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26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包括镜框、绷带护板和除雾装置,左护板上设置有第一、第二通气管,除雾装置由循环泵、干燥剂、第一、第二连通管组成,第一连通管与循环泵的进气口相通,第二连通管经干燥剂所在的密封空腔与循环泵的出气口相通,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中靠近其开口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医用过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医用护目镜,当护目镜内起雾时,将第一、第二通气管分别与第一、第二连通管相连接,启动循环泵,循环流动的气体经过干燥剂时可将水汽过滤掉,实现护目镜内雾气的去除;由于设置有医用过滤层,使得外界污染区内的分泌物和传染性飞沫等不会进入到护目镜的内部空腔中,保证了消雾使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用护目镜,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
技术介绍
医用护目镜又称医用防护镜,其作用是防止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和传染性飞沫等直接溅入临床医务人员工作者的眼部。譬如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参与一线救治和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就需要佩戴护目镜,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医护人员免受感染。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单纯佩戴护目镜,而是隔离服、防护口罩、护目镜同时穿戴,隔离服和防护口罩是一次性用品,一旦医护人员穿着好防护设备进入病区(感染区),其穿戴的隔离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就属于“被污染”了,其进入清洁区之前需要将穿戴的防护设备脱掉并作为污染医疗垃圾处理;这是因为这样,在抗疫防护设备短缺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防护设备,医护人员穿戴好防护设备后,通常工作12个小时甚至更久。医护人员在病区(感染区)工作如此之久,又由于面部同时佩戴了口罩和护目镜,如果采用护目镜压在口罩上沿的方式,呼吸过程中的气体难免会进入到护目镜中,从而导致护目镜起雾,护目镜起雾后会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视力,不利于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即使护目镜的四周仅压在人体眼睛四周的皮肤上,随着长时间的工作,人体面部皮肤蒸发出的水汽,也会使护目镜的镜片结雾;尤其是需要对病人进行手术的情况下,如果主治医生的视力受阻,会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由于现有的医护人员大部分都佩戴有眼镜(近视镜),需要将眼镜套在护目镜中进行佩戴,才可实现医护人员眼部与外界污染环境隔离的同时,也可保证其视力不受影响;然而现有的护目镜均没有考虑到其与眼镜腿的配合,导致眼镜腿穿过护目镜的位置处存在缺口,缺口的存在导致护目镜防护作用降低。再有就是现有的护目镜上的护板是否与人眼四周的皮肤紧密贴合在一起,无法进行判断,导致佩戴不标准,情况严重的可能导致防护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本专利技术的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包括镜框、绷带护板和除雾装置,镜框为与人体双眼四周配合的类8字形状,护板由固定于镜框上的上护板、下护板、左护板和右护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上分别设置有与护板的内侧空腔相通的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均由圆柱筒、密封盖和第一医用过滤层构成,圆柱筒用于连通护板的内侧空腔与外界,密封盖用于对圆柱筒位于外界中的端部进行密封,第一医用过滤层设置于圆柱筒中;所述除雾装置由循环泵、干燥剂、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组成,干燥剂处于密封空腔中,第一连通管与循环泵的进气口相通,第二连通管经干燥剂所在的密封空腔与循环泵的出气口相通,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中靠近其开口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医用过滤层,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的开口上均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帽;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可分别与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插拔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的后方均设置有与眼镜腿相配合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上、下边缘位置处均设置有凸沿,上、下两凸沿之间形成眼镜腿穿过的沟道,沟道内设置有与眼镜腿相配合的医用过滤垫。本专利技术的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所述护目镜的护板上设置有用于表征护板与佩戴者是否紧密接触的接触提示器,接触提示器由柱形体、发光二极管、电源和活动柱构成,柱形体固定于护目镜的护板上,柱形体的内部为空腔,发光二极管、电源和活动柱均设置柱形体的内部空腔中,发光二极管的一个接线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另一个接线端连接有外导电环,外导电环中设置有内导电环,内导电环固定于活动柱的外围,内导电环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接;所述柱形体的内壁上固定有左限位板,左限位板的中央开设有活动柱穿过的通孔,活动柱上固定有右限位板,活动柱的一端从柱形体上穿出,左限位板与右限位板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在活动柱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回位弹簧迫使活动柱从柱形体上穿出,且此时外导电环与内导电环处于接触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所述活动柱穿出柱形体部位的外围设置有密封薄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医用护目镜,通过在医用护目镜的左、右护板上分别设置由圆柱筒、密封盖、第一医用过滤层组成的第一、第二通气管,并设置有第一、第二连通管、循环泵、干燥剂和第二医用过滤层组成的除雾装置,正常情况下,医护人员佩戴上护目镜之后,第一、第二通气管的端部经密封盖密封住,不与外界相通,使得护目镜与现有的护目镜没有差别,可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当护目镜内起雾时,将第一、第二通气管分别与第一、第二连通管相连接,启动循环泵,即可使护目镜内的气体发生循环流动,循环流动的气体经过干燥剂时可将水汽过滤掉,进而实现对护目镜内雾气的去除;由于第一、第二通气管以及第一、第二连通管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医用过滤层,使得外界污染区内的分泌物和传染性飞沫等不会进入到护目镜的内部空腔中,保证了消雾使的安全性。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与眼镜腿相配合的延伸部,保证了护目镜与眼镜腿配合部位的密封性;通过设置由发光二极管、电源、活动柱组成的接触提示器,当护目镜的护板与使用者面部接触良好时,发光二极管不会点亮,当接触不良时,相应部位的发光二极管会点亮,以提醒医护人员正确佩戴护目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眼镜腿与延伸部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接触提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接触提示器的工作原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的使用状态图。图中:1镜框,2绷带,3第一通气管,4第二通气管,5绷带座,6接触提示器,7上护板,8下护板,9左护板,10右护板,11延伸部,12圆柱筒,13密封盖,14第一医用过滤层,15凸沿,16医用过滤垫,17柱形体,18发光二极管,19电源,20活动柱,21外导电环,22内导电环,23回位弹簧,24左限位板,25右限位板,26密封薄膜,27医护人员,28除雾装置,29循环泵,30第一连通管,31第二连通管,32干燥剂,33第二医用过滤层,34口罩,35眼镜,36眼镜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分别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的主视图、后视图和俯视图,所示的医用护目镜由镜框1、绷带2、护板、第一通气管3、第二通气管4、除雾装置28以及多个接触提示器6组成,镜框1起固定和支撑作用,镜框1为类8字形状,镜框1上设置有透明镜片,镜片采用平面镜,护板固定于镜框1上,护板用于与佩戴者眼部四周紧密接触,用于形成密封的防护空腔。所示的护板由上护板7、下护板8、左护板9和右护板10组成,左护板9和右护板10上均固定有绷带座5,绷带2的两端固定于绷带座5上,佩戴护目镜时,将绷带2拉至头部后方,可将护目镜牢固的佩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包括镜框(1)、绷带(2)、护板和除雾装置(28),镜框为与人体双眼四周配合的类8字形状,护板由固定于镜框上的上护板(7)、下护板(8)、左护板(9)和右护板(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上分别设置有与护板的内侧空腔相通的第一通气管(3)和第二通气管(4),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均由圆柱筒(12)、密封盖(13)和第一医用过滤层(14)构成,圆柱筒用于连通护板的内侧空腔与外界,密封盖用于对圆柱筒位于外界中的端部进行密封,第一医用过滤层设置于圆柱筒中;/n所述除雾装置(28)由循环泵(29)、干燥剂(32)、第一连通管(30)和第二连通管(31)组成,干燥剂处于密封空腔中,第一连通管与循环泵的进气口相通,第二连通管经干燥剂所在的密封空腔与循环泵的出气口相通,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中靠近其开口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医用过滤层(33),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的开口上均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帽;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可分别与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插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包括镜框(1)、绷带(2)、护板和除雾装置(28),镜框为与人体双眼四周配合的类8字形状,护板由固定于镜框上的上护板(7)、下护板(8)、左护板(9)和右护板(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上分别设置有与护板的内侧空腔相通的第一通气管(3)和第二通气管(4),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均由圆柱筒(12)、密封盖(13)和第一医用过滤层(14)构成,圆柱筒用于连通护板的内侧空腔与外界,密封盖用于对圆柱筒位于外界中的端部进行密封,第一医用过滤层设置于圆柱筒中;
所述除雾装置(28)由循环泵(29)、干燥剂(32)、第一连通管(30)和第二连通管(31)组成,干燥剂处于密封空腔中,第一连通管与循环泵的进气口相通,第二连通管经干燥剂所在的密封空腔与循环泵的出气口相通,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中靠近其开口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二医用过滤层(33),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的开口上均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帽;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可分别与第一通气管、第二通气管插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进行消雾的医用护目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护板(9)和右护板(10)的后方均设置有与眼镜腿相配合的延伸部(11),所述延伸部的上、下边缘位置处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森钱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瑞然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