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线缆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98007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信线缆保护装置,包括上紧固件、下紧固件和线缆本体,所述上紧固件的顶部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下紧固件的底部连接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内腔均开设有储液腔,所述线缆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导热层,所述上紧固件和下紧固件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吸热片和第二吸热片,所述第一吸热片和第二吸热片相背的一面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热柱和第二导热柱,所述第一导热柱的顶部贯穿上紧固件和上壳体并延伸其内腔,所述第二导热柱的底部贯穿下紧固件和下壳体并延伸至其内腔。解决了传统的通信线缆保护装置,只具备简单的夹紧功能,导致其线缆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得到散发,从而影响了线缆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线缆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缆保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通信线缆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在通信工程中常常需要使用到通信线缆,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主要由pvc塑料粒子加工护套绝缘以及各种规格的铜丝绞合成缆,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线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线缆进行保护以保证线缆的正常使用,在中国技术CN209104723U提出“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用线缆保护装置”该装置主要解决了现有的线缆保护装置,减震缓冲效果较差,导致线缆表面容易出现损坏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线缆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该装置并不具备较好的散热效果,导致其线缆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运行,从而影响了线缆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通信线缆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线缆保护装置,具备固定效果好,且具备较好散热效果,避免线缆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运行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通信线缆保护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线缆保护装置,包括上紧固件(1)、下紧固件(2)和线缆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紧固件(1)的顶部连接有上壳体(101),所述下紧固件(2)的底部连接有下壳体(201),所述上壳体(101)和下壳体(201)的内腔均开设有储液腔(3),所述线缆本体(4)的表面设置有导热层(401),所述上紧固件(1)和下紧固件(2)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吸热片(5)和第二吸热片(6),所述第一吸热片(5)和第二吸热片(6)相背的一面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热柱(501)和第二导热柱(601),所述第一导热柱(501)的顶部贯穿上紧固件(1)和上壳体(101)并延伸其内腔,所述第二导热柱(601)的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线缆保护装置,包括上紧固件(1)、下紧固件(2)和线缆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紧固件(1)的顶部连接有上壳体(101),所述下紧固件(2)的底部连接有下壳体(201),所述上壳体(101)和下壳体(201)的内腔均开设有储液腔(3),所述线缆本体(4)的表面设置有导热层(401),所述上紧固件(1)和下紧固件(2)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吸热片(5)和第二吸热片(6),所述第一吸热片(5)和第二吸热片(6)相背的一面分别连接有第一导热柱(501)和第二导热柱(601),所述第一导热柱(501)的顶部贯穿上紧固件(1)和上壳体(101)并延伸其内腔,所述第二导热柱(601)的底部贯穿下紧固件(2)和下壳体(201)并延伸至其内腔,所述储液腔(3)的内腔设置有冷却液(8),所述上紧固件(1)和下紧固件(2)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散热条形孔(15),所述上紧固件(1)和下紧固件(2)的正面均开设有多个第二散热条形孔(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线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401)为导热硅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吸热片(5)与第二吸热片(6)均为铝片,所述上壳体(101)与下壳体(201)的内部均为中空结构。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庆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维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