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玉洁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14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装置;所述培育装置上端处设置有顶板装置,且顶板装置为卡接固定在培育装置的上端;所述顶板装置上连接有连接装置,且连接装置为通过铰接连接固定在顶板装上;所述连接装置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卡固装置的设置,卡固装置的整体主要为卡固条卡到培育装置的固定孔内部的工作过程,装置的培育装置的培育桶会始终处于卡合状态,不会让内部的育苗掉落,而套接在主把手上的拉动把手下端通过拉绳链接在卡固条上,在拉动把手动作后会直接将卡固条的下端拉动翘起,使得卡固条不在卡入培育装置的固定孔内,使得培育装置相互对称的培育桶能够在连接杆的作用下分开,让内部的育苗更好地嵌入土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
本技术属于育苗辅助装置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林业育苗,林业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产业,不仅对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而且有利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增加和储备工作。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区域,林业的良好发展不仅可以有效防止水上流失,遏制土壤沙化,避免沙尘暴的产生,也是农村地区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手段。总而言之,.大力发展林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植树造林必然涉及到幼苗的培育工作。基于上述,通常的一般的育苗需要将幼苗进或种子进行预先的培育与种植,让幼苗进一步的成长后在种植,一般现有的都是将幼苗与种子等直接的进行容器的培育,且一般的容器培育后的幼苗在取出进行种植时较麻烦,容易对幼苗的根茎等造成伤害。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以解决现有林业培育装置功能单一,一般的容器培育后的幼苗在取出进行种植时较麻烦,容易对幼苗的根茎等造成伤害的问题。本技术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装置;所述培育装置上端处设置有顶板装置,且顶板装置为卡接固定在培育装置的上端;所述顶板装置上连接有连接装置,且连接装置为通过铰接连接固定在顶板装上;所述连接装置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卡固装置的设置。r>进一步的,所述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桶,底斜板,斜板孔,固定孔所述培育桶的低端处为斜切的设置,且在斜切面的内部安装有底斜板,底斜板的下端也为斜面的设置,底斜板的顶端处设置有一处斜板孔,培育桶的整体为相对的两处半圆扣合组成,在培育桶的靠顶端处设置有一处固定孔。进一步的,所述顶板装置包括卡紧顶板,固定轴,固定块,铰接块,所述卡紧顶板的整体为两处相互对称的顶板通过铰接块相互铰接连接组成,且在两处卡紧顶板上均设置有固定块,固定轴为套接在固定块的内部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卡固装置包括拉动把手,主把手,顶块,卡固条,所述拉动把手的整体为套接连接在主把手上的设置,主把手上的中间处设置有一处顶块的设置,装置的下端处安装有一处卡固条的设置,且卡固条与拉动把手之间相互链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块,连接杆,所述连接装置的整体为固定在抓把手的最下端处,且连接杆的整体为以铰接方式固定在安装块上的设置,连接杆的另一端为安装在顶板装置固定轴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培育装置的设置,首先培育装的整体培育桶整体为两处对称的版半圆筒扣合设置,在圆柱体的下端处设置有斜切面的设置,且在两处斜切面上安装有底斜板,配合培育桶斜面的底斜板末端相交处整体成锐角面设置,底斜板的锐角面能够更好的卡进底面内部,且在培育装置的整体进入底面内部时,可直接将培育桶抽出,同时培育桶下端的斜面板会留在土地内部,底斜板的顶端处斜板孔能够安装拉绳,从而使得斜面板能够通过拉绳直接拉出,装置的培育桶整体上端处卡接有顶板装置,且顶板装置也为两处相互对称的顶板组成,且对称的顶板之间通过铰接块相互固定连接,顶板装置的卡紧顶板前端处为开放的设置,在顶板装置将培育桶整个提起后,因为幼苗整的高度较高,从而顶板装置的前端处能够不妨碍幼苗直接的取出,顶板装置的安装固定块上套接有固定轴的设置,且固定轴的整体为加厚的设置,装置的连接装置的安装块连接有连接杆的设置,且连接杆设置为两处分别与顶板装置的固定轴相互连接,在装置的整体嵌入底面的过程当中,通过两处的连接杆与顶盖装置的相互固定使得整体受力更加均匀,卡固装置的整体主要为卡固条卡到培育装置的固定孔内部的工作过程,在卡固条卡在固定孔内部后,装置的培育装置的培育桶会始终处于卡合状态,不会让内部的育苗掉落,而套接在主把手上的拉动把手下端通过拉绳链接在卡固条上,在拉动把手动作后会直接将卡固条的下端拉动翘起,使得卡固条不在卡入培育装置的固定孔内,使得培育装置相互对称的培育桶能够在连接杆的作用下分开,让内部的育苗更好地嵌入土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底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培养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培育装置;101、培育桶;102、底斜板;103、斜板孔;104、固定孔;2、顶板装置;201、卡紧顶板;202、固定轴;203、固定块;204、铰接块;3、卡固装置;301、拉动把手;302、主把手;303、顶块;304、卡固条;4、连接装置;401、安装块;402、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包括培育装置1;培育装置1上端处设置有顶板装置2,且顶板装置2为卡接固定在培育装置1的上端;顶板装置2上连接有连接装置4,且连接装置4为通过铰接连接固定在顶板装上;连接装置4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卡固装置3的设置。其中,培育装置1包括培育桶101,底斜板102,斜板孔103,固定孔104培育桶101的低端处为斜切的设置,且在斜切面的内部安装有底斜板102,底斜板102的下端也为斜面的设置,底斜板102的顶端处设置有一处斜板孔103,培育桶101的整体为相对的两处半圆扣合组成,在培育桶101的靠顶端处设置有一处固定孔104,培育桶101斜面的底斜板102末端相交处整体成锐角面设置,底斜板102的锐角面能够更好的卡进底面内部,且在培育装置1的整体进入底面内部时,可直接将培育桶101抽出,同时培育桶101下端的斜面板会留在土地内部,底斜板102的顶端处斜板孔103能够安装拉绳,从而使得斜面板能够通过拉绳直接拉出。其中,顶板装置2包括卡紧顶板201,固定轴202,固定块203,铰接块204,卡紧顶板201的整体为两处相互对称的顶板通过铰接块204相互铰接连接组成,且在两处卡紧顶板201上均设置有固定块203,固定轴202为套接在固定块203的内部设置,顶板装置2的卡紧顶板201前端处为开放的设置,在顶板装置2将培育桶101整个提起后,因为幼苗整的高度较高,从而顶板装置2的前端处能够不妨碍幼苗直接的取出。其中,卡固装置3包括拉动把手301,主把手302,顶块303,卡固条304,拉动把手301的整体为套接连接在主把手302上的设置,主把手302上的中间处设置有一处顶块303的设置,装置的下端处安装有一处卡固条304的设置,且卡固条304与拉动把手301之间相互链接固定,卡固装置3的整体主要为卡固条304卡到培育装置1的固定孔104内部的工作过程,在卡固条304卡在固定孔104内部后,装置的培育装置1的培育桶101会始终处于卡合状态,不会让内部的育苗掉落,而套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装置(1);所述培育装置(1)上端处设置有顶板装置(2),且顶板装置(2)为卡接固定在培育装置(1)的上端;所述顶板装置(2)上连接有连接装置(4),且连接装置(4)为通过铰接连接固定在顶板装上;所述连接装置(4)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卡固装置(3)的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装置(1);所述培育装置(1)上端处设置有顶板装置(2),且顶板装置(2)为卡接固定在培育装置(1)的上端;所述顶板装置(2)上连接有连接装置(4),且连接装置(4)为通过铰接连接固定在顶板装上;所述连接装置(4)的一侧连接固定有卡固装置(3)的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装置(1)包括培育桶(101),底斜板(102),斜板孔(103),固定孔(104)所述培育桶(101)的低端处为斜切的设置,且在斜切面的内部安装有底斜板(102),底斜板(102)的下端也为斜面的设置,底斜板(102)的顶端处设置有一处斜板孔(103),培育桶(101)的整体为相对的两处半圆扣合组成,在培育桶(101)的靠顶端处设置有一处固定孔(10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林业工程育苗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装置(2)包括卡紧顶板(201),固定轴(202),固定块(203),铰接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丁玉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