生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能够快速便捷的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撤离施工现场,避免逃生过程中发生磕碰受伤,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其结构包括顶层滑筒机构、底层滑筒机构以及设置在顶层滑筒机构和底层滑筒结构之间的若干个中间滑筒机构,顶层滑筒机构与相邻的中间滑筒机构、相邻的两中间滑筒机构以及底层滑筒机构与相邻的中间滑筒机构均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顶层滑筒机构内设置有逃生小车机构,逃生小车机构通过缆绳固定在顶层滑筒机构的顶部,顶层滑筒机构、中间滑筒机构以及底层滑筒机构分别与逃生小车机构滑动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逃生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现代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施工方法的不断更新,新型材料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高层及超高层正一座座拔地而起。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各地兴起,其建造技术以及建筑结构正常运营管理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紧急逃生通道,正常运营过程中的办公楼、住宅楼、商场等人员较密集区域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紧急情况安全逃生设施等建设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有的超高层施工时,若遇到突发情况,作业人员主要靠施工升降电梯疏散撤离,存在如下缺点:(1)、逃生路径单一,人员无法有效疏散;(2)、楼层较高时,电梯升降时间过长,人员撤离缓慢;(3)、施工电梯承载量有限,无法满足大型建筑物施工人员的逃生需求;(4)、随着楼层的升高,施工电梯需多次架设接高,施工繁琐;(5)、操作要求高,后期养护费用高。故如何能够快速便捷的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撤离施工现场,避免逃生过程中发生磕碰受伤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来解决如何能够快速便捷的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撤离施工现场,避免逃生过程中发生磕碰受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包括顶层滑筒机构、底层滑筒机构以及设置在顶层滑筒机构和底层滑筒结构之间的若干个中间滑筒机构,顶层滑筒机构与相邻的中间滑筒机构、相邻的两中间滑筒机构以及底层滑筒机构与相邻的中间滑筒机构均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顶层滑筒机构内设置有逃生小车机构,逃生小车机构通过缆绳固定在顶层滑筒机构的顶部,顶层滑筒机构、中间滑筒机构以及底层滑筒机构分别与逃生小车机构滑动配合。作为优选,所述顶层滑筒机构包括顶层滑筒本体,顶层滑筒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盖,固定盖上设置有缆绳驱动装置,顶层滑筒本体的下端开口;顶层滑筒本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逃生门,逃生门一侧与顶层滑筒本体的筒壁通过合页铰接连接,逃生门另一侧处设置有把手,顶层滑筒本体的中部靠下的位置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且呈圆周分布的固定孔,固定孔位于逃生门的下方。更优地,所述缆绳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收揽辊,缆绳均匀缠绕在收揽辊上,收揽辊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架一和支撑架二,支撑架一和支撑架二均固定安装在固定盖上,电机的基体安装在支撑架一上,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架一与收揽辊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中间滑筒机构包括中间滑筒本体,中间滑筒本体两端开口,中间滑筒本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逃生门,逃生门一侧与中间滑筒本体的筒壁铰接连接,逃生门另一侧处设置有把手,中间滑筒本体的中部靠下的位置和中部靠上的位置均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且呈圆周分布的固定孔,固定孔位于逃生门的下方和上方。作为优选,所述底层滑筒机构包括底层滑筒本体,底层滑筒本体上端开口,底层滑筒本体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刺,固定刺上端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固定刺下端呈圆锥状;底层滑筒本体中部位置设置有逃生门,逃生门一侧与底层滑筒本体的筒壁铰接连接,逃生门另一侧处设置有把手;底层滑筒本体中部靠上的位置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位于逃生门的上方。作为优选,所述逃生小车机构包括逃生小车本体,逃生小车本体的上端设置有顶座,逃生小车本体的下端设置有底座;顶座上侧面设置有顶层弧形板,顶层弧形板中部开设有缆绳孔,缆绳安装在缆绳孔内;顶座的外圆周上对称设置有两第一滑轮;底座的下侧面设置有底层弧形板,底座的外圆周上对称设置有两第二滑轮,第二滑轮与第一滑轮对应设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均与顶层滑筒本体、中间滑筒本体以及底层滑筒本体滑动配合。更优地,所述顶层滑筒本体、中间滑筒本体以及底层滑筒本体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限位条,限位条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对应设置,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沿限位条滚动。更优地,所述逃生小车本体是由若干保护栏组成的圆筒状结构,底座上侧面设置有弧形滑轨,弧形滑轨上设置有栏门,栏门与弧形滑轨滑动配合,栏门的一侧面固定连接保护栏。更优地,所述顶座与第一滑轮以及底座与第二滑轮之间均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一端固定连接顶座或底座上,阻尼器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轮或第二滑轮。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半圆形固定曲杆,固定曲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个间隔设置的卡块,卡块与固定孔卡接配合;固定曲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用于固定连接两固定曲杆。本专利技术的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具有以下优点:(一)本专利技术将顶层滑筒本体、若干中间滑筒本体、底层滑筒本体通过固定结构进行连接形成逃生通道,逃生通道配以逃生小车本体为人员提供载体,顶层滑筒本体使用电机配合缆绳控制逃生小车本体进行快速下降,底层滑筒本体底部通过固定刺进行固定,通过电机快速将避难人员快速的运送至地面,通过限位条和阻尼器在结构上减震稳定的作用从而保护人们在下降过程的安全,实现快速便捷的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撤离施工现场,避免逃生过程中发生磕碰受伤;(二)顶层滑筒本体、若干中间滑筒本体、底层滑筒本体均安装有逃生门,逃生门铰接连接筒壁,实现可开关供人员进出,顶层滑筒本体、中间滑筒本体、底层滑筒本体上开设有固定孔,便于与固定机构扣接,安装拆卸方便快捷;(三)固定机构是由两半圆形固定曲杆环抱配合组成圈,扣入上下设置的顶层滑筒本体与中间滑筒本体、相邻的两中间滑筒本体或中间滑筒本体与底层滑筒本体的固定孔中,实现对上下滑筒间连接固定;(四)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对称交叉分布在底座和顶座两侧,与顶层滑筒本体、中间滑筒本体、底层滑筒本体滑动接触,可以保持逃生小车本体在顶层滑筒本体、中间滑筒本体和底层滑筒本体内的稳定性,同时因阻尼器连接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逃生小车本体,可以保证逃生小车在下滑过程中稳定性,保护车内乘客;(五)本专利技术通过顶层弧形板的缆绳孔固定连接缆绳一端,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限位卡接限位条,在逃生时,通过电机快速将避难人员快速的运送至地面,通过设置的弧形滑轨和栏门,能够方便进入和关闭保护栏,阻尼器能够保证逃生小车机构在顶层滑筒本体、中间滑筒本体和底层滑筒本体内滑动的稳定性;(六)本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刺将底层滑筒本体固定在地面,同时通过固定机构与中间滑筒本体连接完成安装,从而依据楼层高度安装中间滑筒本体,能够有效的保证逃生通道的高度,并确保安装方便快捷。故本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体积小、使用方便、一物多用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顶层滑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底层滑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逃生小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逃生小车机构与逃生门装配示意图;附图6为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层滑筒机构,1-1、顶层滑筒本体,1-2、固定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层滑筒机构、底层滑筒机构以及设置在顶层滑筒机构和底层滑筒结构之间的若干个中间滑筒机构,顶层滑筒机构与相邻的中间滑筒机构、相邻的两中间滑筒机构以及底层滑筒机构与相邻的中间滑筒机构均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顶层滑筒机构内设置有逃生小车机构,逃生小车机构通过缆绳固定在顶层滑筒机构的顶部,顶层滑筒机构、中间滑筒机构以及底层滑筒机构分别与逃生小车机构滑动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层滑筒机构、底层滑筒机构以及设置在顶层滑筒机构和底层滑筒结构之间的若干个中间滑筒机构,顶层滑筒机构与相邻的中间滑筒机构、相邻的两中间滑筒机构以及底层滑筒机构与相邻的中间滑筒机构均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顶层滑筒机构内设置有逃生小车机构,逃生小车机构通过缆绳固定在顶层滑筒机构的顶部,顶层滑筒机构、中间滑筒机构以及底层滑筒机构分别与逃生小车机构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滑筒机构包括顶层滑筒本体,顶层滑筒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盖,固定盖上设置有缆绳驱动装置,顶层滑筒本体的下端开口;顶层滑筒本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逃生门,逃生门一侧与顶层滑筒本体的筒壁铰接连接,逃生门另一侧处设置有把手,顶层滑筒本体的中部靠下的位置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且呈圆周分布的固定孔,固定孔位于逃生门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绳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收揽辊,缆绳均匀缠绕在收揽辊上,收揽辊两端分别设置有支撑架一和支撑架二,支撑架一和支撑架二均固定安装在固定盖上,电机的基体安装在支撑架一上,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支撑架一与收揽辊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滑筒机构包括中间滑筒本体,中间滑筒本体两端开口,中间滑筒本体的中部位置设置有逃生门,逃生门一侧与中间滑筒本体的筒壁铰接连接,逃生门另一侧处设置有把手,中间滑筒本体的中部靠下的位置和中部靠上的位置均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且呈圆周分布的固定孔,固定孔位于逃生门的下方和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施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滑筒机构包括底层滑筒本体,底层滑筒本体上端开口,底层滑筒本体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杨朱新迪胡俊郭敬添包俊伟王张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