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7885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1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涉及显示技术,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和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表面,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多个焊盘,所述多个焊盘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彩膜基板包括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包括黑矩阵本体和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与至少一个所述焊盘交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实现对导电粒子压破情况进行监测,提升绑定工艺的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目前,带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作为一种信息输入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公共场所大厅的信息查询机等各种显示产品中。这样,用户只需要手指触摸显示面板上的标识就能够实现对该电子设备的操作,消除了用户对其他设备(如键盘和鼠标等)的依赖,使人机交互更为简易。On-cell触控(Touchonce11)技术逐渐推广,其主要做法是将触摸屏嵌入到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偏光片之间,即在液晶面板上配触摸传感器。在现有的显示屏技术中,常规的液晶模组包括上偏光片、彩膜基板(含黑矩阵BM(遮光区))、液晶、阵列基板、下偏光片、以及背光模组(含BM区域)。在常规的液晶模组中,在触控用柔性印刷电路绑定技术环节存在无法检测导电粒子压破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实现对导电粒子压破情况进行监测,提升绑定工艺的良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和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表面,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多个焊盘,所述多个焊盘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彩膜基板包括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包括黑矩阵本体和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与至少一个所述焊盘交叠。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有的所述焊盘交叠。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焊盘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边缘的形状为波浪线。进一步地,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包括多个分立的第二开口,任一所述第二开口与至少一个所述焊盘交叠。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与所述焊盘数量相同,任一所述第二开口与一个所述焊盘交叠;所述多个焊盘沿第一方向排列,所有的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一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与所述焊盘数量相同,任一所述第二开口与一个所述焊盘交叠;所述多个焊盘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二开口包括第一子开口和第二子开口;所有的所述第一子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一行,所有的所述第二子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一行;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开口与所述第二子开口交错排布;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子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子开口与所述显示区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焊盘沿第一方向排列;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两个第二开口之间间隔一个所述焊盘,任一所述第二开口与一个所述焊盘交叠。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焊盘沿第一方向排列;所有的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一行;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焊盘的长度为h1,所述开口与所述焊盘的交叠长度为h2,h1/3≤h2<h1。进一步地,所述焊盘中与所述开口交叠的部分为第一焊盘部分,所述焊盘还包括第二焊盘部分,所述第二焊盘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焊盘部分与所述显示区之间。进一步地,还包括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包括第一遮光胶带,所述第一遮光胶带位于所述触控功能层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并覆盖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原有黑矩阵层位于非显示区中的部分做开窗设计,开窗部分被挖去黑矩阵材料并形成开口。由于并未改变原有黑矩阵层的外边缘轮廓的大小,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未增加非显示区的大小,从而保持了窄边框设计。由于未增加彩膜基板的大小,不会出现增加彩膜基板导致阵列基板的台阶区变小的情况,从而未增加台阶区的布线难度。且,由于开口暴露出至少一个焊盘,因此可以实现对导电粒子压破情况进行监测,提升绑定工艺的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部分结构俯视图;图4为沿图3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S1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2为图1中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的另一种部分结构俯视图,图4为沿图3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S1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3所示的俯视图中示出的是同一触控显示面板,为了清晰起见,本技术在图1-图3中分别给出不同膜层的俯视图情况,图5中在显示区101也仅示意出黑矩阵层12。结合参考图1-图5,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10、阵列基板20和触控功能层30,触控功能层30位于彩膜基板10远离阵列基板20一侧表面。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触控功能层30包括多个焊盘31,多个焊盘31位于非显示区102。彩膜基板10包括黑矩阵层12,黑矩阵层12包括黑矩阵本体121和至少一个开口122,开口122位于非显示区102,开口122与至少一个焊盘31交叠。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原有黑矩阵层12位于非显示区102中的部分做开窗设计,开窗部分被挖去黑矩阵材料并形成开口122。由于并未改变原有黑矩阵层12的外边缘轮廓的大小,因此,本技术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未增加非显示区102的大小,从而保持了窄边框设计。由于未增加彩膜基板10的大小,不会出现增加彩膜基板10导致阵列基板20的台阶区变小的情况,从而未增加台阶区的布线难度。且,由于开口122暴露出至少一个焊盘31,因此可以实现对导电粒子压破情况进行监测,提升绑定工艺的良率。示例性地,参考图1-图5,触控功能层30还可以包括多个触控电极(图中未示出),触控电极位于显示区101中,多个触控电极与多个焊盘31电连接。多个触控电极可以包括自容式触控电极或者互容式触控电极。黑矩阵本体121在显示区101中可以呈网格状,黑矩阵本体121网格状的格口为透光区。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开口指的是非显示区102中的开口122,并非显示区101中黑矩阵本体121网格状的格口(即通光孔)。示例性地,参考图1-图5,彩膜基板10还可以包括衬底基板11,黑矩阵层12位于衬底基板11朝向阵列基板20一侧。触控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液晶层(图中未示出)、第一偏光片41、第二偏光片42和背光单元73。液晶层夹设于阵列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和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n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多个焊盘,多个所述焊盘位于所述非显示区;/n所述彩膜基板包括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包括黑矩阵本体和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与至少一个所述焊盘交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和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表面,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
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多个焊盘,多个所述焊盘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所述彩膜基板包括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包括黑矩阵本体和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与至少一个所述焊盘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包括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有的所述焊盘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焊盘沿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一条边缘的形状为波浪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开口包括多个分立的第二开口,任一所述第二开口与至少一个所述焊盘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与所述焊盘数量相同,任一所述第二开口与一个所述焊盘交叠;
所述多个焊盘沿第一方向排列,所有的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成一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与所述焊盘数量相同,任一所述第二开口与一个所述焊盘交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德镇赖信杰邱峰青李彬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