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266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具体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中部竖直板分割为左板和右板,所述左板上部设有与头部管路相对应的第一管路管理窗,所述左板下部设有与导尿管路相对应的第二管路管理窗;所述第一管路管理窗和第二管路管理窗结构相同,均包括窗扇、管路固定口、中杆、铰链和卡扣装置,所述窗扇设置有两扇,且两扇窗扇中间设有用于固定的中杆,两扇所述窗扇与中杆均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病人翻转操作和操作后都能保持各个管路连接通畅且不繁琐,不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医护人员去梳理管道,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且对各个管道进行分类梳理,使医护人员护理时更加轻松,方便查找管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
技术介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病人常见的呼吸重症,最新的处理指南指出:在具有俯卧位通气经验时,对氧合指数(PaO2/FiO2)≤100mmhg的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在第五届多伦多重症监护医学研讨会上,Gattinoni教授报告了在意大利和瑞士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研究结果。304例ARDS病人随机分2组,分别在仰卧位和俯卧位接受标准治疗,每天6小时,共10天。结果表明,俯卧位可显著改善肺氧合,并有降低病死率的趋势。同时,俯卧位通气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基本无影响。目前,俯卧位通气多采用专门的翻身床或翻身器,或借用烧伤翻身床、在海绵垫与患者腹部之间加设枕头后人工徒手操作,翻身时要多人一起进行,分别负责头、气道及各种管道等,先将病人翻于一侧,再转至俯卧位,存在如下缺点:病人在俯卧位时,各个管路连接不通畅且繁琐,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医护人员去梳理管道,即使如此,由于管道的梳理不通畅导致病人痛苦的例子时有发生。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及其密封方法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病人翻转操作和操作后都能保持各个管路连接通畅且不繁琐,不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医护人员去梳理管道,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且对各个管道进行分类梳理,使医护人员护理时更加轻松,方便查找管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中部竖直板分割为左板和右板,所述左板上部设有与头部管路相对应的第一管路管理窗,所述左板下部设有与导尿管路相对应的第二管路管理窗;所述第一管路管理窗和第二管路管理窗结构相同,均包括窗扇、管路固定口、中杆、铰链和卡扣装置,所述窗扇设置有两扇,且两扇窗扇中间设有用于固定的中杆,两扇所述窗扇与中杆均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所述窗扇上设有开口形状的管路固定口。优选的,两扇所述窗扇设置为相对而开或者是相向而开。优选的,所述卡扣装置包括主体,所述内部设有横杆,所述横杆前部设有卡扣块且后端设有拉环,所述横杆套设有弹簧,所述卡扣装置还包括与卡扣块相卡合的卡环。优选的,每扇窗扇上所述管路固定口数量设置为三组或者三组以上。优选的,所述管路固定口设置为半圆形。优选的,所述主体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床体上。优选的,所述所述卡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与主体相对应的窗扇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拉伸卡扣装置中的横杆带动弹簧移动,使卡扣块脱离卡环,从而窗扇就向下打开垂直于地面,在进行俯卧位病人翻转操作时,将上部的呼吸管路放到打开的第一管路管理窗中,将下部的导尿管路放到打开的第二管路管理窗中,将俯卧位病人翻转好以后,将所有管路整理好放到管路固定口中,注意将不同的管路放到不同的管路固定口中,然后将窗扇合上,通过卡扣装置将窗扇固定,本专利技术在病人翻转操作和操作后都能保持各个管路连接通畅且不繁琐,不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医护人员去梳理管道,也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且对各个管道进行分类梳理,使医护人员护理时更加轻松,方便查找管道;2、管路固定口数量设置为三组或者三组以上,有利于固定多种线路管道,使其不会交叉导致缠绕;通过管路固定口设置为半圆形,便于线路拉伸不被牵绊或者卡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管路管理窗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使用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管路管理窗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整体结构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整体结构使用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管路管理窗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卡扣装置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卡扣装置原理图;图中:1床体、2第二管路管理窗、3第一管路管理窗、4窗扇、5管路固定口、6中杆、7铰链、8卡扣装置、9主体、10卡扣块、11拉环、12卡环、13弹簧、14横杆、15右板、16左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该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床体1,所述床体1中部由竖直板分割为左板16和右板15,所述左板16上部设有与头部管路相对应的第一管路管理窗3,所述左板16下部设有与导尿管路相对应的第二管路管理窗2;所述第一管路管理窗3和第二管路管理窗2结构相同,均包括窗扇4、管路固定口5、中杆6、铰链7和卡扣装置8,所述窗扇4设置有两扇,且两扇窗扇4中间设有用于固定的中杆6,两扇所述窗扇4与中杆6均通过合页7活动连接,所述窗扇4上设有开口形状的管路固定口5。进一步的,两扇所述窗扇4设置为相向而开,所述卡扣装置8包括主体9,所述内部设有横杆14,所述横杆14前部设有卡扣块10且后端设有拉环11,所述横杆14套设有弹簧13,所述卡扣装置8还包括与卡扣块10相卡合的卡环12,每扇窗扇4上所述管路固定口5数量设置为三组或者三组以上,有利于固定多种线路管道,使其不会交叉导致缠绕,所述管路固定口5设置为半圆形,便于线路拉伸不被牵绊或者卡住,所述主体9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床体1上,所述卡环12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与主体9相对应的窗扇4上。该实施例使用时:通过拉伸卡扣装置8中的横杆14带动弹簧13移动,使卡扣块10脱离卡环12,从而窗扇4就向下打开垂直于地面,在进行俯卧位病人翻转操作时,将上部的呼吸管路放到打开的第一管路管理窗3中,将下部的导尿管路放到打开的第二管路管理窗2中,将俯卧位病人翻转好以后,将所有管路整理好放到管路固定口5中,注意将不同的管路放到不同的管路固定口5中,然后将窗扇4合上,通过卡扣装置8将窗扇4固定,本实施在病人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n床体(1),所述床体(1)中部由竖直板分割为左板(16)和右板(15),所述左板(16)上部设有与头部管路相对应的第一管路管理窗(3),所述左板(16)下部设有与导尿管路相对应的第二管路管理窗(2);/n所述第一管路管理窗(3)和第二管路管理窗(2)结构相同,均包括窗扇(4)、管路固定口(5)、中杆(6)、铰链(7)和卡扣装置(8),所述窗扇(4)设置有两扇,且两扇窗扇(4)中间设有用于固定的中杆(6),两扇所述窗扇(4)与中杆(6)均通过合页(7)活动连接,所述窗扇(4)上设有开口形状的管路固定口(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体(1),所述床体(1)中部由竖直板分割为左板(16)和右板(15),所述左板(16)上部设有与头部管路相对应的第一管路管理窗(3),所述左板(16)下部设有与导尿管路相对应的第二管路管理窗(2);
所述第一管路管理窗(3)和第二管路管理窗(2)结构相同,均包括窗扇(4)、管路固定口(5)、中杆(6)、铰链(7)和卡扣装置(8),所述窗扇(4)设置有两扇,且两扇窗扇(4)中间设有用于固定的中杆(6),两扇所述窗扇(4)与中杆(6)均通过合页(7)活动连接,所述窗扇(4)上设有开口形状的管路固定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其特征在于:两扇所述窗扇(4)设置为相对而开或者是相向而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气管手术患者俯卧位通气的病床,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林淼俞晓莲肖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市闽东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