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培育菇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8164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杏鲍菇培育菇房,包括菇房主体以及成排放置在菇房主体内的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菇房主体内上部水平固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网状结构,菇房主体一侧外壁固接有若干与所述栽培架对应的通风机,所述菇房主体另一侧设有与所述通风机对应的通风孔,所述菇房主体一侧外壁顶部固接有换气扇,所述菇房主体内壁对应所述通风机、所述通风孔、所述换气扇的位置固接有纱网一,所述栽培架一侧壁固接有温湿度记录仪,所述支撑板顶部竖直固接有若干电缸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光照和通风效果好,湿度调节方便,且整体具有隔绝昆虫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杏鲍菇培育菇房
本技术涉及杏鲍菇培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杏鲍菇培育菇房。
技术介绍
菌类生产企业培植杏鲍菇先将由多种原料混合而成的培养料灌装在菌包中,经消毒、杀菌后再接种菌种,然后将接种后的菌包放入菇房,控制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使杏鲍菇快速生长,实现规模化生产。目前大多是在室内菇房进行培植,而菇房内的杏鲍菇由于在栽培架位置不同,使得受到的光照不同,导致杏鲍菇生长质量参差不齐,且一般在菇房墙壁下部设有排风孔以确保菇房内的空气流通,排风孔数量有限,导致通风效果一般,夏季的蚊虫经常从排风孔进入菇房,影响杏鲍菇生长;同时菇房内目前多采用空调等设备保证温度,采用喷雾的形式进行湿度控制,进行湿度控制的雾化喷头一般装在菇房内顶部,向下喷雾,而喷雾时经常会出现雾化不充分出现滴水现象,使得水滴滴到菌包上,从而导致杏鲍菇出现发黄甚至腐烂的情况,影响整体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杏鲍菇培育菇房。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杏鲍菇培育菇房,包括菇房主体以及成排放置在菇房主体内的栽培架,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杏鲍菇培育菇房,包括菇房主体(1)以及成排放置在菇房主体(1)内的栽培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菇房主体(1)内上部水平固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为网状结构,菇房主体(1)一侧外壁固接有若干与所述栽培架(2)对应的通风机(3),所述菇房主体(1)另一侧设有与所述通风机(3)对应的通风孔,所述菇房主体(1)一侧外壁顶部固接有换气扇(5),所述菇房主体(1)内壁对应所述通风机(3)、所述通风孔、所述换气扇(5)的位置固接有纱网一(4),所述栽培架(2)一侧壁固接有温湿度记录仪(6),所述支撑板(7)顶部竖直固接有若干电缸一(8),所述电缸一(8)的活塞杆底部穿过所述支撑板(7)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杏鲍菇培育菇房,包括菇房主体(1)以及成排放置在菇房主体(1)内的栽培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菇房主体(1)内上部水平固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为网状结构,菇房主体(1)一侧外壁固接有若干与所述栽培架(2)对应的通风机(3),所述菇房主体(1)另一侧设有与所述通风机(3)对应的通风孔,所述菇房主体(1)一侧外壁顶部固接有换气扇(5),所述菇房主体(1)内壁对应所述通风机(3)、所述通风孔、所述换气扇(5)的位置固接有纱网一(4),所述栽培架(2)一侧壁固接有温湿度记录仪(6),所述支撑板(7)顶部竖直固接有若干电缸一(8),所述电缸一(8)的活塞杆底部穿过所述支撑板(7)并水平固接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底部固接有若干补光灯(10),所述补光灯(10)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栽培架(2)之间,所述菇房主体(1)顶部固接有若干与所述栽培架(2)对应的窗座(12),所述窗座(12)内设有窗扇(13),所述窗扇(13)底部边缘固接有密封胶条(15),所述窗座(12)顶部设有与所述密封胶条(15)匹配的凹槽(16),所述菇房主体(1)内顶部对应所述窗座(12)的位置固接有纱网二(14),所述支撑板(7)顶部竖直固接有若干与所述窗扇(13)中心对应的电缸二(11),所述电缸二(11)的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自湘
申请(专利权)人:永富饶天津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