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换热器在传热工程中,换热器的传热表面的温度通常要比液体的饱和沸腾温度高,尤其是池式蒸发时,传热表面的温度较沸腾温度高十余摄氏度甚至几十摄氏度(随不同的蒸发液体而不同)。由于液体的饱和沸腾温度是与压力相对应的,而冷热流体间的温差,在沸腾时通常是由压力差来保证的,因此温差愈大,意味着二者的压力差愈大,装置的能量消耗也就愈大。而在一些专用的固体电路装置内,由于对温升的影响特别敏感,不得不采用强制沸腾,增大了装置的体积、重量和能量消耗。有的由于体积和重量的限制不得不改变电路装置。现有的用于核态沸腾的强化传热表面如高热流(High flux)传热面以及高效传热面(Thermoexcell)等用在氟里昂——113的池式核态沸腾时,在开始沸腾阶段均存在着温度脉冲(即在开始沸腾时,传热面的表面温度要比液体的饱和温度高达十余摄氏度)。因而用于小温差的传热装置时,则显然是不利的。 有关本
的文献有美国专利第3457990号1969年7月29日。 其他技术文件还有“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的敞口池中沸腾传热试验”,工程热物理学报第三卷,第三号,1982年,242~248页。 “电介质液体在强化传热表面上核态沸腾传热”P.J.马尔托和小V.J.乐培尔,美国海军研究院机械工程系,加州蒙大略,1982年。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强化核态沸腾传热,而在沸腾开始阶段基本上没有温度脉冲,确实能用于小温差传热具有高效传热表面的换热器及其适用于本换热器的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是在铝或铜质传热表面上进行机械加工,挤切出纵槽和横槽,然后在有许多纵横槽的表面上涂敷氟涂层,经热 ...
【技术保护点】
本实用新型为具有强化传热表面的一种多孔板式或多孔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1)在传热板(3)(5)的表面上有许多纵槽与横槽,形成许多孔穴,并在这个表面上,喷涂有一层薄膜;2)在传热管(12)的表面上有密集的螺旋形纵槽与管中心线平行的横 槽,形成许多孔穴,并在这个表面上,喷涂有一层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实用新型为具有强化传热表面的一种多孔板式或多孔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1)在传热板(3)(5)的表面上有许多纵槽与横槽,形成许多孔穴,并在这个表面上,喷涂有一层薄膜;2)在传热管(12)的表面上有密集的螺旋形纵槽与管中心线平行的横槽,形成许多孔穴,并在这个表面上,喷涂有一层薄膜。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1)在传热板(3)(5)表面上的纵槽的深度为0.15~0.32毫米,间隔为0.15~0.32毫米,横槽的深度为0.15~0.32毫米,其间隔为0.15~0.32毫米;2)在传热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绍雄,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