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和平专利>正文

牛颈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198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牛颈枷,其包括拉簧,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个颈枷单元;颈枷单元包括依次竖直设置的限位弯管、摆杆和挡杆,摆杆中部与限位弯管铰接,在摆杆与限位弯管的铰接处上方设有拉簧,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摆杆和限位弯管固定连接。优点:当牛群进食结束后,转动转杆,使限位块处于水平状态,取消对卡环的限制,此时,拉簧对摆杆产生拉动的作用力,使摆杆的上部靠向限位弯管,而摆杆的上部朝挡杆方向向上摆动,同时给牛颈以向上推动的作用力,进而促使牛的头部向上抬起后能够收回,由此,对于那些不会抬头收回头部的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避免出现卡牛现象,进而避免对牛体造成严重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牛颈枷
:本技术涉及牲畜养殖装备
,特别涉及牛颈枷。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奶牛的养殖,通常采用散栏式饲养的方式,因为散栏式饲养能够实现对奶牛的集中管理和控制,能够提高饲养效率,便于提高奶牛产奶率,而且有利于对奶牛进行各种疾病的预防;而散栏式饲养方式通常配套采用牛颈枷实现对牛的围栏和喂食,利用牛颈枷将牛颈定位后,便于对奶牛进行常规的体检、人工授精和治疗等管理。现有牛颈枷,如图1所示,包括限位杆3、摆动杆2和设有固定栏杆4的框架体1,限位杆3和摆动杆2铰接,限位杆3与其相邻的固定栏杆4之间形成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框,牛进食时,首先将头从倒三角形框的上方伸出,然后低头进食,低头过程中通过牛颈将摆动杆2底部下压,使摆动杆2发生摆动,与相邻的固定栏杆4之间形成长方形框,通过锁紧机构使摆动杆2处于锁定状态,将牛颈进行限定以便于控制进食时间,进食结束后,通过锁紧机构对摆动杆2解锁,牛群能够收回头部,自由活动;而使用目前的牛颈枷圈养牛时,有时进食结束后,有的牛不会抬头从上部收回,容易出现卡牛现象,会对牛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驱使牛的头部向上抬起并收回以避免出现卡牛现象的牛颈枷。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牛颈枷,其包括拉簧及两根平行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个颈枷单元;所述颈枷单元包括依次竖直设置的限位弯管、摆杆和挡杆,所述限位弯管的下部为直线段,所述限位弯管的上部向远离所述挡杆方向折弯,所述限位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摆杆中部与所述限位弯管铰接,在所述摆杆与所述限位弯管的铰接处上方设有所述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杆和所述限位弯管固定连接;所述摆杆的两端分别向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延伸,所述摆杆的顶端设有锁紧装置。进一步地,其还包括插销和限位螺栓,所述挡杆为空心管,所述挡杆的两端管口内分别固定有一个挡片,所述挡杆底端的挡片底面垂直固定有所述插销,所述挡杆顶端的挡片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上横梁的顶面与所述挡杆的顶端对应的位置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下横梁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限位螺栓依次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限位孔内,所述插销活动插接在所述第二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框、转杆、限位块和卡环;所述上横梁的上方平行设有转动设置的所述转杆,每根所述摆杆的顶端固定有一个套设在所述上横梁上的所述锁紧框,所述转杆上固定有与所述锁紧框一一对应的所述限位块,所述锁紧框的顶端沿所述摆杆摆动方向转动设有所述卡环,所述摆杆摆动到竖直状态时,所述卡环与所述限位块活动卡接,每个所述限位块置于对应所述颈枷单元的所述限位弯管和所述摆杆之间。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限位块下方的所述上横梁的对应侧壁上均开设有一个限位通孔,所述限位通孔内活动插接有限位销。进一步地,每相邻两个所述颈枷单元之间的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固定有至少一根竖杆。本技术的优点:当牛群进食结束后,转动转杆,使限位块处于水平状态,取消对卡环的限制,此时,拉簧对摆杆产生拉动的作用力,使摆杆的上部靠向限位弯管,而摆杆的上部朝挡杆方向向上摆动,同时给牛颈以向上推动的作用力,进而促使牛的头部向上抬起后能够收回,由此,对于那些不会抬头收回头部的牛,本技术有效避免出现卡牛现象,进而避免对牛体造成严重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所述现有牛颈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挡杆、所述挡片和所述插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限位块锁定摆杆使牛进食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锁定单头牛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框架体1、摆动杆2、限位杆3、固定栏杆4、上横梁5、第一通孔5.1、限位通孔5.2、下横梁6、第二通孔6.1、颈枷单元7、限位弯管7.1、摆杆7.2、挡杆7.3、锁紧装置8、锁紧框8.1、转杆8.2、限位块8.3、卡环8.4、插销9、限位螺栓10、挡片11、限位孔11.1、限位销12、竖杆13、拉簧1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6所示,牛颈枷,其包括拉簧14及两根平行设置的上横梁5和下横梁6,本实施例中的上横梁5和下横梁6均为方钢,上横梁5的规格为40mm×40mm×5mm、50mm×50mm×5mm或60mm×60mm×5mm中的任意一种,下横梁6的规格为40mm×40mm×5mm或50mm×50mm×5mm中的任意一种;上横梁5和下横梁6之间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个颈枷单元7;颈枷单元7包括依次竖直设置的限位弯管7.1、摆杆7.2和挡杆7.3,限位弯管7.1、摆杆7.2和挡杆7.3均为钢管,其规格为1寸、1.2寸或1.5寸中的任意一种,限位弯管7.1的下部为直线段,限位弯管7.1的上部向远离挡杆7.3方向折弯,限位弯管7.1的两端分别与上横梁5和下横梁6固定连接,限位弯管7.1、挡杆7.3、上横梁5和下横梁6之间围成的区域为牛颈活动的空间,其中上部的空间用于牛头伸缩,下部的空间用于牛低头进食过程中容纳牛颈;限位弯管7.1下部直线段的顶端水平固定有向摆杆7.2延伸的连接片,连接片与摆杆7.2的中部铰接,连接片的厚度为6mm,在摆杆7.2与限位弯管7.1的铰接处上方设有拉簧14,拉簧14的两端分别与摆杆7.2和限位弯管7.1固定连接;摆杆7.2的两端分别向上横梁5和下横梁6延伸,摆杆7.2的顶端设有锁紧装置8;锁紧装置8包括锁紧框8.1、转杆8.2、限位块8.3和卡环8.4;上横梁5的上方平行设有转动设置的转杆8.2,每根摆杆7.2的顶端固定有一个套设在上横梁5上的锁紧框8.1,转杆8.2上固定有与锁紧框8.1一一对应的限位块8.3,每个限位块8.3置于对应颈枷单元7的限位弯管7.1和摆杆7.2之间,限位块8.3为底面朝向锁紧框8.1的三角形块,限位块8.3的一个侧面与转杆8.2固定,与其相对的侧面形成一个朝向挡杆7.3斜向上的斜坡,锁紧框8.1的顶端沿摆杆7.2摆动方向转动设有卡环8.4,摆杆7.2摆动到竖直状态过程中,卡环8.4沿限位块8.3的斜坡通过,并能够由限位块8.3的底面与卡环8.4活动卡接,以限制摆杆7.2反向转动,限位块8.3的底面弧形凹面,更利于将卡环8.4卡紧;牛进食时,头部从摆杆7.2与挡杆7.3之间的上部伸出,然后低头吃饲料,同时通过牛颈压动摆杆7.2向竖直状态摆动,再转动转杆8.2,使卡环8.4活动卡接在摆杆7.2对应的限位块8.3上,进而限制摆杆7.2反向转动,此时,将牛颈限制在由摆杆7.2、挡杆7.3、上横梁5和下横梁6之间围成的矩形框内,进而控制牛统一的进食时间,避免单头牛缩回头后影响其他牛正常进食;进食时间结束后,反向转动转杆8.2,同时使限位块8.3置于水平状态,取消对卡环8.4的限制,此时,拉簧14对摆杆7.2产生拉动的作用力,使摆杆7.2的上部靠向限位弯管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牛颈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拉簧及两根平行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个颈枷单元;所述颈枷单元包括依次竖直设置的限位弯管、摆杆和挡杆,所述限位弯管的下部为直线段,所述限位弯管的上部向远离所述挡杆方向折弯,所述限位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摆杆中部与所述限位弯管铰接,在所述摆杆与所述限位弯管的铰接处上方设有所述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杆和所述限位弯管固定连接;所述摆杆的两端分别向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延伸,所述摆杆的顶端设有锁紧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牛颈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拉簧及两根平行设置的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之间沿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若干个颈枷单元;所述颈枷单元包括依次竖直设置的限位弯管、摆杆和挡杆,所述限位弯管的下部为直线段,所述限位弯管的上部向远离所述挡杆方向折弯,所述限位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固定连接,所述摆杆中部与所述限位弯管铰接,在所述摆杆与所述限位弯管的铰接处上方设有所述拉簧,所述拉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杆和所述限位弯管固定连接;所述摆杆的两端分别向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延伸,所述摆杆的顶端设有锁紧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牛颈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插销和限位螺栓,所述挡杆为空心管,所述挡杆的两端管口内分别固定有一个挡片,所述挡杆底端的挡片底面垂直固定有所述插销,所述挡杆顶端的挡片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上横梁的顶面与所述挡杆的顶端对应的位置沿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所述下横梁的顶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李和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