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220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属于昆虫人工饲养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配合有筒状的防鼠网罩,筒状防鼠网罩的两端开口分别设有生长固定网片,所述生长固定网片与防鼠网罩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装式固定连接。可利用培育有水稻的生长固定网片与防鼠网罩形成的空间内饲养飞虱,防鼠网罩在支架上旋转可使得飞虱始终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内,或者利用缨小蜂在飞虱卵内产卵寄生的原理来收集缨小蜂。该装置通过专门的轻简化设计,配套优化的饲养和捕捉方法,可实现室内飞虱的批量饲养,以满足对于各类飞虱的研究需求,同时提供室外捕捉缨小蜂活体及种群调查的方法,为缨小蜂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飞虱批量饲养和室外缨小蜂收集的装置,属于昆虫人工饲养

技术介绍
飞虱是水稻最主要害虫之一,在对飞虱的研究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虫源。考虑到飞虱的可迁飞性以及水稻种植的季节性,自然条件下,无法保证随时随地获得满足研究需求的飞虱虫量和虫态,因此需要人为饲养飞虱。飞虱的人工饲养早已实现,可用水稻苗或人工饲料进行飞虱饲养。其中人工饲料虽可满足飞虱生长发育的基本需要,并完成和繁衍世代,但饲养出来的飞虱个体偏小,繁殖能力差,不适合飞虱大批量饲养。因此,目前水稻苗仍是饲养飞虱最合适的寄主。但水稻苗饲养飞虱的难点在于:飞虱若虫和成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水稻苗的韧皮部内吸取汁液,水稻苗因此极易受损枯死。而雌性成虫完成交配后通过其产卵器将卵产于水稻苗韧皮部内,卵需在水稻苗株内发育7-10天孵化。因此在飞虱卵的孵化期间,需要保证水稻苗不被飞虱过多的取食造成损害,同时在卵孵化后水稻苗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使若虫完成世代。缨小蜂,体型小于飞虱,如稻虱缨小蜂和拟稻虱缨小蜂等可寄生稻飞虱卵,它们的雌性成虫可定位到水稻植株内的飞虱卵,并将卵通过细长的产卵器产入飞虱卵内。缨小蜂卵在飞虱卵内孵化、发育直至羽化从飞虱卵内钻出,导致飞虱卵不能孵化,是主要的稻飞虱寄生性天敌。缨小蜂个体微小,体长在0.4毫米左右。因此,缨小蜂的种群调查和人工饲养存在较大难度,目前仍无较简便的方法。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技术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用水稻苗饲养飞虱时,稻苗易受飞虱取食而枯死以及缨小蜂个体微小导致缨小蜂的种群调查和人工饲养存在较大难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配合有筒状的防鼠网罩,筒状防鼠网罩的两端开口分别设有生长固定网片,所述生长固定网片与防鼠网罩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装式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设有两个,两个支架的底端均设有支架底座。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设有转轴孔,两个所述支架上的转轴孔之间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横穿防鼠网罩的中心,且防鼠网罩的网罩壁面与转轴固接。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孔位于支架的高15cm处。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为圆柱杆状结构,转轴的直径为0.35cm,长为26cm。进一步地,所述防鼠网罩为无底圆柱筒罩,防鼠网罩的内径为20cm,壁厚为0.1cm,高为20cm,网孔径为1mm。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条板状结构,支架的高度为20cm。进一步地,所述生长固定网片包括塑料材质的网片框与尼龙材质的网片,其中所述网片框的高度为0.5cm,宽度范围采用0.2~2mm;所述网片的直径为20mm,网孔径为0.28mm。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该装置通过专门的轻简化设计,配套优化的饲养和捕捉方法,可实现室内飞虱的批量饲养,以满足对于各类飞虱的研究需求,同时提供室外捕捉缨小蜂活体及种群调查的方法,为缨小蜂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2、通过将圆筒状的防鼠网罩旋转设置在支架上,并通过防鼠网罩的两端开口分别设置生长固定网片,可利用培育有水稻的生长固定网片与防鼠网罩形成的空间内饲养飞虱,或者利用缨小蜂对飞虱卵的寄生性产卵原理来收集缨小蜂,而防鼠网罩在支架上旋转可使得飞虱始终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在饲养飞虱时的效果示意图。图中:1-水稻根系,2-水稻种子,3-生长固定网片,4-水稻苗茎叶,5-防鼠网罩,6-支架,7-转轴,8-转轴孔,9-水培盘,10-支架底座,11-飞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包括支架6、与支架6相转动配合的圆筒状防鼠网罩5以及分别设置在防鼠网罩5两端开口的生长固定网片3,用以通过培育有水稻的生长固定网片3与防鼠网罩5形成的空间内饲养飞虱或收集缨小蜂,可通过防鼠网罩5在支架6上的旋转使飞虱始终处于适宜的生长环境内。具体设置如下:所述支架6设有两个,两个支架6的底端均设有支架底座10,用以保证支架6的稳定性,所述支架6上设有转轴孔8,两个所述支架6上的转轴孔8之间转动设置有转轴7,转轴7可在转轴孔8内灵活转动,所述防鼠网罩5设置在转轴7上,用以使防鼠网罩5可以转轴7为中心轴进行翻转。优选地,所述转轴7横穿防鼠网罩5的中心,且防鼠网罩5的网罩壁面与转轴7相固接,用以提高整体结构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具体地,所述防鼠网罩5采用由304不锈钢冲孔网板制成的无底圆柱筒罩,防鼠网罩5的内径为20cm,壁厚为0.1cm,高为20cm,网孔径为1mm,用以保证1mm的网孔径可使体长小于1mm的缨小蜂顺利通过。所述支架6采用木制条状结构,支架6的高度为20cm,所述转轴7采用金属圆柱状结构,转轴7的直径为0.35cm,长为26cm,所述转轴孔8位于所述支架高15cm处,不会阻碍防鼠网罩5的翻转。所述生长固定网片3与防鼠网罩5的两端开口采用可拆式固定配合,且生长固定网片3与防鼠网罩5之间的配合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接、卡扣。具体地,所述生长固定网片3包括塑料材质的网片框与尼龙材质的网片,其中所述网片框的高度为0.5cm,宽度范围采用0.2mm~2mm,利用塑料材质的网片框可使生长固定网片3与防鼠网罩5更稳定地配合,所述网片的直径为20mm,网孔径为0.28mm,使飞虱或缨小蜂难以从生长固定网片3飞出。如图3所示,该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在用于飞虱的批量饲养时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步骤S1:将泡水后露白的水稻种子2均匀撒于生长固定网片3上;步骤S2:将撒有水稻种子2的生长固定网片3置于一黑色不透光的塑质水培盘9内培养,将水培盘9内装满纯净水至可接触到生长固定网片3上的水稻种子2,培育至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配合有筒状的防鼠网罩,筒状防鼠网罩的两端开口分别设有生长固定网片,所述生长固定网片与防鼠网罩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装式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转动配合有筒状的防鼠网罩,筒状防鼠网罩的两端开口分别设有生长固定网片,所述生长固定网片与防鼠网罩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可拆装式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设有两个,两个支架的底端均设有支架底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架上设有转轴孔,两个所述支架上的转轴孔之间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横穿防鼠网罩的中心,且防鼠网罩的网罩壁面与转轴相固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昆虫饲养和捕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转轴孔位于支架的高15cm处。


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龙清张居念占志雄姜照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