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羟氯喹的新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298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羟氯喹的新用途,所述用途为羟氯喹用于制备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羟氯喹的新用途,通过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产生进行抑制,能够对肝脏缺血在灌注损伤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减小肝脏的损伤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羟氯喹的新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羟氯喹的新用途。
技术介绍
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为4-氨基喹啉衍生物类抗疟药,适用于疟疾、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休克治疗的进步以及动脉搭桥术、溶栓疗法、经皮腔内冠脉血管成形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心肺脑复苏,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等方法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使许多组织器官缺血后重新得到血液再灌注。多数情况下,缺血后再灌注可使组织器官功能得到恢复,损伤的结构得到修复,患者病情好转康复;但有时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目前,并没有羟氯喹用于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羟氯喹在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新用途。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羟氯喹的新用途,所述用途为羟氯喹用于制备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将羟氯喹制备成药物制剂,其制剂形式为片剂、胶囊或缓释剂。所述药物允许羟氯喹的施用剂量为80μg/g/天。一种羟氯喹的新用途,所述羟氯喹在制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产生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羟氯喹的新用途,通过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产生进行抑制,能够显著保护小鼠肝脏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以大大的减小肝脏受到损伤的面积。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羟氯喹治疗显著减轻了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图2为羟氯喹通过抑制小鼠体内NETs形成而起到肝脏保护作用;图3为羟氯喹体外抑制小鼠中性粒细胞形成NETs;图4为TLR9激动剂阻断了羟氯喹体外抑制NETs形成的作用;图5为羟氯喹通过阻断TLR9而起到抑制NETs形成的关键蛋白PAD4的Rac2的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选取约8-10周龄18只SCID小鼠和15只c57BL/6小鼠,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羟氯喹治疗组(HCQ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三组。HCQ组给予羟氯喹(HCQ组)(根据小鼠重量每日给予羟氯喹80μg/g)灌胃,Sham组和I/R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持续三天后对I/R组和HCQ组小鼠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而Sham组只进行开腹手术而不进行肝脏缺血干预。完成后对小鼠的血清中肝功能指标ALT和AST水平进行检测,血清中NETs形成相关指标NETs和cfDNA进行测定,并取肝脏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肝脏的损伤程度。从图1(c)中可以看出,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脏损伤面积达60%,而羟氯喹治疗组(HCQ组)肝脏损伤面积只有7%左右;同时图1(a)和(b)显示,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在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中较Sham组分别升高了约120倍和90倍,而在HCQ组中,ALT和AST的含量相比I/R组显著下降。I/R组肝脏HE染色展示了典型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而HCQ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显著减轻。进一步研究显示羟氯喹的治疗作用与抑制了缺血再灌注时NETs大量形成相关。图2(a和b)显示I/R组中小鼠血清中NETs和cfDNA显著增高,而羟氯喹显著抑制了NETs形成。图2(c-f)中相关性分析提示NETs标记物(NETs和cfDNA)显著和肝酶(ALT和AST)正相关。PCR研究发现I/R组中NETs形成的关键酶(PAD-4)显著上调,而羟氯喹抑制了PAD-4的表达(图2g);免疫印迹法测定肝组织中NETs标记物(cit-H3蛋白)在I/R组显著增高,而羟氯喹干预使组织中cit-H3蛋白显著降低(图2h)。肝组织免疫组化发现I/R组肝组织中有大量NETs形成,而羟氯喹干预使肝组织中cit-H3表达显著降低(图2)。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中性粒细胞,细胞培养箱37℃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羟氯喹(10ng/ml、100ng/ml、10ug/ml、100ug/ml)预处理,培养半小时后用PMA(100nM)刺激,4小时后加入核酸染料Sytoxgreen(终浓度0.4μM),荧光显微镜观察NETs形成情况,拍照并定量统计NETs形成水平(绿色平均荧光强度的大小)。图3为不同浓度羟氯喹处理后NETs形成的结果,可以看出相比blank组,PMA组的NETs形成和荧光强度都显著增加;羟氯喹组随浓度增加NETs形成逐渐减弱,并且羟氯喹在10ug/ml和100ug/ml浓度显著抑制了NETs形成。TLR-9激动剂对羟氯喹抑制NETs形成效果的影响。分离的中性粒细胞分为4组:PMA(100nM)、PMA+羟氯喹(50uM)、PMA+羟氯喹+Control-ODN、PMA+羟氯喹+CpG-ODN(TLR9激动剂;10μg/ml),培养4小时后加入核酸染料Sytoxgreen(终浓度0.4μM),荧光显微镜观察NETs形成情况,拍照并定量统计NETs形成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TLR-9,以及NETs形成关键蛋白PAD4和Rac2的表达。从图4可知,加入TLR-9激动剂(CpG-ODN)后,羟氯喹抑制NETs形成的作用被阻断;从图5可知,加入羟氯喹后,NETs形成关键蛋白(PAD4和Rac2)的表达显著降低;而加入CpG-ODN后TLR-9的表达显著升高,PAD4和Rac2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羟氯喹抑制NETs形成关键蛋白的作用被阻断。由此可以明确羟氯喹通过阻断TLR9而起到抑制NETs形成的作用。其中:图1.羟氯喹减轻肝脏I/R损伤。SCID和C57两种模型鼠给予羟氯喹灌胃三天后诱发肝脏I/R,测定血清ALT,AST,HE染色定量肝损伤。统计分析采用非配对t检验,***P<0.001;统计分析采用非配对t检验。Sham:假手术组;I/R:缺血再灌注组;HCQ:羟氯喹治疗组;SCID:重症免疫缺陷鼠;C57:c57BL/6小鼠。图2.HCQ通过抑制NETs形成减轻肝脏I/R损伤。血清NETs,cfDNA在HCQ治疗组显著低于I/R组(图a,b);血清NETs、cfDNA和血清中ALT,AST的相关性分析(c-f);肝组织中PAD4mRNA的测定采用RT-PCR(图g)。Westernblot测定肝组织中cit-H3(图h);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cit-H3(NETs标记物)。统计分析采用非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羟氯喹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途为羟氯喹用于制备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羟氯喹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用途为羟氯喹用于制备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羟氯喹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将羟氯喹制备成药物制剂,其制剂形式为片剂、胶囊或缓释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功李玉民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