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食用菌日光温室的整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164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食用菌日光温室的整体结构,属于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包括圆形的底板,所述底板边缘上设置若干立柱,立柱顶端连接环形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之上设置有锥形的顶盖,底板中央设置中心立杆,所述中心立杆上端伸出顶盖的顶端,且中心立杆为空心管,其上开设有通风孔,其顶端设置有四通风管,所述立柱上端与中心立杆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下中心立杆上环绕设置多层菌架,所述支撑杆上侧设有环形送水管,所述送水管下侧间隔竖向设置若干送水支管,所述送水支管上设置有若干雾化蓬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风换气良好,便于控制室内温度湿度,有益于食用菌生长,结构稳定牢固,便于保持环境清洁,有利于防治杂菌及病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食用菌日光温室的整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食用菌日光温室的整体结构。
技术介绍
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工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意义。而几乎所有食用菌能否培植成功都与营养、温度、水分、光线、空气、和PH六大因素有关,传统的食用菌产业一般是利用蔬菜大棚进行栽培,比如竹棚室式菇房,科技含量低,规模小,成本相对较低,利润少,种植、栽培技术相对简单,一般以稻草、麦草为主要原料,只能在秋季栽培,限制了食用菌的生产。大棚一般由于跨度大,遇到大风容易被破坏,且栽培架一般较高,容易老化,遇到大风容易倒塌伤人,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利用大棚进行栽培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气密等环境条件难以控制,使得菌孢易受污染和成活率大为降低。食用菌培养过程中,对菌棒接种完成后会集中放置到养植大棚里继续培养,现有技术中的食用菌养植大棚的结构由棚体支架和保温膜构成,棚体支架固定于地面上,将保温膜盖设在棚体支架外侧,食用菌养植过程中,可以将棚体阳面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食用菌日光温室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底板(1),所述底板(1)边缘上设置若干立柱(2),底板(1)边缘上立柱(2)外设置有弧形的侧墙板(3),所述立柱(2)顶端连接环形的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之上设置有锥形的顶盖(5),所述底板(1)中央设置中心立杆(6),所述中心立杆(6)上端伸出顶盖(5)的顶端,且中心立杆(6)为空心管,其上开设有通风孔,其顶端设置有四通风管(7),所述立柱(2)上端与中心立杆(6)之间设置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之下中心立杆(6)上环绕设置多层菌架(9),所述支撑杆(8)上侧设有环形送水管(10),所述送水管(10)下侧间隔竖向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食用菌日光温室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的底板(1),所述底板(1)边缘上设置若干立柱(2),底板(1)边缘上立柱(2)外设置有弧形的侧墙板(3),所述立柱(2)顶端连接环形的连接梁(4),所述连接梁(4)之上设置有锥形的顶盖(5),所述底板(1)中央设置中心立杆(6),所述中心立杆(6)上端伸出顶盖(5)的顶端,且中心立杆(6)为空心管,其上开设有通风孔,其顶端设置有四通风管(7),所述立柱(2)上端与中心立杆(6)之间设置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之下中心立杆(6)上环绕设置多层菌架(9),所述支撑杆(8)上侧设有环形送水管(10),所述送水管(10)下侧间隔竖向设置若干送水支管(11),所述送水支管(11)上设置有若干雾化蓬头,支撑杆(8)下侧设有环形的挂杆(12),所述挂杆(12)下侧菌架(9)周围设置有遮挡帘(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日光温室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3)和顶盖(5)为透明阳光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食用菌日光温室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艳莉卢子山武军红郑崔俊崔艳红武宇恒
申请(专利权)人:庆阳龙池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